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8905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4:00
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包括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采摘滚筒与张紧滚筒由间隔设置的同步采摘带传动连接;采摘滚筒上设有位于同步采摘带两侧的主采摘齿,同步采摘带上设有与主采摘齿相对应的副采摘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其模仿人工摘荚过程,利用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的夹持作用和摩擦力,互相配合夹紧豆荚并将其柔和地摘下,对豆荚的损伤小;摘下的豆荚被带到同步采摘带的上平面时,同步采摘带与采摘滚筒两个载体上的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开始分离,豆荚掉落到同步采摘带上,完成摘荚工作,摘净率高、损伤率低和采摘效率高,在摘荚时能过滤掉部分发育不良的豆荚,达到同步清选作用,以提高收获质量,满足菜用大豆收获和出口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包括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采摘滚筒与张紧滚筒由间隔设置的同步采摘带传动连接;采摘滚筒上设有位于同步采摘带两侧的主采摘齿,同步采摘带上设有与主采摘齿相对应的副采摘齿。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其模仿人工摘荚过程,利用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的夹持作用和摩擦力,互相配合夹紧豆荚并将其柔和地摘下,对豆荚的损伤小;摘下的豆荚被带到同步采摘带的上平面时,同步采摘带与采摘滚筒两个载体上的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开始分离,豆荚掉落到同步采摘带上,完成摘荚工作,摘净率高、损伤率低和采摘效率高,在摘荚时能过滤掉部分发育不良的豆荚,达到同步清选作用,以提高收获质量,满足菜用大豆收获和出口的需求。【专利说明】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收获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
技术介绍
我国菜用大豆的历史悠久,但对其研究和发展的重视至今只有十几年,国内外菜用大豆收获机械的研究都还处于启蒙阶段,与其配套的机械化收获设备等相关行业都是新兴产业。由于近几年我国的菜用大豆产业快速发展,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依靠手工采摘已完全不能满足菜用大豆产业的发展需求;再加之劳动力紧缺、劳动成本上升,迫切需要实现菜用大豆的机械化收获。因此,促进菜用大豆收获机械的发展已变得至关重要。现有菜用大豆摘荚机的采摘原理都是基于辊筒快速旋转,辊筒上的脱荚齿对豆荚进行击打和梳刷,以此达到摘荚目的。然而,该类机械存在采摘效率低、采摘不干净、采收后有大量杂质、清选效果不好、不能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等问题,后续人工除杂和清选的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造成丰产不丰收和采收成本过高。另外,在国外出现的同类产品体积过于庞大、价格昂贵,不适合我国小地块作业和拱棚内作业,适用范 围窄,且作业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摘净率高、损伤率低和采摘效率高的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包括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采摘滚筒与张紧滚筒由间隔设置的同步采摘带传动连接;采摘滚筒上设有位于同步采摘带两侧的主采摘齿,同步采摘带上设有与主采摘齿相对应的副采摘齿。所述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外表面对应开设有外齿槽,同步采摘带内侧设有与上述外齿槽相对应的内啮合齿;同步采摘带与采摘滚筒、张紧滚筒通过内啮合齿和外齿槽传动连接,同步采摘带外表面与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的外表面相平齐。所述同步采摘带共有25根,同步采摘带上等间距设有9根副采摘齿;采摘滚筒的同一圆周上均布有4根主米摘齿。所述主采摘齿和副采摘齿呈弧形,主采摘齿和副采摘齿端部均设有弧形弯头,主采摘齿的弧形圆心与弧形弯头的圆心分别位于主采摘齿两侧,副采摘齿的弧形圆心与弧形弯头的圆心分别位于副采摘齿两侧。所述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左、右水平间隔设置,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的轴线相互平行;主采摘齿与副采摘齿位于采摘滚筒左端象限点处相重合。