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379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离合器(1),其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K1,K2),所述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23)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K1);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22)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K2);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5),其中,离合器壳体能够通过第一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16)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18)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第二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17)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0)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其中,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具有至少一个空隙(50,51),与第一活塞-缸单元处于作用关系中的、能够在轴向上移位的、用于操作第一子离合器的压突起部(52)穿过该空隙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离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尤其湿运行的双离合器。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的双离合器,该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构成具有齿结构的输入摩擦片支架或者与具有齿结构的输入摩擦片支架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能够通过第一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第二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连接。由DE3819702A1已知一种(可)液压操作的、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子离合器的双湿式离合器,其中,所述液压的操作装置在轴向上在两个子离合器之前或之后并且在和所述子离合器相同的直径上或者说在和所述子离合器相同的直径范围内布置。在这里,所述离合器壳体的不仅驱动侧的“盖”而且变速器侧的“盖”具有通到活塞-缸单元的液压油引导装置,即“造好的”。由此,得出在轴向上长形延伸并复杂的结构,其中,两个液压的操作单元压向中心的连接片。替代这种结构,由DE9114528和DE3838865已知:液压的操作装置径向在内部并且在轴向上与子离合器叠置地(即,在那里所示出的附图的意义中“在下方”或者说在径向上在摩擦片组的内部)布置。由此,得出在轴向上较短的安装空间。然而,两个液压的操作单元还总是朝中心连接片起作用。此外,由于操作装置和摩擦片组的径向嵌套,摩擦片组处于大的直径上,这对安装空间、重量和惯性力矩具有不利的后果。此外,在这里,油引导装置的结构费用由于旋转的部件而提高,以及对应的安装部件的复杂度提高。还更紧凑的安装方式能够由此实现:在两个子离合器和两个活塞-缸单元之间设置共同的并与离合器壳体固定地连接的离合器连接片,并且,液压的操作单元“从内向外”地起作用,即,发动机侧子离合器的操作力指向发动机方向并且变速器侧子离合器的操作力指向变速器方向,如由US3424033已知的那样。在轴向嵌套的、湿运行的双离合器中,所述双离合器的子离合器分别在内燃发动机的方向上被操作,能够得出操作单元和摩擦片组的布置(其中,为了简化书写方式,以下将发动机侧摩擦片组称为“K1”并且将变速器侧摩擦片组称为“K2”),其中,在径向上布置在摩擦片组下方的操作活塞相对于K1和K2相反地布置,即,K1操作装置处于变速器侧,K2操作装置处于发动机侧。此外,以上所说明的构造缺少离心油室,所述离心油室用于在液压系统中的质量偏移时补偿离心力对液压介质的作用。更确切地说,这例如来自EP0282169B1或者DE102004012948A1。但是,正是这种构造具有缺点:在运行时,冷却油的应流到两个子离合器处的份额是不能够被影响(即,调控或者控制)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双离合器,该双离合器尤其能够特别成本有利并节省安装空间地制造。尤其也应减小离合器滞后。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的双离合器来解决,所述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子离合器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具有至少一个空隙,与第一活塞-缸单元处于作用关系中的、能够在轴向上移位的、用于操作所述第一子离合器的压突起部穿过该空隙延伸。所述双离合器尤其涉及一种湿运行的双离合器。通过所述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中的空隙,能够将用于操作所述第一子离合器的压突起部在径向方向上布置得更靠内,由此,一方面减小在双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所需要的安装空间,并且由此,另一方面减小离合器滞后,因为能够使用较刚性的、需要较少损耗活塞冲程的操作系统。优选,所述空隙在径向方向上构造在摩擦片组的外部区域的附近,由此,进一步减小在双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所需要的安装空间。有利的是,所述空隙构造为穿透部,该穿透部的边缘被摩擦片组的材料完全包围。由此,有可能的是,在双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将压突起部铺设得特别靠内。替代地,有利的是,所述空隙构造为敞开的空隙,所述敞开的空隙的边缘过渡到摩擦片组的外周中。这使得能够简单装配压突起部。优选,所述摩擦片组具有输出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所述输出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在轴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并且在所述输出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中,所述输入摩擦片比所述输出摩擦片布置得在径向上更靠外。输入摩擦片中的空隙构成轴向方向上的通道,所述压突起部延伸穿过该通道。根据空隙的类型,所述通道可以在双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向外闭合或者敞开。根据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通道仅由输入摩擦片构成。在双离合器的径向方向上布置得更靠内的输出摩擦片不具有用于供所述压突起部穿过的空隙。尤其,所述输入摩擦片由钢构成,从而所述空隙尤其可在冲压技术上简单并成本有利地被加工到所述摩擦片中。所述输出摩擦片优选由连接材料构成,所述连接材料通常不能够以不用刀具的方式被加工,从而通过该优选实施例,难以加工的输出摩擦片的形状和结构上的改变是不需要的。优选,所述输入摩擦片在其外周上具有优选均匀的齿结构,该齿结构嵌接到输入摩擦片支架的相应的齿结构中,所述输入摩擦片支架与所述离合器壳体连接或者与所述离合器壳体一件式地构成。这使得能够特别可靠地将转矩从双离合器的输入侧传递到输入摩擦片上。在这里,有利的是,所述敞开的空隙过渡到所述齿结构中。由此,所述空隙在环绕的齿结构中构成缝隙。优选,所述压突起部与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到第一子离合器的端部摩擦片上的第一压块连接,优选借助于挂钩连接或者弹簧夹连接来连接。由此,尤其实现能够无损坏地又脱开的连接。根据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压突起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块在轴向方向上具有超出部。所述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具有空隙,在压突起部在轴向方向上移位时,所述超出部进入到该空隙中。由此,能够减小在双离合器的轴向方向上所需要的安装空间。尤其有利的是,第一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中的空隙与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中的空隙相同地构成。由此,对于两个子离合器的摩擦组来说,能够使用相同件,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优选,设置对第二子离合器的端部摩擦片直接或者间接起作用的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离合器壳体固定,并且所述第二压块具有空隙,所述压突起部延伸穿过该空隙。该空隙能够与所述第二子离合器的摩擦片组中的、用于所述压突起部的空隙相同地构成,但也能够与之不同地构成、例如构造得较大。根据一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多个压突起部延伸穿过相应的数量的空隙,优选是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地布置的压突起部延伸穿过相应的数量的空隙。由此,压力(和也可能是牵引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离合器

