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前照灯的照明结构和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324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4:21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用前照灯的照明结构和散热结构,包括光学透镜、透镜散热传导层、辐射对流层以及散热器件;其中,该光学透镜外层贴合布置透镜热传导层,透镜散热传导层向外结合辐射对流层,透镜散热传导层延伸贴合于散热器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前照灯的照明结构和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用灯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用前照灯的照明结构和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车灯从应用角度包括车头灯、夜行照明灯、雾灯、刹车灯、尾灯、倒车灯等,其中对于车行安全最重要的就是车头灯,车头灯是指组合在汽车前部的前照灯,它主要起照明和信号作用。前照灯发出的光可以照亮车体前方的道路情况,使驾驶者可以在黑夜里安全的行车,目前组合前照灯按照光源可分为卤素灯和氙气灯。 卤素灯其实就是一类特殊的白炽灯,其原理就是电阻上有电流通过时会发热,当温度足够高时发出波长在可见光频段的黑体辐射。卤素灯是在灯泡里充入碘,当灯泡点亮时,碘挥发成气体,碘蒸气遇到较冷的钨,与其反应,生成低沸点的碘化钨,使灯泡外壳沉淀的钨挥发。于是,用碘钨灯制造功率很大的白炽灯,例如1000瓦。目前,卤素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照明领域。 氣气灯(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HID)是指高压气体放电灯,也称为重金属灯或氙气灯。它的原理是在UV-cut抗紫外线水晶石英玻璃管内,以多种化学气体充填,其中大部分为氙气(Xenon)与碘化物等惰性气体,然后再透过增压器(Ballast)将车上12伏特的直流电压瞬间增压至23000伏特的电流,经过高压震幅激发石英管内的氙气电子游离,在两电极之间产生光源。 目前,LED灯具开始应用于汽车照明,但由于其质量问题与批量问题,使得价格居高不下,虽然LED光源诸多优点能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舒适、豪华、节能、环保与多功能等多方面要求,但质量和照明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使其成为车灯发展的障碍。 另外,汽车灯具对LED元件参数性能要求很高,主要包括:一、高效、大功率和高可靠性(_40°C?125°C ) ;二、电学、光学参数稳定性、一致性要高,如同一批元件的阈值电压不一致性小于0.1V,单色性好,色差小于5纳米;三、LED元件在136V经2000小时(直流下工作)点亮试验后,其发光强度衰减要小于20%。但目前的LED元件用于车用照明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难以满足汽车行业的规范的问题。 目前LED汽车灯具的重点研究方向是白色LED前照大灯,以及LED车灯与AFS(自适应性车灯控制系统)结合,其中高效、大功率和高可靠性的LED元件、车灯与特殊的散热技术和光学设计是关键,目前的产品和技术均不能达到实用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车用前照灯的照明结构和散热结构。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车用前照灯的照明结构和散热结构,包括光学透镜、透镜散热传导层、福射对流层以及散热器件;其中,该光学透镜外层贴合布置透镜热传导层,透镜散热传导层向外结合辐射对流层,透镜散热传导层延伸贴合于散热器件。 其中,光学透镜和底面与光学透镜反射面表面曲率相同的透镜散热传导层通过高温导热膏或者高温胶体粘合;透镜散热传导层和辐射对流层通过高温导热膏或者高温胶体粘合。 其中,透镜散热传导层将留在二次光学透镜上的热能向外传导至辐射对流层以及散热器件上,使得热能能够瞬间被带走而不会累积在反射层及二次光学透镜的光接触面上。 其中,透镜散热传导层传递热能至辐射对流层,辐射对流层通过其表面多孔结构,通过热对流及热辐射的效应将热排出。 其中,透镜散热传导层的材料为诸如纯铜、红铜、纯铝或者合金铝的高导热材质。 其中,透镜散热传导层的厚度介于500um-4000um之间。 其中,辐射对流层的材料为诸如氧化铝、氮化铝的陶瓷体;或者,辐射对流层为单一烧结的陶瓷体或粉体接合成型。 其中,福射对流层的厚度介于20um-500um之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用的前照灯,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和线形LED光源。 其中,光学透镜包括方块形部分和弧块形部分;LED光源布置于弧块形部分的下方。 本技术的发光元件可以大幅降低汽车用照明所使用的功率,并可以将车灯的平均寿命增加数倍以上。