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涉及医疗器械,包括依序连接的电源单元、控制单元、操作单元、显示窗口、气泵、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治疗气囊;通过MCU控制器的内部程序设计,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时序,进而控制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实现对治疗气囊的充气时序和气压状态的控制;所述气泵与电磁阀之间有调压阀、压力检知器,调压阀可调整气囊充气压力,压力检知器可将气囊压力实时反馈至控制单元,以控制气泵工作状态;通过调压阀的调整及压力检知器的监控反馈,最终实现对治疗气囊多种充气模式控制、治疗气囊压力的精确调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仅需优化设计控制单元的内部程序即可实现不同模式的控制。模式的切换通过操作单元即可实现,简洁易行。(*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器材,进一步涉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治疗气囊不同充气模式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技术介绍
空气波压力仪又称循环压力治疗仪、梯度压力治疗仪、四肢循环仪或压力抗栓泵。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原理:1、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2、通过被动均匀的按摩作用,随着血液循环的加速。可以加速血液中代谢废弃物,炎症因子、致痛因子的吸收。可以防止肌肉萎缩,防止肌肉纤维化,加强肢体的含氧量,有助于解决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如骨股头环死等)。目前市场上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气囊的充气模式基本是依次充气、放气,如此反复。模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治疗模式有七种,且治疗气囊腔体可依据实际需要隔离或者设定充气次次序。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包括依序连接的电源单元、控制单元、操作单元、显示窗口、气泵、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治疗气囊;其特征在于:气泵向治疗气囊提供设定压力的高压空气;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治疗气囊上,用于监测治疗气囊内的压力;电磁阀用于控制气泵的开关;通过MCU控制器的内部程序设计,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时序,进而控制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实现对治疗气囊的充气时序和气压状态的控制;所述气泵与电磁阀之间有调压阀、压力检知器,调压阀可调整气囊充气压力,压力检知器可将气囊压力实时反馈至控制单元,以控制气泵工作状态;通过调压阀的调整及压力检知器的监控反馈,最终实现对治疗气囊多种充气模式控制、治疗气囊压力的精确调整。进一步:所述治疗气囊设置4腔一 12腔。一般根据使用部位不同,分为4腔、6腔、8腔、12腔。所述治疗气囊的充气模式如下:模式A:由同一个腔连续施加压力;模式B:在保持气压的情况下,由一个腔连续施加压力;模式C:由两个腔连续施加压力;模式D:在保持气压的情况下,由两个腔连续施加压力;模式E:由六个腔施加压力;模式F:在保持气压的情况下,由六个腔连续施加压力;模式G:A+B+C (自动重复);模式H:D+E+F (自动重复)。本技术的原理是:气泵可提供设定压力的高压空气,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动作时序,间接控制治疗气囊内的气压状态。治疗气囊内的压力依照控制系统发出的模式改变,进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治疗仪主要通过控制程序优化设计,改变电磁阀的通断时序,实现多种模式的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治疗仪主要通过控制程序优化设计,改变电磁阀的通断时序,实现多种模式的控制。本技术仅需优化设计控制单元的内部程序即可实现不同模式的控制。模式的切换通过操作单元即可实现,简洁易行。可针对不同病患的治疗需求灵活选择、设定。其主要参数通过液晶屏幕显示,清晰、直观。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治疗模式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原理方框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模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包括依序连接的控制单元、操作单元、显示窗口、气泵、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治疗气囊、气囊保护套(治疗气囊位于气囊保护套内部,二者尺寸相当,材料不同);气泵向治疗气囊提供设定压力的高压空气,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治疗气囊上,用于监测治疗气囊内的压力,通过MCU控制器的内部程序设计,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时序,进而控制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实现对治疗气囊的充气时序和气压状态的控制;并通过调压阀的调整及压力检知器的监控反馈;最终实现对治疗气囊多种充气模式控制、治疗气囊压力的精确调整。