【技术保护点】
双离合器(1),尤其湿运行的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K1,K2),所述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22)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K1),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23)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K2)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5),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5)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16)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18)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GE1)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子离合器(K2)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0)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GE2)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具有至少一个空隙(50,51),与所述第一活塞‑缸单元(22)处于作用关系中的、能够在轴向上移位的、用于操作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压突起部(52)穿过所述空隙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22 DE 102011089680.51.双离合器(1),具有在轴向上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用于车辆驱动系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子离合器(K1,K2),所述双离合器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驱动侧的、可由第一活塞-缸单元(22)操作的第一子离合器(K1),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变速器侧的、可由第二活塞-缸单元(23)操作的第二子离合器(K2)和能够与驱动装置连接的离合器壳体(5),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5)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相对于第一子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16)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18)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GE1)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子离合器(K2)的相对于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内置地布置的输出摩擦片支架(20)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GE2)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具有至少一个空隙(50,51),与所述第一活塞-缸单元(22)处于作用关系中的、能够在轴向上移位的、用于操作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压突起部(52)穿过所述空隙延伸,其中,压突起部借助于可脱开的装置与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到第一子离合器的端部摩擦片上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子离合器和第二子离合器之间的压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空隙(50,51)构造为穿透部,该穿透部的边缘被所述摩擦片组(17)的材料完全包围。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空隙(50,51)构造为敞开的空隙,所述敞开的空隙的边缘过渡到所述摩擦片组(17)的外周中。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摩擦片组(17)具有输入摩擦片(49)和输出摩擦片(62),所述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在轴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并且在所述输入摩擦片和输出摩擦片中,所述输入摩擦片(49)比所述输出摩擦片(62)布置得在径向方向上更靠外,并且其中,所述输入摩擦片(49)中的空隙(50)构成轴向方向上的通道,所述压突起部(52)穿过该通道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通道仅由所述输入摩擦片和所述摩擦片组(17)的压块(54)的空隙(51)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4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输入摩擦片(49)在其外周上具有齿结构,所述齿结构嵌接到输入摩擦片支架(13)的相应的齿结构中,所述输入摩擦片支架与所述离合器壳体(5)连接或者与所述离合器壳体(5)一件式地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6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敞开的空隙过渡到所述齿结构中。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压突起部(52)相对于所述压块(54)在轴向方向上具有超出部(59),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所述摩擦片组(16)具有空隙(60),在压突起部(52)在轴向方向上移位时,所述超出部(59)进入到该空隙中。9.根据权利要求8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第一子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16)中的空隙(60)与所述第二子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17)中的空隙(50)相同地构成。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离合器(1),其中,所述双离合器为湿运行的双离合器。11.根据权利要求6的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阿诺尔德D·霍夫施泰特尔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