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540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银电解精炼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银电解槽,包括若干串联的银电解槽体,其中正、负极导电棒均包括第一折段、中段及第二折段,中段的高度与槽间串联导电排的高度等高;在前槽沿和后槽沿上均设有若干个等距的卡槽固定座,且前槽沿上的卡槽固定座正对后槽沿上的相邻两个卡槽固定座间的中点;正极导电棒上套有两个卡套,每根正极导电棒上的卡套位置相同且一一对齐。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阴阳极板摆放得更为规范,使电流密度的分度更均匀,提高了电流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且操作简单易行,利于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银电解槽
本专利技术主要属于银电解精炼
,特别涉及一种银电解槽。
技术介绍
银精炼的方法主要有电解精炼法、湿法精炼、选择吸附法等,其中电解精炼是最常用的方法。银电解精炼的过程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以粗银为阳极,以钛板或纯银为阴极,以硝酸银为电解液,在阴阳两极通电下,阳极粗银不断失去电子被氧化为银离子,从而溶解浸入电解液,同时溶液中的银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不断向阴极方向运动,到达阴极后得到电子被还原成金属银。合适的电流密度大小和均匀的电流密度分布对高效的银电解精炼至关重要,其中电流密度的分布主要依赖于电解槽的设计。随着银电解精炼工业的发展,电解槽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如将单槽改良为多槽串联起来,以节省占地空间;将电解槽改良成四周有密封窗的样式,以解决硝酸挥发引起的施工人员健康问题;在铜导电棒上包裹上银衣,以提高导电棒的导电性且不易被氧化;在电解槽的上端架设一长排平行的搅拌棒来回搅拌,以确保电解液优良循环,同时还能将阴极板上的银部分剥离下来;还有许多其它改进,如在阳极增加隔膜、改变极板间距等。但现有实际生产中通用的电解槽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图1为传统电解槽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电解槽中负极导电棒5形状为长方体,一端搭在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3上,另一端直接摆放在后槽沿2上,由于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3比后槽沿2的水平位置高,从而使得负极导电棒搭在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3的一端比另一端高,导致阴极板7倾斜,靠近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3的一端比另一端水平位置高。同理,阳极板8靠近第二槽间串联导电排4的一端比另一端水平位置高。这样放置时倾斜的两块极板间存在相互错开的面积区域,导致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降低了实际生产效率;尤其在电解槽的头尾两端,槽沿位置更高,槽间串联导电排的位置也相对较高,从而两极板倾斜得更为严重,相互错开的面积区域更大。此外,阳极板须经常更换,施工人员在放置极板时常因人工操作而使得极板摆放不正、不均匀,造成相邻两极板间不平行、各极板间距不同,从而导致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如果局部电流密度过大,晶体成核太快容易包裹电解液及杂质影响电解银纯度,还容易导致本不溶解的金属溶解进入电解液从而破坏电解液,使得整个过程消耗过多电力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银电解槽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银电解槽,主要解决了由于极板放置不正、不均匀引起的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均的问题。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银电解槽,包括若干串联的银电解槽体,所述银电解槽体包含有前槽沿、后槽沿、设置于前槽沿的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设置于后槽沿的第二槽间串联导电排、若干用于连接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和阴极板的负极导电棒、若干用于连接第二槽间串联导电排和阳极板的正极导电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棒、正极导电棒均为“Z”型结构,包括第一折段、中段及第二折段三部分,中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折段和第二折段,第一折段与第二折段平行,中段的高度与槽间串联导电排的高度等高;所述前槽沿和后槽沿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等距的用于固定负极导电棒或正极导电棒的固定装置,且所述前槽沿上的每一个固定装置正对所述后槽沿上的相邻两个固定装置间的中点;所述正极导电棒的第一折段上设置有两个卡套,且每根正极导电棒上的卡套位置固定且相同。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卡槽固定座,所述卡槽固定座开有开口向上的凹槽,该凹槽开口宽度与第一折段的宽度相等,用于将第一折段嵌入凹槽中卡紧。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折段、第二折段均为片状长方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折段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折段的长度。优选地,所述中段的两端分别设置圆弧倒角,用于连接第一折段和第二折段。优选地,所述卡套是由两个橡皮套分开套在正极导电棒上形成的。优选地,所述前槽沿上的卡槽固定座数量优选为1~10个。优选地,所述卡槽固定座和卡套的材质为质轻、耐酸耐碱、化学稳定性好且价格便宜的普通PVC材料。