所述气泵与电磁阀之间有调压阀、压力检知器,调压阀可调整气囊充气压力,压力检知器可将气囊压力实时反馈至控制单元,以控制气泵工作状态。所述治疗气囊根据使用部位不同,分为4腔、6腔、8腔、12腔。图1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模式示意图。模式A:由同一个腔连续施加压力。模式B:在保持气压的情况下,由一个腔连续施加压力。模式C:由两个腔连续施加压力。模式D:在保持气压的情况下,由两个腔连续施加压力。模式E:由六个腔施加压力。模式F:在保持气压的情况下,由六个腔连续施加压力。模式G:A+B+C (自动重复)。模式H:D+E+F (自动重复)。图2为本原理方框图。结构组成包括:电源单元、控制单元、输入模块(操作单元)、输出模块(显示窗口)。电源单元:电源模块包含变压器、稳压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安全的电源,其电源有两种,分别为24V (提供给气体切换模块)和5V (提供给MCU控制器)。控制单元: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该控制器采用STC高性能芯片,执行效率较高,稳定性好。输入模块:输入模块即按键部分,该系统按键分为时间按键、速度按键、模式按键、启动停止按键。用户可自己设置 时间、速度、模式进行不同的治疗。输出模块:该模块包含显不部分、气囊切换部分、气体切换部分、声光部分。其中:显示部分一用于显示当前压力、当前时间、当前速度、当前模式等参数。气囊切换部分一用于控制并联阀切换当前气压腔道。气体切换部分——把气体输出到护套。声光部分一通过数码管亮灭、蜂鸣器鸣灭起到指示作用。图3为控制模式示意图。①按键部分电路:包含停止、启动、速度、时间加减、模式按键;②主控制电路:STC控制芯片,资源丰富,稳定可靠;③并联阀供电电路:提供给并联阀稳定的直流24V电源;④显示部分控制电路:通过串入并出芯片74HC595,达到动态数码显示目的;⑤并联阀控制电路:控制并联阀门切换,进而达到控制腔内气体切换。选择模式A/B/C……一MCB控制器一控制继电器切换气囊输出气体,具体如图3所/Jn ο其中MCU为控制单元的核心部分。治疗仪使用时通过设定相应模式,MCU会发出相应指令控制继电器的切换,继电器切换的同时电磁阀做相应的充气、放气动作。同时压力检知器时刻将治疗气囊压力反馈至MCU控制单元,确保选定模式可以正确执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包括依序连接的电源单元、控制单元、操作单元、显示窗口、气泵、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治疗气囊;其特征在于:气泵向治疗气囊提供设定压力的高压空气;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治疗气囊上,用于监测治疗气囊内的压力;电磁阀用于控制气泵的开关;通过MCU控制器的内部程序设计,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时序,进而控制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实现对治疗气囊的充气时序和气压状态的控制;所述气泵与电磁阀之间有调压阀、压力检知器,调压阀可调整气囊充气压力,压力检知器可将气囊压力实时反馈至控制单元,以控制气泵工作状态;通过调压阀的调整及压力检知器的监控反馈,最终实现对治疗气囊多种充气模式控制、治疗气囊压力的精确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包括依序连接的电源单元、控制单元、操作单元、显示窗口、气泵、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治疗气囊;其特征在于:气泵向治疗气囊提供设定压力的高压空气;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治疗气囊上,用于监测治疗气囊内的压力;电磁阀用于控制气泵的开关;通过MCU控制器的内部程序设计,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时序,进而控制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实现对治疗气囊的充气时序和气压状态的控制;所述气泵与电磁阀之间有调压阀、压力检知器,调压阀可调整气囊充气压力,压力检知器可将气囊压力实时反馈至控制单元,以控制气泵工作状态;通过调压阀的调整及压力检知器的监控反馈,最终实现对治疗气囊多种充气模式控制、治疗气囊压力的精确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气囊设置4腔一12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杨章俊,查振中,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