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的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579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的风道结构,包括冷暖风调和管道、电池风门和电池风门电机,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前、后开口端分别与空调出风口和动力蓄电池进风口相通,冷暖风调和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使其与乘员舱相通的乘员舱出风口;电池风门与冷暖风调和管道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并将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内腔分割为与空调出风口相通的空调风腔和与乘员舱出风口相通的乘员舱风腔,电池风门电机带动电池风门转动,以调节两腔之间的比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将汽车空调装置的一个出风口用作动力蓄电池热管理,并增加电池风门和电池风门电机即可利用空调装置和乘员舱的环境温度将动力蓄电池的温度控制在动力蓄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的风道结构,包括冷暖风调和管道、电池风门和电池风门电机,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前、后开口端分别与空调出风口和动力蓄电池进风口相通,冷暖风调和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使其与乘员舱相通的乘员舱出风口;电池风门与冷暖风调和管道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并将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内腔分割为与空调出风口相通的空调风腔和与乘员舱出风口相通的乘员舱风腔,电池风门电机带动电池风门转动,以调节两腔之间的比例。本技术只需将汽车空调装置的一个出风口用作动力蓄电池热管理,并增加电池风门和电池风门电机即可利用空调装置和乘员舱的环境温度将动力蓄电池的温度控制在动力蓄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专利说明】—种实现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的风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的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动力蓄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高能量动力蓄电池会出现“热失稳现象”,例如,动力蓄电池在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这将使得动力蓄电池处在高温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又例如由于受研发技术限制,动力蓄电池在低温下的工作性能降低,充放电特性较常温下差很多,这在严寒季节将尤为明显。为了尽量使动力蓄电池在理想的温度下工作,以保证动力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安全性能以及延长其循环寿命,如何为动力蓄电池散热和加热已成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对动力蓄电池的热管理技术方案包括自然风冷、水冷和空调风冷,其中,自然风冷方案最简单,易于实现,但是存在温度控制受环境因素制约的缺陷;水冷方案能够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但是系统复杂,受现有技术水平限制;空调风冷方案可实现温度控制,凭借现有空调系统设计,具备产业化能力。现有的空调风冷的风道结构各有不同,但基本都是采用相对乘员舱的温度控制进行独立的风道设计,这就使得现有的空调风冷方案具有结构复杂,不便于布局和实施,及不利于控制整车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乘员舱的温度控制实现动力蓄电池的温度控制的风道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实现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的风道结构,包括冷暖风调和管道、电池风门和电池风门电机,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前、后开口端分别与空调出风口和动力蓄电池进风口相通,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使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与乘员舱相通的乘员舱出风口 ;所述电池风门与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并将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内腔分割为与所述空调出风口相通的空调风腔和与所述乘员舱出风口相通的乘员舱风腔,所述电池风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电池风门转动,以调节所述空调风腔和所述乘员舱风腔之间的比例。优选的是,所述空调出风口为空调装置的后吹面出风口。优选的是,所述电池风门在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前开口端处与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电池风门为方形电池风门,所述电池风门通过电池风门的顶边与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电池风门的两个侧边与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对应侧的内壁相接触。优选的是,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后开口端通过连接风道管与所述动力蓄电池进风口相通。优选的是,所述乘员舱出风口与所述空调出风口成大于O度至小于或者等于180度夹角布局。优选的是,所述乘员舱出风口与所述空调出风口成大于或者等于90度至小于或者等于135度夹角布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风道结构只需将汽车空调装置的一个出风口用作实现动力蓄电池热管理,并增加一个电池风门和带动电池风门旋转的电池风门电机即可在不影响汽车空调装置对乘员舱进行温度控制的前提下,利用汽车空调装置和乘员舱的环境温度共同将动力蓄电池的温度控制在动力蓄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因此,本技术的风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所占空间小和便于实施等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现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的风道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风道结构的冷暖风调和管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风道结构在冷暖风调和管道的电池风门处于关闭乘员舱出风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风道结构在冷暖风调和管道的电池风门处于空调出风口与乘员舱出风口之间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在图1所示风道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实现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的风道结构包括冷暖风调和管道3、电池风门31和电池风门电机32,该冷暖风调和管道3的前开口端与空调装置I的空调出风口 11相通,该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后开口端与动力蓄电池壳体2的动力蓄电池进风口 21相通,在此,该冷暖风调和管道即可为空调装置I的空调出风口 11的出风管道,该出风管道通常是与空调出风口 11 一体成型连接的,该冷暖风调和管道3的管壁上开设有使其与乘员舱相通的乘员舱出风口 33,该电池风门31与冷暖风调和管道3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并将冷暖风调和管道3的内腔分割为与空调出风口 11相通的空调风腔和与乘员舱出风口 33相通的乘员舱风腔,在此,应当理解的是,该空调风腔与乘员舱风腔均通向冷暖风调和管道3的后开口端,该电池风门电机32用于带动电池风门31在关闭乘员舱出风口 33和关闭空调出风口 11的位置之间旋转,以调节空调风腔和乘员舱风腔之间的比例,进而调节乘员舱出风口 33 (或者称乘员舱)及空调出风口 11对于动力蓄电池进风口 21的开度(即通风量),进而调节经动力蓄电池进风口 21进入动力蓄电池壳体2内的冷暖风的混合比例,在此,在电池风门31旋转至关闭乘员舱出风口 33的位置处时,上述乘员舱风腔的体积为O,空调风腔的体积及空调风腔对于动力蓄电池进风口 21的开度最大,在电池风门31旋转至关闭空调出风口 11的位置处时,上述空调风腔的体积为O,乘员舱风腔的体积及乘员舱风腔对于动力蓄电池进风口 21的开度最大。该乘员舱出风口 33与空调出风口 11可成大于O度,小于等于180度夹角布局,优选成45度至135度(包括端点值)夹角布局,例如成90度至135度夹角(包括端点值)布局。为了使本技术的风道结构更加紧凑,上述电池风门31可在冷暖风调和管道3的前开口端处与冷暖风调和管道3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为了能够以较简单的结构对冷暖风的混合比例进行较为精确地控制,如图1至图5所示,该电池风门31可采用方形电池风门,在该冷暖风调和管道3为横截面亦为方形,电池风门31通过其顶边与冷暖风调和管道3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电池风门31的两个侧边在电池风门电机32带动电池风门31于关闭乘员舱出风口 33和关闭空调出风口 11的位置之间旋转期间始终与冷暖风调和管道3的内壁相接触,以保证经乘员舱出风口 33进入冷暖风调和管道3的风和经空调出风口 11进入冷暖风调和管道3的风基本只能通过电池风门31的底边与冷暖风调和管道3的内壁之间形成的开口进入动力蓄电池进风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暖风调和管道、电池风门和电池风门电机,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前、后开口端分别与空调出风口和动力蓄电池进风口相通,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使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与乘员舱相通的乘员舱出风口;所述电池风门与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并将所述冷暖风调和管道的内腔分割为与所述空调出风口相通的空调风腔和与所述乘员舱出风口相通的乘员舱风腔,所述电池风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电池风门转动,以调节所述空调风腔和所述乘员舱风腔之间的比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