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747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及汽车,其中所述的换挡机构包括变速器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换挡轴;设置于支架上的叉轴总成上的多个挡位叉口,其中多个挡位叉口包括依次以换挡轴的轴线为中心,形成具有第一预设角度的选挡位置的一二挡叉口、三四挡叉口、五六挡叉口及倒挡叉口;距离选挡位置预设距离值的换挡轴设置有一传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同一换挡轴设置的换挡套筒;换挡套筒的周向上依次设置有与多个挡位叉口间隙配合的第一换挡拨头和第二换挡拨头,且两个换挡拨头之间以换挡轴的轴线为中心具有大于第一预设角度的第二预设角度。这样实现用户选挡和换挡,方便了用户操作,且制造成本较低,方便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及汽车,其中所述的换挡机构包括变速器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换挡轴;设置于支架上的叉轴总成上的多个挡位叉口,其中多个挡位叉口包括依次以换挡轴的轴线为中心,形成具有第一预设角度的选挡位置的一二挡叉口、三四挡叉口、五六挡叉口及倒挡叉口;距离选挡位置预设距离值的换挡轴设置有一传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同一换挡轴设置的换挡套筒;换挡套筒的周向上依次设置有与多个挡位叉口间隙配合的第一换挡拨头和第二换挡拨头,且两个换挡拨头之间以换挡轴的轴线为中心具有大于第一预设角度的第二预设角度。这样实现用户选挡和换挡,方便了用户操作,且制造成本较低,方便生产。【专利说明】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换挡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传动比来改变汽车驱动力和车速的变化范围,以满足汽车在各种路况条件下正常行驶,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汽车驾乘感及变速器换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手动变速器以五挡手动变速器居多,但由于现有五挡手动变速器轴系传动齿轮布置基本确定,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挡位数并把倒挡挡位由原先的位置移动到一挡前面,设计思路相对局限,存在一定难度。 现有五挡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I)如图1所示的第一种结构,当出现误操作由五挡直接挂倒挡时会出现严重事故,需要增加五倒挡锁,增加了设计成本。 2)如图2所示的第二种结构,挂倒挡时五挡、倒挡不在一个选挡位上增加了选挡行程换挡从人机工程角度考虑,倒挡位置不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及汽车,解决挡位位置的变更,增加了设计成本,且倒挡位置不便于操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包括变速器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换挡轴,其中,所述的换挡机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叉轴总成上的多个挡位叉口,其中所述多个挡位叉口包括依次以所述换挡轴的轴线为中心,形成具有第一预设角度的选挡位置的一二挡叉口、三四挡叉口、五六挡叉口及倒挡叉口 ; 距离所述选挡位置预设距离值的所述换挡轴设置有一传动齿轮; 与所述传动齿轮同一所述换挡轴设置的换挡套筒; 所述换挡套筒的周向上依次设置有与所述多个挡位叉口间隙配合的第一换挡拨头和第二换挡拨头,且所述第一换挡拨头和所述第二换挡拨头之间,以所述换挡轴的轴线为中心具有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的第二预设角度; 所述换挡机构包括通过外部机构调节所述换挡套筒沿从所述一二挡叉口向所述倒挡叉口转动的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换挡拨头插入所述一二挡叉口中,且所述第二换挡拨头不会插入其余挡位叉口的第一状态,以及调节所述换挡套筒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换挡拨头插入所述倒挡叉口中,且所述第一换挡拨头不会插入其余挡位叉口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叉轴总成包括:一二挡叉轴、三四挡叉轴、五六挡叉轴和倒挡叉轴。 进一步的,所述一二挡叉轴上设置有一二挡拨叉; 所述三四挡叉轴上设置有三四挡拨叉; 所述五六挡叉轴上设置有五六挡拨叉。 进一步的,所述一二挡叉口通过所述一二挡拨叉设置于所述一二挡叉轴上; 所述三四挡叉口通过三四挡拨块设置于所述三四挡叉轴上; 所述五六挡叉口通过五六挡拨块设置于所述五六挡叉轴上; 所述倒挡叉口通过倒挡拨块设置于所述倒挡叉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挡拨头和所述第二换挡拨头依次周向设置于所述换挡套筒的同一端。 进一步的,与所述第一换挡拨头和所述第二换挡拨头位于所述换挡套筒的同一端,且设置于所述换挡套筒的周向设置有定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齿轮为扇形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机构包括: 与所述扇形齿轮啮合的扇形齿板; 通过轴与所述扇形齿板铆接的选挡摇臂; 与所述选挡摇臂连接的换挡摇臂。