优选地,所述卡槽固定座和卡套均可更换为刻度标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Z”型结构导电棒,确保了放置极板时极板左右两侧高度的一致,有效地避免了高度不一致时电场作用面积区域的缺失,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在槽沿上设置等距的卡槽固定装置(或刻度标尺)固定正负极导电棒,确保了实际生产中放置极板时间距的严格等距,有利于一致调节各极板间电流密度的大小;在正极导电棒上设置有卡套(或刻度标尺)可固定阳极板位置,从而保障了每块阳极板与相邻阴极板间是两两对齐的,有利于电场密度的均匀分布,提高了电流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电解槽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若干串联的银电解槽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悬挂有阴极板的负极导电棒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悬挂有阳极板的正极导电棒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卡槽固定座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卡套示意图。其中,1是前槽沿,2是后槽沿,3是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4是第二槽间串联导电排,5是现有电解槽的负极导电棒,6是现有电解槽的正极导电棒,7是阴极板,8是阳极板,9是本专利技术的负极导电棒,10是本专利技术的正极导电棒,11是卡槽固定座,12是卡套,13是本专利技术的正极或负极导电棒的第一折段,14是本专利技术的正极或负极导电棒的中段,15是本专利技术的正极或负极导电棒的第二折段,16是本专利技术的正极或负极导电棒的圆弧倒角,17是卡槽固定座的底座,18是卡槽固定座的凹槽,19是橡皮套。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揭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银电解槽,包括若干串联的银电解槽体,所述银电解槽体包含有前槽沿1、后槽沿2、放置在前槽沿1上的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3、放置在后槽沿2上的第二槽间串联导电排4、若干用于连接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3和阴极板的负极导电棒9、若干用于连接第二槽间串联导电排4和阳极板的正极导电棒10。前槽沿1与后槽沿2平行。如图4和图5所示,负极导电棒9、正极导电棒10均为“Z”型结构,包括第一折段13、中段14及第二折段15三个部分。中段1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折段13和第二折段15,第一折段13与第二折段15平行。中段14的高度与槽间串联导电排的高度等高。第一折段13的长度长于第二折15段的长度。前槽沿1和后槽沿2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等距的用于固定正极导电棒10或负极导电棒9的固定装置。前槽沿1上的每一个固定装置正对后槽沿2上的相邻两个固定装置间的中点。也即后槽沿2上任意两个相邻固定装置间的中垂线与前槽沿1交汇处设有前槽沿1上的固定装置。正极导电棒10的第一折段13上设置有两个卡套12,且每根正极导电棒10上的卡套12位置固定且相同。如图6所示,设置在槽沿上的固定装置为卡槽固定座11,卡槽固定座11包括连接槽沿的底座17和开口向上的凹槽18。该凹槽18开口宽度与第一折段13的宽度相等,用于将第一折段13嵌入凹槽中卡紧。工作状态时,正极导电棒10、负极导电棒9的第一折段13嵌入凹槽中卡紧,第二折段15搭在槽间串联导电排上面。由于中段14的高度与槽间串联导电排的高度等高,因此可以保持正极导电棒10或负极导电棒9水平摆放,保证挂在其上的阴阳极板左右两端的高度一致,可稳当、平齐地将阴阳极板垂直放入电解液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银电解槽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银电解槽,包括若干串联的银电解槽体,所述银电解槽体包含有前槽沿(1)、后槽沿(2)、设置于前槽沿(1)上的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3)、设置于后槽沿(2)上的第二槽间串联导电排(4)、若干用于连接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3)和阴极板的负极导电棒(9)、若干用于连接第二槽间串联导电排(4)和阳极板的正极导电棒(10),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棒(9)、正极导电棒(10)均为“Z”型结构,包括第一折段(13)、中段(14)及第二折段(15)三部分,中段(1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折段(13)和第二折段(15),第一折段(13)与第二折段(15)平行,中段(14)的高度与槽间串联导电排的高度等高;所述前槽沿(1)和后槽沿(2)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等距的用于固定正极导电棒(10)和负极导电棒(9)的固定装置,且所述前槽沿(1)上的每一个固定装置正对所述后槽沿(2)上的相邻两个固定装置间的中点;所述正极导电棒(10)的第一折段上设置有两个卡套(12),且每根正极导电棒(10)上的卡套(12)位置固定且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银电解槽,包括若干串联的银电解槽体,所述银电解槽体包含有前槽沿(1)、后槽沿(2)、设置于前槽沿(1)上的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3)、设置于后槽沿(2)上的第二槽间串联导电排(4)、若干用于连接第一槽间串联导电排(3)和阴极板的负极导电棒(9)、若干用于连接第二槽间串联导电排(4)和阳极板的正极导电棒(10),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棒(9)、正极导电棒(10)均为“Z”型结构,包括第一折段(13)、中段(14)及第二折段(15)三部分,中段(1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折段(13)和第二折段(15),第一折段(13)与第二折段(15)平行,中段(14)的高度与槽间串联导电排的高度等高;所述前槽沿(1)和后槽沿(2)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等距的用于固定正极导电棒(10)和负极导电棒(9)的固定装置,且所述前槽沿(1)上的每一个固定装置正对所述后槽沿(2)上的相邻两个固定装置间的中点;所述正极导电棒(10)的第一折段上设置有两个卡套(12),且每根正极导电棒(10)上的卡套(12)位置固定且相同;所述固定装置为卡槽固定座(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环谢兆凤刘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