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汽车油箱端盖成型率的压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0117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提高汽车油箱端盖成型率的压塑模具,上模座板和下模座板之间设置有模套,模套中设置有凹模,凹模中设置有凸模,上凸模设置在凹模中,下凸模设置在凹模中且与上凸模靠近,上凸模内凹形成溢料槽,下凸模中设置有芯杆,模套上设置有侧芯杆,侧芯杆穿过模套和凹模后与下凸模接触,下模座板和模套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同时与模套、凹模、芯杆以及下凸模接触,推板中设置有推杆,推杆穿过支撑板和下凸模后靠近上凸模,推板下方设置有限位钉,限位钉与推板接触,推板中设置有顶柱,顶柱设置在推板中,底端穿过下模座板后设置在下模座板下方。该压塑模具通过将各个部件之间的结构进行紧密地结合,使得生产出的端盖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提高汽车油箱端盖成型率的压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提高汽车油箱端盖成型率的压塑模具,属于汽车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通常使用在工业中,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种类很多,根据加工对象和加工工艺可分为:加工金属的模具和加工非金属和粉末冶金的模具。按所成型的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为五金模具、塑胶模具、以及其特殊模具。根据结构特点,模具又可分为平面的冲裁模和具有空间的型腔模。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除其本身外,还需要模座、模架、导向装置和制件顶出装置等,这些部件一般都制成通用型。在汽车油箱端盖的生产中,传统的生产设备在生产端盖时容易出现变形等现象,导致废品率高,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不利于企业的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生产设备在生产端盖时容易出现变形等现象,导致废品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提高汽车油箱端盖成型率的压塑模具,该压塑模具通过将各个部件之间的结构进行紧密地结合,使得生产出的端盖质量稳定,成型率高,解决了现有生产设备在生产端盖时容易出现变形等现象,导致废品率高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提高汽车油箱端盖成型率的压塑模具,包括上模座板以及设置在上模座板正下方的下模座板,所述上模座板和下模座板之间设置有模套,模套中设置有凹模,凹模的两端均穿过模套,凹模中设置有凸模,凸模包括上凸模和下凸模,且上凸模和上模座板固定,上凸模的底端设置在凹模中,下凸模的顶端设置在凹模中且与上凸模的底端靠近,上凸模的底端内凹形成溢料槽,溢料槽与上凸模的侧壁连通,下凸模中设置有芯杆,芯杆的两端穿过下凸模,模套的侧壁上设置有侧芯杆,侧芯杆一端穿过模套和凹模后与下凸模的侧壁接触,下模座板和模套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同时与模套的底端、凹模的底端、芯杆的底端以及下凸模的底端接触,支撑板和下模座板之间设置有推板,推板中设置有推杆,推杆的底端设置在推板中,推杆的顶端穿过支撑板和下凸模后靠近上凸模,推板的下方设置有限位钉,限位钉的顶端与推板的底端接触,另一端设置在下模座板中,推板中设置有顶柱,顶柱的顶端设置在推板中,底端穿过下模座板后设置在下模座板下方。所述推板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推杆固定板,推杆固定板和推板固定,推杆的底端设置在推杆固定板中,推杆固定板中设置有推板导柱,推板导柱同时穿过推杆固定板和推板,且推板导柱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端接触,推板导柱的底端设置在下模座板中,顶柱设置在推板导柱和限位钉之间,推板导柱的外壁上套合有推板导套,推板导套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推板和推杆固定板中。所述模套和上模座板之间设置有垫板,垫板和上模座板固定,且垫板的顶端与上模座板顶端接触,上凸模的顶端和垫板的底端接触,模套和上模座板之间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两端分别与模套和上模座板接触,且限位块和模套固定,垫板中设置有带肩导柱,带肩导柱的一端穿过垫板后设置在模套中,带肩导柱的外壁上套合有带头导套,带头导套设置在模套中。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压塑模具通过将各个部件之间的结构进行紧密地结合,使得生产出的端盖质量稳定,成型率高,解决了现有生产设备在生产端盖时容易出现变形等现象,导致废品率高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一上模座板;2—限位块;3—垫板;4一上凸模;5—凹模;6—带肩导柱;7—带头导套;8 —下凸模;9一带肩导柱通道;10—支撑板;11一垫块;12—推杆通道;13—下模座板;14一推杆;15—限位钉;16—顶柱;17—推板导柱;18—推板导套;19一推板;20—推杆固定板;21—芯杆;22—还料;23—侧芯杆;24—模套;25—溢料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基于提高汽车油箱端盖成型率的压塑模具,包括上模座板I以及设置在上模座板I正下方的下模座板13,所述上模座板I和下模座板13之间设置有模套24,模套24中设置有凹模5,凹模5的两端均穿过模套24,凹模5中设置有凸模,凸模包括上凸模4和下凸模8,且上凸模4和上模座板I固定,上凸模4的底端设置在凹模5中,下凸模8的顶端设置在凹模5中且与上凸模4的底端靠近,上凸模4的底端内凹形成溢料槽25,溢料槽25与上凸模4的侧壁连通,下凸模8中设置有芯杆21,芯杆21的两端穿过下凸模8,模套24的侧壁上设置有侧芯杆23,侧芯杆23 —端穿过模套24和凹模5后与下凸模8的侧壁接触,下模座板13和模套24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顶端同时与模套24的底端、凹模5的底端、芯杆21的底端以及下凸模8的底端接触,支撑板10和下模座板13之间设置有推板19,推板19中设置有推杆14,推杆14的底端设置在推板19中,推杆14的顶端穿过支撑板10和下凸模8后靠近上凸模4,推板19的下方设置有限位钉15,限位钉15的顶端与推板19的底端接触,另一端设置在下模座板13中,推板19中设置有顶柱16,顶柱16的顶端设置在推板19中,底端穿过下模座板13后设置在下模座板13下方。坯料22注入到上凸模4和下凸模8之间,坯料22的侧壁通过凹模5来保证形状,然后通过侧芯杆23和芯杆21使得其形成对应的通孔,能够一次性得到符合要求的端盖,多余的原料通过溢料槽25溢出,使得得到的端盖厚度和尺寸满足要求,利用本压缩模具,对于汽车油箱端盖成型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得到的端盖的质量也能够保证,尤其的对于企业生产,合格率的上升即减少了废品率的产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竞争力,质量高的端盖也保证了汽车油箱的安全,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减少了漏油的概率,解决了现有生产设备在生产端盖时容易出现变形等现象,导致废品率闻的问题。所述推板19和支撑板10之间设置有推杆固定板20,推杆固定板20和推板19固定,推杆14的底端设置在推杆固定板20中,推杆固定板20中设置有推板导柱17,推板导柱17同时穿过推杆固定板20和推板19,且推板导柱17的顶端与支撑板10的底端接触,推板导柱17的底端设置在下模座板13中,顶柱16设置在推板导柱17和限位钉15之间,推板导柱17的外壁上套合有推板导套18,推板导套18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推板19和推杆固定板20中。在支撑板10和下模座板13之间设置有垫块11,垫块11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提高汽车油箱端盖成型率的压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板(1)以及设置在上模座板(1)正下方的下模座板(13),所述上模座板(1)和下模座板(13)之间设置有模套(24),模套(24)中设置有凹模(5),凹模(5)的两端均穿过模套(24),凹模(5)中设置有凸模,凸模包括上凸模(4)和下凸模(8),且上凸模(4)和上模座板(1)固定,上凸模(4)的底端设置在凹模(5)中,下凸模(8)的顶端设置在凹模(5)中且与上凸模(4)的底端靠近,上凸模(4)的底端内凹形成溢料槽(25),溢料槽(25)与上凸模(4)的侧壁连通,下凸模(8)中设置有芯杆(21),芯杆(21)的两端穿过下凸模(8),模套(24)的侧壁上设置有侧芯杆(23),侧芯杆(23)一端穿过模套(24)和凹模(5)后与下凸模(8)的侧壁接触,下模座板(13)和模套(24)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顶端同时与模套(24)的底端、凹模(5)的底端、芯杆(21)的底端以及下凸模(8)的底端接触,支撑板(10)和下模座板(13)之间设置有推板(19),推板(19)中设置有推杆(14),推杆(14)的底端设置在推板(19)中,推杆(14)的顶端穿过支撑板(10)和下凸模(8)后靠近上凸模(4),推板(19)的下方设置有限位钉(15),限位钉(15)的顶端与推板(19)的底端接触,另一端设置在下模座板(13)中,推板(19)中设置有顶柱(16),顶柱(16)的顶端设置在推板(19)中,底端穿过下模座板(13)后设置在下模座板(13)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提高汽车油箱端盖成型率的压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板(I)以及设置在上模座板(I)正下方的下模座板(13),所述上模座板(I)和下模座板(13)之间设置有模套(24),模套(24)中设置有凹模(5),凹模(5)的两端均穿过模套(24),凹模(5)中设置有凸模,凸模包括上凸模(4)和下凸模(8),且上凸模(4)和上模座板(I)固定,上凸模(4)的底端设置在凹模(5)中,下凸模(8)的顶端设置在凹模(5)中且与上凸模(4)的底端靠近,上凸模(4)的底端内凹形成溢料槽(25),溢料槽(25)与上凸模(4)的侧壁连通,下凸模(8)中设置有芯杆(21),芯杆(21)的两端穿过下凸模(8),模套(24)的侧壁上设置有侧芯杆(23),侧芯杆(23)—端穿过模套(24)和凹模(5)后与下凸模(8)的侧壁接触,下模座板(13)和模套(24)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的顶端同时与模套(24)的底端、凹模(5)的底端、芯杆(21)的底端以及下凸模(8)的底端接触,支撑板(10)和下模座板(13)之间设置有推板(19),推板(19)中设置有推杆(14),推杆(14)的底端设置在推板(19)中,推杆(14)的顶端穿过支撑板(10)和下凸模(8)后靠近上凸模(4),推板(19)的下方设置有限位钉(15),限位钉(15)的顶端与推板(19)的底端接触,另一端设置在下模座板(13)中,推板(19)中设置有顶柱(16),顶柱(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体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邦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