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的换挡机构。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技术的方案中,将倒挡叉口移动到一二挡前面,通过在换挡轴上设置具有第一换挡拨头和第二换挡拨头的换挡套筒,并将第一换挡拨头和第二换挡拨头之间的角度,大于设置于叉轴总成上的多个挡位叉口形成的选挡位置的角度,然后外部机构利用设置于换挡轴上的传动齿轮,调节换挡套筒沿第一方向转动,从而在第一换挡拨头插入所述一二挡叉口中,第二换挡拨头不会插入其余挡位叉口以及换挡套筒沿第一方向的反向转动,第二换挡拨头插入倒挡叉口中,第一换挡拨头不会插入其余挡位叉口。这样就可以实现将倒挡设置在一二挡前,通过外部机构转动传动齿轮,从而调节同一换挡轴上设置有两个换挡拨头的换挡套筒转动,来实现用户选挡和换挡,方便了用户操作,且制造成本较低,方便生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五挡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五挡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挡机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六挡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挡套筒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支架,31-换挡套筒,32-—二挡拨叉,33-三四挡拨叉,34-五六挡拨叉,35-三四挡拨块,36-五六挡拨块,37-倒挡拨块,38-第一换挡拨头,39-第二换挡拨头,40-换挡轴,41-扇形齿轮,51- 一二挡叉轴,52-三四挡叉轴,53-五六挡叉轴,54-倒挡叉轴,6-定位槽,71-换挡摇臂,72-选挡摇臂,8-内换挡拨头,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五挡和倒挡在一个选挡位置上容易误操作直接挂倒挡,通过增加倒挡锁减少事故发生,但增加设计成本,同时若五挡和倒挡不在一个选挡位置上,增加了选挡与换挡的行程,因此存在不便用户操作的问题,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及汽车,在五挡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挡位,并通过在换挡套筒31上设置两个拨头来进行选挡和倒挡,同时实现把倒挡的挡位由原先的位置移动到一挡前面,不仅提高了传动效率,而且减低了油耗。 如图3至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包括变速器支架12及设置于所述支架12上的换挡轴40,其中,所述的换挡机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支架12上的叉轴总成上的多个挡位叉口,其中所述多个挡位叉口包括依次以所述换挡轴40的轴线为中心,形成具有第一预设角度的选挡位置的一二挡叉口、三四挡叉口、五六挡叉口及倒挡叉口 ;其中本技术的多个挡位为六挡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其中所述叉轴总成包括一二挡叉轴51、三四挡叉轴52、五六挡叉轴53和倒挡叉轴54 ;所述一二挡位叉口可以通过相应的一二挡拨块设置于所述一二挡叉轴51上,也可以在一二挡拨叉32上直接铸造出一二挡叉口,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材料,也方便工艺制造。 所述三四挡叉口通过三四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包括变速器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换挡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挡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叉轴总成上的多个挡位叉口,其中所述多个挡位叉口包括依次以所述换挡轴的轴线为中心,形成具有第一预设角度的选挡位置的一二挡叉口、三四挡叉口、五六挡叉口及倒挡叉口;距离所述选挡位置预设距离值的所述换挡轴设置有一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一所述换挡轴设置的换挡套筒;所述换挡套筒的周向上依次设置有与所述多个挡位叉口间隙配合的第一换挡拨头和第二换挡拨头,且所述第一换挡拨头和所述第二换挡拨头之间,以所述换挡轴的轴线为中心具有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的第二预设角度;所述换挡机构包括通过外部机构调节所述换挡套筒沿从所述一二挡叉口向所述倒挡叉口转动的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换挡拨头插入所述一二挡叉口中,且所述第二换挡拨头不会插入其余挡位叉口的第一状态,以及调节所述换挡套筒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换挡拨头插入所述倒挡叉口中,且所述第一换挡拨头不会插入其余挡位叉口的第二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喜刘扬侯得锋涂浩宇马童立田安民李红强周启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