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无负荷按摩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695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颈椎无负荷按摩床,包括:床体,其床表面固定一凹形突起底部,且床底表面与一中空槽体一侧面固定连接;气囊,其安装于凹形突起内,该气囊配置有出气管和进气管,其中出气管的管口处设置有电磁阀;气泵,其配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进气管连接;控制器,其控制气泵和电磁阀按不同频率工作,且所述控制器控制端分别与电磁阀及气泵连接;该按摩仪以无负荷牵引颈椎,并且可手动和自动控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无负荷按摩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颈椎保健按摩仪,特别涉及一种颈椎无负荷按摩床。
技术介绍
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已大多由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或单一操作,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姿态使得颈椎无法保持和恢复应有的生理曲度。在现有技术中各种颈椎治疗装置均需患者在特定的医疗装置上进行专门的治疗或长期的药物治疗,由于工作的需要,这种正常生理曲度的改变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这就使得现有的治疗装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这种不是急性的疾病要坚持每天的专门治疗却是大多数人无法做到的。特别是哪些年轻人和初期状况还不是十分明显的患者往往容易忽视,而颈椎的这种生理曲度改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恢复却是十分刺手的医疗难题。所以,现在市场上一般通过气囊缓慢按摩来对颈椎进行按摩及牵弓丨,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这样的按摩方式对于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每个人的颈椎需要牵引的频率不同,不同的频率对于不同的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不同,因此,对于目前市场上的按摩仪,有作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专利技术了 一种颈椎无负荷按摩床,该按摩床可让颈椎无负荷牵弓I,且可手动及自动进行按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椎无负荷按摩床,包括:床体,其床表面固定一凹形突起底部,且床底表面与一中空槽体一侧面固定连接;气囊,其安装于凹形突起内,该气囊配置有出气管和进气管,其中出气管的管口处设置有电磁阀;气泵,其配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进气管连接;控制器,其控制气泵和电磁阀按不同频率工作,且所述控制器控制端分别与电磁阀及气泵连接;其中,气泵及控制器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中空槽体内。优选的是,所述凹形突起高于床表面3-6cm且为中通结构。优选的是,还包括一软垫,所述软垫由一圆形垫与固定于所述圆形垫一侧的方形垫组成,且所述软垫的圆形垫穿过凹形突起底部安装于床表面。优选的是,还包括一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两端安装于所述圆形垫对称的周缘上。优选的是,还包含一对控制手柄,所述第一控制手柄设置有控制气泵对气囊充气及让气泵及气囊按不同频率工作的按钮,所述第二控制手柄设置有控制电磁阀放气的按钮,且所述控制手柄通过长60-100cm的导线穿过床表面与所述中空槽体内的控制器输入端连接。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1、本技术颈椎无负荷按摩床,人体躺在其上,由于颈椎处于放松状态,气囊的充气放气即可对颈椎进行无负荷牵弓I按摩。2、本技术进一步优点为通过控制器控制气泵及电磁阀,气泵充气时让气囊可缓慢顶起颈椎,通过电磁阀瞬间打开,气体从电磁阀流走,颈椎瞬间落下,这样颈椎可以达到最舒适的牵引,让颈椎可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3、本技术进一步优点为凹形突起高于床表面3-6厘米,人体躺下时,正好与颈椎曲线吻合,显得更加舒适。