当LED光源发光宽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时,此光源可用于汽车前照灯光学所需,同时通过改变其发光长度可满足汽车前照灯所需的发光强度,从而可以将前大灯模组发光效率提升至6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前照灯设计丨的发光元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发光元件设计丨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发光元件设计丨的内部透视图; 图4为线形LED光源晶片的布置图; 图5为线形LED光源布置的切面图; 图6为线形LED光源电极及发光面布置图; 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发光元件设计二的45度角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技术的发光元件设计二加上前导光器件的45度角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技术的发光元件设计二加上前导光器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技术的发光元件设计三加上前导光器件的侧面示意图。 如图所示,为了能明确实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或者方法,在图中标注了特定的标记符号,但这仅为示意需要,并非意图将本技术限定在该特定设备和环境中,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元件、标号、环境进行调整、修改,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改仍然包括在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用前照灯的照明结构和灯体发光元件的散热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在以下的描述中,将描述本技术的多个不同的方面,然而,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仅仅利用本技术的一些或者全部结构来实施本技术。为了解释的明确性而言,阐述了特定的数目、配置和顺序,但是很明显,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本技术。在其他情况下,为了不混淆本技术,对于一些众所周知的特征将不再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引导来自光源所发射的光,特别是为了引导来自汽车前照灯中线形LED光源所发射的光,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反射器件,该光学反射器件包含复数个反射性表面、一个折射面以及一个底面。该折射面分割成复数个微小出光面,每一微小出光面具有不同的曲率与不同的法线。其中,该光学反射器件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光学透镜7。 在一个例子中,该光学反射器件包括弧形块部分,其中,该弧形块部分一体成型。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弧形块部分的其中一部分可以是方块形部分,该方块形部分和弧块形部分一体成型。 其中,该光学反射器件7包括作为顶面、折射面、底面和两侧面。该光学反射器件的顶面对应上述的反射性表面,包括平面部分和弧面部分,该平面部分连接弧面部分,该弧面部分一直延伸到底面。 具体地,参考图2,光学反射器件包括第一反射面2、第二反射面3、折射面4和底面5,第一反射面2和第二反射面3 —起构成上面所述的弧面部分。光源的光经过第一反射面2和/或第二反射面3的反射,进一步经过折射面4导正后,成近似平行光投射于被照方向,并于照射方向特定距离处展现特定的配光分布。 在弧块形部分的底平面向内设置槽形部,将光源置于该槽形部下方,以对位机制于透镜的外部安装固定。光学反射器件7的弧形块部分中、光源向上正对的部分设置部分半圆形、部分平面之凹槽,用于引导光源发出的、射向光学反射器件7的光线。 光学反射器件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前照灯的照明结构和散热结构,包括光学透镜、透镜散热传导层、辐射对流层以及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外层贴合布置透镜热传导层,透镜散热传导层向外结合辐射对流层,透镜散热传导层延伸贴合于散热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前照灯的照明结构和散热结构,包括光学透镜、透镜散热传导层、辐射对流层以及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外层贴合布置透镜热传导层,透镜散热传导层向外结合辐射对流层,透镜散热传导层延伸贴合于散热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结构和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光学透镜和底面与光学透镜反射面表面曲率相同的透镜散热传导层通过高温导热膏或者高温胶体粘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结构和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透镜散热传导层将留在二次光学透镜上的热能向外传导至辐射对流层以及散热器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结构和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透镜散热传导层传递热能至辐射对流层,辐射对流层通过其表面多孔结构,通过热对流及热辐射的效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国生刘火根吴世杰吴俊德孙瑞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朗克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