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半挂车差速器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0428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量化半挂车差速器壳,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所述差速器壳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在第四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分布有数个法兰连接孔;所述差速器壳本体内具有一容纳差速器装入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差速器壳壳体的外轮廓以及壳体内空腔的形状及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能满足壳体本身的支撑刚性等技术性能,同时还减轻了差速器壳的总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小了传动系统的动能耗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半挂车差速器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速器壳,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半挂车差速器壳。
技术介绍
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轻量化也广泛应用到载重汽 车领域,在提高操控性的同时还能有出色的节油减排表现。汽车的油耗主要取决于发动机 的排量和汽车的总质量,在保持汽车整体品质、性能不变甚至优化的前提下,降低汽车自身 重量可以提高输出功率、降低噪声、提升操控性、可靠性,提高车速、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 放量、提升安全性。有研究数字显示,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_8% ;若 行驶阻力减少10%,燃油效率可提高3% ;若车桥、变速器等装置的传动效率提高10%,燃油效 率可提高7%。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在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 上。因此,车身变轻对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辆降低减排量、安全可靠性等都大有裨益。 汽车差速器是驱动桥的主件,它的作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 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 胎与地面的摩擦。差速器主要包括两个行星齿轮与太阳齿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行星齿轮 转动,将动力通过太阳齿轮与半轴传递。传统的差速器的壳体主要为圆柱形的套筒,为了保 证壳体的稳固性且存在足够的 差速器放置空间,一般壳体的体积较大,而且壳体的壁厚较厚,以保证壳体自身对行星 齿轮高速运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作用的承受力,但是加厚壳体壁厚一方面占用空间较大,另 一方面需要耗费较多的材料,制造成本较高,同时差速壳体比较重,增加了整车重量,因此 研究出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重量轻的轻量化半挂车差速器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轻量化半挂车差速器壳,其创新 点在于: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 所述差速器壳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 部及第五阶梯部,且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五阶梯部及第四阶梯部的口 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呈圆柱状,第二阶梯 部呈圆台状,且第一阶梯部位于远离第二阶梯部的一端、第四阶梯部靠近第三阶梯部的一 端均具有一圆弧形导角,在第四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分布有数个法兰连接孔; 所述差速器壳本体内具有一容纳差速器装入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 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且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 四阶梯段的口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呈圆柱状,第三阶梯 段呈圆台状,且其侧面呈圆弧状,在第二阶梯段远离第三阶梯段的一端、第四阶梯段靠近第 三阶梯段的一端均具有一圆弧形导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梯部的口径为# 120mm,第一阶梯部的导角的R度为 步10mm,第二阶梯部的口径小的一端的直径为# 144mm,口径大的一端的直径为# 164mm, 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的总长度为29mm,第三阶梯部的口径为# 164mm,长度为14mm,第 四阶梯部的口径为# 210mm,长度为27mm,第四阶梯部的导角的R度为# 12. 5mm,第五阶梯 部的口径为# 204臟,长度为6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梯段的口径为94mm,第一阶梯段的导角的R度为# 10mm,第 二阶梯段的口径为# 142mm,第三阶梯段口径小的一端的直径为# 142mm,口径大的一端的 直径为# 160mm,第四阶梯段的口径为# 166mm,第四阶梯段的导角的R度为# 1.5mm。 进一步的,所述差速器壳本体上位于法兰连接孔的四周距有一加强筋。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差速器壳壳体的外轮廓以及壳体内空腔的形状及尺寸 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能满足壳体本身的支撑刚性等技术性能,同时还减轻了差速器壳的 总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小了传动系统的动能耗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轻量化13T半挂车差速器壳的立体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轻量化13T半挂车差速器壳的正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轻量化13T半挂车差速器壳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本专利技术的轻量化半挂车差速器壳包括一差 速器壳本体。 差速器壳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1、第二阶梯部2、第三阶梯部3、第四 阶梯部4及第五阶梯部5,且第一阶梯部1、第二阶梯部2、第三阶梯部3、第五阶梯部5及第 四阶梯部4的口径依次增大,第一阶梯部1、第三阶梯部3、第四阶梯部4及第五阶梯部5呈 圆柱状,第二阶梯部2呈圆台状,且第一阶梯部1位于远离第二阶梯部2的一端、第四阶梯 部4靠近第三阶梯部3的一端均具有一圆弧形导角,在第四阶梯部4的圆周表面分布有数 个法兰连接孔10。 在差速器壳本体上位于法兰连接孔10的四周距有一加强筋11。在本实施例中,法 兰连接孔10 -共有8个,单个的法兰连接孔10的口径为# 14mm。 第一阶梯部1的口径为# 120_,第一阶梯部1的导角的R度为# 10_,第二阶梯 部2的口径小的一端的直径为# 144mm,第二阶梯部2的口径大的一端的直径为# 164mm, 第一阶梯部1与第二阶梯部2的总长度为29mm,第三阶梯部3的直径为# 164mm,第三阶梯 部3的长度为14mm,第四阶梯部4的口径为# 210mm,第四阶梯部4的长度为27mm,第四阶 梯部4的导角的R度为# 12. 5mm,第五阶梯部5的口径为# 204mm,第五阶梯部5的长度为 6mm 〇 差速器壳本体内具有一容纳差速器装入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 梯段9、第二阶梯段8、第三阶梯段7及第四阶梯段6,且第一阶梯段9、第二阶梯段8、第三阶 梯段7及第四阶梯段6的口径依次增大,第一阶梯段9、第二阶梯段8及第四阶梯段6呈圆 柱状,第三阶梯段7呈圆台状,且第三阶梯段7的侧面呈圆弧状,在第二阶梯段8远离第三 阶梯段7的一端、第四阶梯段6靠近第三阶梯段7的一端均具有一圆弧形导角。 第一阶梯段9的口径为# 94mm,第一阶梯段9的导角的R度为# 10mm,第二阶梯 段8的口径为# 142mm,第一阶梯段9与第二阶梯段8的总长度为43mm,第三阶梯段7 口径 小的一端的直径为# 142mm,第三阶梯段7 口径大的一端的直径为# 160mm,第三阶梯段7 的长度为32mm,第四阶梯段6的口径为# 166mm,第四阶梯段6的导角的R度为# 1.5mm,第 四阶梯段6的长度为6m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 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 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 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量化半挂车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所述差速器壳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且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五阶梯部及第四阶梯部的口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呈圆柱状,第二阶梯部呈圆台状,且第一阶梯部位于远离第二阶梯部的一端、第四阶梯部靠近第三阶梯部的一端均具有一圆弧形导角,在第四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分布有数个法兰连接孔;所述差速器壳本体内具有一容纳差速器装入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且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的口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呈圆柱状,第三阶梯段呈圆台状,且其侧面呈圆弧状,在第二阶梯段远离第三阶梯段的一端、第四阶梯段靠近第三阶梯段的一端均具有一圆弧形导角。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轻量化半挂车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 所述差速器壳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 部及第五阶梯部,且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五阶梯部及第四阶梯部的口 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呈圆柱状,第二阶梯 部呈圆台状,且第一阶梯部位于远离第二阶梯部的一端、第四阶梯部靠近第三阶梯部的一 端均具有一圆弧形导角,在第四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分布有数个法兰连接孔; 所述差速器壳本体内具有一容纳差速器装入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 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且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 四阶梯段的口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呈圆柱状,第三阶梯 段呈圆台状,且其侧面呈圆弧状,在第二阶梯段远离第三阶梯段的一端、第四阶梯段靠近第 三阶梯段的一端均具有一圆弧形导角。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半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锋方国兴刘金华刘湘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