4、本技术进一步优点为通过手柄进行调整任何频率按摩,更符合大众的不同需求,更为方便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颈椎无负荷按摩床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颈椎无负荷按摩床电气原理图;其中:1、床体;2、凹形突起;3、气囊;4、软垫;5、方形垫;6、圆形垫;7、第一控制手柄;8、第二控制手柄;9、导线;10、中空槽体;11、控制器;12、气泵;13、松紧带;14、电磁阀;15、出气管;16、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本技术保护范围并不受限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颈椎无负荷按摩床,包括:床体1、气囊3、气泵12、控制器11、软垫4、松紧带13 ;所述床体I较上表面固定一凹形突起2底部,且床底表面与一中空槽体10 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槽体10为长方盒体,所述凹形突起2高于床体I表面3至6cm且为中通结构,其凹形突起2高度刚好适合人体颈椎曲线;所述气囊3安装于凹形突起2内,该气囊3为长椭圆形,置于凹形突起2时,大部分漏于凹形突起2外部,所述气囊3两端还配置有出气管15和进气管16,其中出气管15管口处设置有电磁阀14 ;所述气泵12安装于中空槽体10的内部左侧,其配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通过气管与进气管16连接;所述控制器11安装于中空槽体10内部右侧,控制气泵12和电磁阀14自动按不同频率进行工作,且所述控制器11控制端分别与电磁阀14及气泵12连接,还包含一对控制手柄,所述第一控制手柄7设置有控制气泵对气囊充气及让气泵及气囊按不同频率工作的按钮,以及还包括手动及自动切换的按钮,所述第二控制手柄8设置有控制电磁阀放气的按钮,且所述控制手柄通过长60至IOOcm的导线9穿过床体I表面与所述中空槽体10内的控制器11输入端连接;所述软垫4由一圆形垫6与固定于所述圆形垫6 —侧的方形垫5组成,所述软垫4的材料为泡沫(但不仅限于此),且所述软垫4的圆形垫6穿过凹形突起2底部安装于床体I表面,人躺下时,头后部正好落于圆形垫6内,后背落于方形垫5上。所述松紧带13的两端安装于所述圆形垫6对称的周缘处,松紧带13可绑定头部的额头处。使用时,分两种状态,一种是手动状态,另一种是自动状态;手动状态:通过手柄第一手柄启动控制器手动模式,人躺下,头部位于圆形垫处,且颈椎正好位于气囊之上,双手分别握住一个手柄,然后使用手柄按自己的需求进行气泵对气囊充气及电磁阀放气,以起到按摩颈椎及对颈椎牵引的作用;自动状态:通过第一手柄切换控制器自动模式,且通过第一手柄的按钮调整一个固定的频率,人躺下,头部位于第一棉垫处,且颈椎正好位于气囊之上,通过手柄启动后按摩仪按固定的频率对颈椎进行按摩及牵引。本技术颈椎无负荷按摩床,人体躺在其上,由于颈椎处于放松状态,气囊的充气放气即可对颈椎进行无负荷牵引按摩;进一步优点为通过控制器控制气泵及电磁阀,气泵充气时让气囊可缓慢顶起颈椎,通过电磁阀瞬间打开,气体从电磁阀流走,颈椎落下,这样颈椎可以达到最舒适的牵引,让颈椎可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进一步优点为凹形突起高于床3-6厘米,人体躺下时,正好与颈椎曲线吻合,显得更加舒适;进一步优点为通过手柄进行调整任何频率按摩,更符合大众的不同需求,更为方便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椎无负荷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其床表面固定一凹形突起底部,且床底表面与一中空槽体一侧面固定连接; 气囊,其安装于凹形突起内,该气囊配置有出气管和进气管,其中出气管的管口处设置有电磁阀; 气泵,其配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进气管连接; 控制器,其控制气泵和电磁阀按不同频率工作,且所述控制器控制端分别与电磁阀及气泵连接; 其中,气泵及控制器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中空槽体内; 所述凹形突起高于床表面3‑6cm且为中通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无负荷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其床表面固定一凹形突起底部,且床底表面与一中空槽体一侧面固定连接; 气囊,其安装于凹形突起内,该气囊配置有出气管和进气管,其中出气管的管口处设置有电磁阀; 气泵,其配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进气管连接; 控制器,其控制气泵和电磁阀按不同频率工作,且所述控制器控制端分别与电磁阀及气泵连接; 其中,气泵及控制器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中空槽体内; 所述凹形突起高于床表面3-6cm且为中通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颈椎无负荷按摩床,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彦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市西真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