所述主采摘齿包括齿杆部、缓冲部和齿根部,缓冲部同轴螺旋环绕而成,其首尾分别与齿杆部和齿根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 1、本专利技术包括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采摘滚筒与张紧滚筒由间隔设置的同步采摘带传动连接;采摘滚筒上设有位于同步采摘带两侧的主采摘齿,同步采摘带上设有与主采摘齿相对应的副采摘齿,结构简单,其模仿人工摘荚过程,工作原理为:采摘台在前进过程中,同步采摘带随采摘滚筒做旋转运动,密集的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在旋转运动过程中插入菜用大豆植株中;副采摘齿在采摘滚筒的下方与主采摘齿开始啮合,二者处于同一平面上时间距略小于豆荚的厚度,利用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的夹持作用和摩擦力,互相配合夹紧豆荚,并将其柔和地摘下,对豆荚的损伤小,采摘效果好;摘下的豆荚被带到同步采摘带的上平面时,同步采摘带与采摘滚筒两个载体上的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开始分离,此时豆荚失去作用力而掉落到同步采摘带上,完成摘荚工作,采摘过程摘净率高、损伤率低和采摘效率高,在摘荚时能过滤掉部分发育不良的豆荚,达到同步清选作用,以提高收获质量,满足菜用大豆收获和出口的需求。2、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外表面对应开设有外齿槽,同步采摘带内侧设有与上述外齿槽相对应的内啮合齿;同步采摘带与采摘滚筒、张紧滚筒通过内啮合齿和外齿槽传动连接,同步采摘带外表面与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的外表面相平齐,可有效保证同步采摘带与采摘滚筒、张紧滚筒的传动稳定性,防止打滑,确保采摘过程连续性,以提高采摘效率。3、同步采摘带共有25根,同步采摘带上等间距设有9根副采摘齿;采摘滚筒的同一圆周上均布有4根主采摘齿,副采摘齿与主采摘齿密集布置,可有效提高采摘效率,避免出现漏摘豆荚。4、主采摘齿和副采摘齿呈弧形,主采摘齿和副采摘齿端部均设有弧形弯头,在采摘豆荚过程中,弧形弯头可抵消豆荚在旋转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消除抛荚现象,降低损失率;同时,主采摘齿的弧形圆心与弧形弯头的圆心分别位于主采摘齿两侧,副采摘齿的弧形圆心与弧形弯头的圆心分别位于副采摘齿两侧,在采摘豆荚时,主采摘齿和副采摘齿与豆荚接触动作柔和,可降低豆荚损伤,提高豆荚质量。5、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左、右水平间隔设置,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的轴线相互平行;主采摘齿与副采摘齿位于采摘滚筒左端象限点处相重合,该采摘台拥有双载体,在采摘豆荚前主采摘齿与副采摘齿开始啮合,豆荚采摘完成后便分离,及时卸载采摘下来的豆荚,通过主采摘齿与副采摘齿的啮合与分离很好地完成摘荚工作,且可消除设备缠草和豆荚被挤压损伤的现象。6、主采摘齿包括齿杆部、缓冲部和齿根部,缓冲部同轴螺旋环绕而成,其首尾分别与齿杆部和齿根部相连,可有效缓释主采摘齿的作用力,使其动作柔和,以防止伤害豆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采摘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王米摘齿的结构不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的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其包括左、右水平间隔设置的米摘滚筒I和张紧滚筒4,米摘滚筒I和张紧滚筒4的轴线相互平行。米摘滚筒I与张紧滚筒4由间隔设置的25根同步采摘带6传动连接,在采摘滚筒I上设有位于同步采摘带6两侧的主采摘齿2,采摘滚筒I的同一圆周上均布有4根主采摘齿2 ;同步采摘带6上设有与主采摘齿2相对应的副采摘齿7,同步采摘带6上等间距布置有9根副采摘齿7。主采摘齿2与副采摘齿7旋转至采摘滚筒I左端象限点处时相互重合。采摘滚筒I外表面开设有外齿槽3,张紧滚筒4外表面对应外齿槽3开设有外齿槽5,同步采摘带6内侧设有与上述外齿槽3、外齿槽5相对应的内啮合齿8。因此,同步采摘带6与采摘滚筒1、张紧滚筒4通过内啮合齿8和外齿槽3、外齿槽5传动连接,且同步采摘带6外表面与采摘滚筒I和张紧滚筒4的外表面相平齐。主采摘齿2和副采摘齿7呈弧形,主采摘齿2和副采摘齿7端部分别设有弧形弯头9和弧形弯头10,主采摘齿2的弧形圆心与弧形弯头9的圆心分别位于主采摘齿2的两侦牝副采摘齿7的弧形圆心与弧形弯头10的圆心分别位于副采摘齿7的两侧。如图3、4所示,主采摘齿2包括齿杆部11、缓冲部13和齿根部12,主采摘齿2通过齿根部12插装在采摘滚筒I的圆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载体啮合式菜用大豆采摘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摘滚筒和张紧滚筒,采摘滚筒与张紧滚筒由间隔设置的同步采摘带传动连接;采摘滚筒上设有位于同步采摘带两侧的主采摘齿,同步采摘带上设有与主采摘齿相对应的副采摘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永昌王显锋朱丹华李莉李赫陈新昌张红梅李松波李长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