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气囊理疗器,它包括底板(1),其特征是底板(1)的一端铰接有角度可调的斜板(2),在底板(1)和斜板(2)之间安装有调节斜板倾斜角度的升降机构(3),在所述的斜板(2)上安装有用于对患者下肢进行反复挤压促进血液循环的电动气囊(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操作使用简便易行,患者无需他人帮助即可实现自主理疗。(*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高位气囊理疗器,它包括底板(1),其特征是底板(1)的一端铰接有角度可调的斜板(2),在底板(1)和斜板(2)之间安装有调节斜板倾斜角度的升降机构(3),在所述的斜板(2)上安装有用于对患者下肢进行反复挤压促进血液循环的电动气囊(4)。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操作使用简便易行,患者无需他人帮助即可实现自主理疗。【专利说明】高位气囊理疗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帮助下肢患者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理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高位气囊理疗器。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下肢患病者,都需要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以此调动人体内部的自我修复机能和配合医生治疗。在现有的理疗器械中,有一类采用了可以反复充气放气的电动气囊,用它挤压人体下肢,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譬如,有些按摩椅腿脚部有气囊,坐上后可以利用它挤压腿脚;有些设备可以直接绑扎在患者腿部,患者可以躺在床上利用它挤压大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促进循环的效率不高。如果患者下肢本身患病不重,上述理疗器械应该可行。可是如果患者下肢病情较重(譬如糖尿病足造成的坏疽已经达到中期甚至后期),血液循环效率提升较低就可能成为关键性问题、就有可能依然无法打破恶性循环。因此,能否继续提升气囊类理疗器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率,对某些患者来说,将可能是关系到“坏疽持续恶化、最终被迫截肢”还是“坏疽得以缓解、逐渐痊愈”的分水岭,意义特别重大。简而言之,现有的气囊挤压类理疗器械是有用的,但仍有必要进一步提升促进血液循环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电动气囊对患者下肢挤压促进血液循环效果一般的问题,设计一种能提高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效果,减轻下肢患病症状的基于电动气囊的高位气囊理疗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位气囊理疗器,它包括底板1,其特征是底板I的一端铰接有角度可调的斜板2,在底板I和斜板2之间安装有调节斜板倾斜角度的升降机构3,在所述的斜板2上安装有用于对患者下肢进行反复挤压促进血液循环的电动气囊4。所述的升降机构3为千斤顶或丝杠螺母结构,丝杠螺母结构为手摇驱动或电动驱动。所述的电动气囊4最好设计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底部固定在斜板上,患者的下肢置于U形结构的凹槽中,电动气囊4的挤压部分沿U形槽的槽壁布置。所述的电动气囊4也可直接罩放在或绑扎在患者下肢上,在所述的斜板2上固定有用于绑扎患者下肢的尼龙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为下肢已经失去自主活动能力、需要卧床休息且特别需要较大幅度促进血液循环的病人提供了理想的自助式理疗器械。本技术可以在医院使用,也可以由患者自行使用。它高度安全,不存在发生任何副作用的可能性。本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它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方面具有明显高于其它电动气囊的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操作使用简使易行,患者无需他人帮助即可实现自主理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高位气囊理疗器,它包括底板1、电动气囊3,是底板I的一端铰接有角度可调的斜板2,在底板I和斜板2之间安装有调节斜板倾斜角度的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可采用图1所示的千斤顶,在所述的斜板2上安装有用于对患者下肢进行反复挤压促进血液循环的电动气囊4。电动气囊43最好设计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底部固定在斜板上,患者的下肢置于U形结构的凹槽中,电动气囊4的挤压部分沿U形槽的槽壁布置。具体实施时,电动气囊4当然也可直接罩放在或绑扎在患者下肢上,此时可在所述的斜板2上固定有用于绑扎患者下肢的尼龙带。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高位气囊理疗器,它包括底板1、电动气囊3,是底板I的一端铰接有角度可调的斜板2,在底板I和斜板2之间安装有调节斜板倾斜角度的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可采用图2所示的丝杠螺母结构,图2中螺母固定,丝杠的一端连接为电动或手摇式驱动结构(图2为手摇结构),丝杠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分别与底板I和斜板2相接触的推块5,推块5在丝杠的带动下前行或后退即可调整底板与斜板之间的夹角,具体实施时,还可在底板上设置使推块5移动的导向槽。在所述的斜板2上安装有用于对患者下肢进行反复挤压促进血液循环的电动气囊4。电动气囊4最好设计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底部固定在斜板上,患者的下肢置于U形结构的凹槽中,电动气囊3的挤压部分沿U形槽的槽壁布置。具体实施时,电动气囊4当然也可直接罩放在或绑扎在患者下肢上,此时可在所述的斜板2上固定有用于绑扎患者下肢的尼龙带。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将电动气囊安装在上部斜板2上,配上尼龙绑扎带,以便固定使用者大腿;(也可以将电动气囊直接设计成如图所示的U形凹槽结构而不需要绑扎)。使用者躺在床上,让铰链部分靠近臀部;将下肢放入电动气囊后,使用者通过机械手柄(当然也可以是电动开关)操纵小型千斤顶或丝杠螺母结构使斜板2的角度逐渐张开。此时下部底板依然会压在床上,而逐渐张开的斜板使下肢逐渐抬高到明显高于身躯的、可以承受的较高体位,然后启动电动气囊即可。同样是电动气囊的反复挤压,本技术对静脉血液回流的促进能力将明显强于现有的气囊挤压类理疗器械。现有的气囊挤压类理疗器械在每次放气时,静脉血管舒张后都有较多的静脉血液回流,只有当静脉血管中大量专门止逆的“阀”被充满回流血液后,回流才会停止。也就是说,每一次的气囊挤压效果都会被打折扣。而且这对于静脉血液已经携带有较多病理代谢废物的患者来说,这种回流也会增大对肌体的不良刺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而本技术则不同:由于下肢已经处于较高体位,静脉血管舒张后,静脉血液不可能“水往高处流”,甚至可能在“自重”的作用下使已经黏稠的静脉血液继续“水往低处流”,在积极带走代谢废物的同时,为后续富含新鲜血氧和各种有益物质及有效药物的动脉血液让出更大的灌注空间。这对于下肢患病较重的病人来说,取得这种优势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高位气囊理疗器,它包括底板(1),其特征是底板(I)的一端铰接有角度可调的斜板(2 ),在底板(I)和斜板(2 )之间安装有调节斜板倾斜角度的升降机构(3 ),在所述的斜板(2)上安装有用于对患者下肢进行反复挤压促进血液循环的电动气囊(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气囊理疗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机构(3)为千斤顶或丝杠螺母结构,丝杠螺母结构为手摇驱动或电动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气囊理疗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动气囊(4)呈U形结构,U形结构的底部固定在斜板上,患者的下肢置于U形结构的凹槽中,电动气囊(4)的挤压部分沿U形槽的槽壁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气囊理疗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动气囊(4)罩放在或绑扎在患者下肢上, 在所述的斜板(2)上固定有用于绑扎患者下肢的尼龙带。【文档编号】A61H9/00GK203802779SQ201420174554【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专利技术者】庄勒 申请人: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位气囊理疗器,它包括底板(1),其特征是底板(1)的一端铰接有角度可调的斜板(2),在底板(1)和斜板(2)之间安装有调节斜板倾斜角度的升降机构(3),在所述的斜板(2)上安装有用于对患者下肢进行反复挤压促进血液循环的电动气囊(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勒,
申请(专利权)人:庄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