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压路机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303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振动压路机车架结构,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的前横梁内充填有前梁配重,后横梁内充填有后梁配重,前横梁的两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左主梁和右主梁上,后横梁的两端焊接固定在左主梁和右主梁上;后车架的左梁板的内侧固定有左配重块,右梁板的内侧固定有右配重块,后座上固定有两左右内板和后围板,且后配重充填在后座的左右内板和后围板的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满足振动压路机的强度及压路机重量要求基础上,能大幅度降低整机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压路机车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振动压路机车架结构,属于振动压路机车架

技术介绍
影响振动压路机压实性能的主参数为静线压力,而静线压力与重量成正比.压路机对工作重量要求严格,国家标准GB/T8511-2005对此有专门规定:重量需达到或超过标定重量的97%。目前国内同规格品种相同压路机配置基本相近或相似,传动部分柴油机、变速箱、桥基本相同,液压、电器也差别不大,而护罩、驾驶室等部件因结构限制,重量差异也比较小,整机重量主要通过车架的重量来平衡调节。 而振动压路机的车架由铰接机构及两个相铰接的前车架和后车架构成,前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和安装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两端的左主梁和右主梁构成的框架结构,同样后车架包括左梁板、右梁板和固定连接在左梁板、右板前端的铰接板和后端的后座构成的框架结构,为满足重量要求,前车架和后车架均采用其铸件和型钢结构。但压路机车架的重量占到整车重量的30-50%,且压路机吨位越大车架占比重越大,如26吨振动压路机占到整车重量的50%以上。车架不光满足重量要求,外观还需要满足整车美观要求,且需满足各种如承载、强度、刚度等功能要求。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及社会成本的逐渐提高,金属型材和铸件的车架生产制造成本也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满足振动压路机的强度及压路机重量要求,大幅度降低整机成本的振动压路机车架结构。 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振动压路机车架结构,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的前车架包括左主梁、右主梁和连接在左主梁和右主梁两端的前横梁和后横梁构成的框架结构,后横梁上设有铰接座;所述的后车架包括左梁板、右梁板和固定连接在左梁板、右梁板两端的铰接板和后座构成的框架结构,且铰接板上设有后铰接座,前车架通过前铰接座与后车架上的后铰接座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横梁内充填有前梁配重,后横梁内充填有后梁配重,前横梁的两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左主梁和右主梁上,后横梁的两端焊接固定在左主梁和右主梁上;所述左梁板的内侧固定有左配重块,右梁板的内侧固定有右配重块,后座上固定有两左右内板和后围板,且后配重充填在后座的左右内板和后围板的空腔内。 本技术在前车架的前、后横梁内分别充填有前、后梁配重,而在后车架上又分别在左、右梁板的内侧分别固定有左、右配重块,同时在后车架的后座内充填有后配重,因此能在不影响车架的装配、维修以及保养条件下,有效利用压路机车架内部空间,通过设置在前车架和后车架上的各配重,来增加振动压路机的车架的重量,由于车架型材和铸件用钢量大幅降低,故降低整机生产制造成本。本技术前梁配重、后梁配重、左配重块以及右配重块和后配重能通过充填不同比重的材料调节前后车架的重量,以满足各型压路机重量要求,实现车架的系列化变型,从而实现压路机产品模块化设计,实现产品快速升级换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技术振动压路机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前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一后座,1-1 一左右内板,1-2—弯板,1-3—后配重,1_4一封板,1_5—竖板,1-6—底板,2—左梁板,3—第一左围板,4一第二左围板,5—下铰接板,6—后铰接座,7—后横梁,7-1—后侧封板,7-2—后弯板,7-3—后封板,7-4—后梁配重,8—左主梁,9一前横梁,9-1 一前连接板,9-2—前侧封板,9-3—前弯板,9-4 一前梁配重,9_5—前封板,1—右围板,11 一右梁板,12—右主梁。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6所示,本技术的振动压路机车架结构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 见图1?6所示,本技术前车架包括左主梁8、右主梁12和连接在左主梁8和右主梁12两端的前横梁9和后横梁7构成的框架结构,后横梁7上设有铰接座,后车架包括左梁板2、右梁板11和固定连接在左梁板2、右梁板11两端的铰接板和后座I构成的框架结构,且铰接板上设有后铰接座6,前车架通过前铰接座与后车架上的后铰接座6转动连接,前铰接座可采用十字形铰接座,铰接机构安装在前铰接座和后铰接座6上,使前车架和后车架沿铰接机构的转动中心转动。 