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感应齿圈及其与轮毂的安装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133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7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BS感应齿圈,其中,该ABS感应齿圈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该第二部分(12)的外周面相对于该第一部分(11)的外周面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所述第一部分(11)至少设置在所述ABS感应齿圈的沿轴向方向的第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轮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和车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ABS感应齿圈的第一部分配合在轮毂的安装端内侧,从而减小了轮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的尺寸,不仅结构紧凑,而且节省了空间以利于车桥其他零部件的布置。(*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ABS感应齿圈,其中,该ABS感应齿圈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该第二部分(12)的外周面相对于该第一部分(11)的外周面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所述第一部分(11)至少设置在所述ABS感应齿圈的沿轴向方向的第一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轮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和车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ABS感应齿圈的第一部分配合在轮毂的安装端内侧,从而减小了轮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的尺寸,不仅结构紧凑,而且节省了空间以利于车桥其他零部件的布置。【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汽车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ABS感应齿圈、轮毂和ABS感应 齿圈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ABS感应齿圈及其与轮毂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现在,汽车上普遍采用ABS系统来保证汽车的制动安全。该ABS系统通常采用ABS 感应齿圈来进行检测,因此ABS感应齿圈是汽车上的重要安全部件,通常安装在车轮的轮 毂上,他对整车的制动安全性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ABS感应齿圈与轮毂之间通常采用轮 毂外径与ABS齿圈的内孔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 如图1所示,轮毂1与制动盘3通过螺栓5连接在一起,车轮螺栓2与轮毂1采用 过盈配合的方式装配,ABS感应齿圈4的内孔与轮毂1的外径采用过盈配合的装配方式连 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ABS感应齿圈,该ABS感应齿圈能够安装在轮毂的 内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ABS感应齿圈,其中,该ABS感应齿圈包 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的外周面相对于该第一部分的外周面沿径向方向向外 突出,所述第一部分至少设置在所述ABS感应齿圈的沿轴向方向的第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ABS感应齿圈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沿径向方向贯穿所述ABS感应齿圈的侧壁的通 孔。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轮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 构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ABS感应齿圈和轮毂,其中,该ABS感应齿圈为根据本实用新 型所述的ABS感应齿圈, 所述轮毂包括安装端,所述ABS感应齿圈安装在该安装端上,所述安装端的内周 面上形成有周向的凹槽,所述ABS感应齿圈的第一部分配合在所述轮毂的安装端的凹槽 内,所述ABS感应齿圈的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一侧的侧壁与所述轮毂的安装端的端面接 触。 优选地,所述ABS感应齿圈的第一部分与所述轮毂的安装端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或 过渡配合的方式。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沿径向方向贯穿所述ABS感应齿圈的侧壁的通 孔, 所述轮毂的安装端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ABS感应齿圈的第 一部分与所述轮毂的安装端通过穿过所述通孔和连接孔的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包括本技术所述轮 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ABS感应齿圈的第一部分配合在轮毂的安装端内侧,从而减小 了轮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的尺寸,不仅结构紧凑,而且节省了空间以利于车桥其 他零部件的布置。 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 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轮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圆圈中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轮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的示意 图; 图4是图3的圆圈中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毂 2车轮螺栓 3制动盘 4ABS感应齿圈 5 螺栓 11第一部分 12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第一侧"和"第二 侦Γ分别指ABS感应齿圈沿轴向方向的两侧,通过用"第一侧"和"第二侧"来描述只是为了 便于区分,而并没有特别指定。 本技术提供一种ABS感应齿圈,其中,该ABS感应齿圈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 二部分12,该第二部分12的外周面相对于该第一部分11的外周面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所 述第一部分11至少设置在所述ABS感应齿圈的沿轴向方向的第一侧。 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ABS感应齿圈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相邻地 设置会在ABS感应齿圈的外周面上形成凸起的结构,其中第一部分11设置在ABS感应齿圈 的第一侧。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之间优选地可以形成为台阶形 结构。并且该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例如将第二部 分12设置在中间,该第二部分12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部分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ABS感应齿圈的第一部分配合在轮毂的安装端内侧,从而减小 了轮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的尺寸,不仅结构紧凑,而且节省了空间以利于车桥其 他零部件的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12设置在所述ABS感应齿圈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 的第二侧,如图2所示。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11上设置有沿径向方向贯穿所述ABS感应齿圈的侧壁的通 孔。该ABS感应齿圈能够通过穿过该通孔的连接件而将该ABS感应齿圈连接到其他部件上。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轮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ABS感 应齿圈4和轮毂1,其中,该ABS感应齿圈为根据本技术所述的ABS感应齿圈, 所述轮毂1包括安装端,所述ABS感应齿圈4安装在该安装端上, 所述安装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周向的凹槽,所述ABS感应齿圈4的第一部分11配 合在所述轮毂1的安装端的凹槽内,所述ABS感应齿圈4的第二部分12朝向所述第一侧的 侧壁与所述轮毂1的安装端的端面接触。 在本技术的轮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中,轮毂1包括与ABS感应齿圈 4相配合连接的安装端。 ABS感应齿圈4的第一部分11与轮毂1的安装端的内周面上的凹槽相互配合,从 而使得ABS感应齿圈4基本上安装在轮毂1之内(即ABS感应齿圈4大部分设置在轮毂1 之内,也有部分设置在与轮毂相对应的沿轮毂轴向方向的外侧,例如第二部分12),从而减 小了轮毂和ABS感应齿圈的安装结构的体积。 并且,ABS感应齿圈4的第二部分12朝向第一侧的侧壁与轮毂1的安装端的端面 接触,以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 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12的厚度与轮毂1的厚度可以设置为 相同或基本相同,即当第一部分11配合在轮毂1的安装端的内周面的凹槽中时,第二部分 12的外周面与轮毂1的外周面共面或基本共面。 或者该凹槽和第一部分11的外周面也可以倾斜地设置并相互配合,即第一部分 11的厚度向第一侧逐渐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ABS感应齿圈,其特征在于,该ABS感应齿圈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该第二部分(12)的外周面相对于该第一部分(11)的外周面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所述第一部分(11)至少设置在所述ABS感应齿圈的沿轴向方向的第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辉刘固基刘四清杨峰颜琳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联重科车桥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