见图1、3?6所示,本技术前横梁9内充填有前梁配重9-4,后横梁7内充填有后梁配重7-4,前横梁9的两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左主梁8和右主梁12上,后横梁7的两端焊接固定在左主梁8和右主梁12上,以形成一个框架结构。见图3-4所示,本技术前横梁9包括前弯板9-3、前封板9-5以及两前侧封板9-2和两前连接板9_1,前封板9_5固定在前弯板9-3开口侧,两前侧封板9-2固定在前封板9-5和前弯板9-3的两侧,前梁配重9-4填充在前弯板9-3、前封板9-5和前侧封板9-2的空腔内,且前封板9_5的两端分别与前连接板9-1固定,前连接板9-1分别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左主梁8和右主梁12上。本技术可采用1m的前弯板9-3以及20mm的前侧封板9_2围成一个大的半封闭的空间,并将其两端焊接在前连接板9-1上,按要求配比和重量填充填料后用8mm的前封板9_5围成封闭前横梁9,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前车架的左主梁8和右主梁12。 见图5、6所示,本技术的后横梁7包括后弯板7-2、后封板7-3和后侧封板7-1,后封板7-3固定在后弯板7-2开口侧,两后侧封板7-1分别固定在后封板7-3和后弯板7-2的两侧,后梁配重7-4填充在后弯板7-2、后封板7-3和后侧封板7_1的空腔内,且后封板7-3的两端分别与左主梁8和右主梁12焊接固定。本技术用12mm的后弯板7_2、8mm的后侧封板7-1围成一个大的半封闭空间,按要求配比和重量填充填料后用1mm后封板7-3围成封闭后横梁7,最后焊在前车架的前车架的左主梁8板和右主梁12上。 见图1、2所示,本技术左梁板2的内侧固定有左配重块,右梁板11的内侧固定有右配重块,左配重块包括折弯的左围板和左配重,左围板包括弯板及上、下封板,上、下封板焊接在弯板上,左围板焊接固定在左梁板2的内侧,左配重充填在左围板和左梁板2形成的空腔内,本技术的左围板由至少两个尺寸不同的第一左围板3和第二左围板4,且第一左围板3和第二左围板4之间设有间距。见图1、2所示,本技术右配重块包括右围板10和固定在右围板10内的右配重,右围板10包括弯板及上、下封板,上、下封板焊接在弯板上,右围板10焊接固定在右梁板11的内侧和下铰接板5上,右配重充填在右围板10和右梁板11形成的空腔内。本技术的左围板、右围板10可采用5mm板围成半封闭空间,填充填料后分别焊在左梁板2和右梁板11的内侧以及下铰接板5上用以调节车架重量。 见图1、2所示,本技术的后座I上固定有两左右内板1-1和后围板,且后配重1_3充填在后座I的左右内板1-1和后围板的空腔内,后围板包括固定在后座上的底板1-6以及固定在底板1-6上的弯板1-2和竖板1-5,弯板1-2与竖板1-5顶部设有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压路机车架结构,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的前车架包括左主梁(8)、右主梁(12)和连接在左主梁(8)和右主梁(12)两端的前横梁(9)和后横梁(7)构成的框架结构,后横梁(7)上设有铰接座;所述的后车架包括左梁板(2)、右梁板(11)和固定连接在左梁板(2)、右梁板(11)两端的铰接板和后座(1)构成的框架结构,且铰接板上设有后铰接座(6),前车架通过前铰接座与后车架上的后铰接座(6)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横梁(9)内充填有前梁配重(9‑4),后横梁(7)内充填有后梁配重(7‑4),前横梁(9)的两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左主梁(8)和右主梁(12)上,后横梁(7)的两端焊接固定在左主梁(8)和右主梁(12)上;所述左梁板(2)的内侧固定有左配重块,右梁板(11)的内侧固定有右配重块,后座(1)上固定有两左右内板(1‑1)和后围板,且后配重(1‑3)充填在后座(1)的左右内板(1‑1)和后围板的空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压路机车架结构,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的前车架包括左主梁(8)、右主梁(12)和连接在左主梁(8)和右主梁(12)两端的前横梁(9)和后横梁(7)构成的框架结构,后横梁(7)上设有铰接座;所述的后车架包括左梁板(2)、右梁板(11)和固定连接在左梁板(2)、右梁板(11)两端的铰接板和后座(I)构成的框架结构,且铰接板上设有后铰接座出),前车架通过前铰接座与后车架上的后铰接座(6)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横梁(9)内充填有前梁配重(9-4),后横梁(7)内充填有后梁配重(7-4),前横梁(9)的两端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左主梁(8)和右主梁(12)上,后横梁(7)的两端焊接固定在左主梁(8)和右主梁(12)上;所述左梁板(2)的内侧固定有左配重块,右梁板(11)的内侧固定有右配重块,后座(I)上固定有两左右内板(1-1)和后围板,且后配重(1-3)充填在后座(I)的左右内板(1-1)和后围板的空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压路机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横梁(9)包括前弯板(9-3)、前封板(9-5)以及两前侧封板(9-2)和两前连接板(9-1),前封板(9_5)固定在前弯板(9-3)开口侧,两前侧封板(9-2)固定在前封板(9-5)和前弯板(9-3)的两侧,前梁配重(9-4)填充在前弯板(9-3)、前封板(9-5)和前侧封板(9-2)的空腔内,且前封板(9-5)的两端分别与前连接板(9-1)固定,前连接板(9-1)分别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左主梁(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龙李竞
申请(专利权)人:常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