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装置,主要由蒸发式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压缩机、蒸发器风机、导气管、导液管和电路控制部分;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和蒸发器都是微通道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作为通讯基站、机房的散热,其结构简单,产品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本装置在使用时可靠性高,制冷效果好,有利于大力推广和应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装置
本技术属于冷热能量输运
,涉及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睦社会的重大举措,全球能源的严重缺乏已经是一个严峻的事实,研发,推广,普及节能电器是许多国家积极从事的工作。随着制冷与空调行业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世界许多企业都在研制更加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在制冷装置中,使用最多的冷凝器是风冷式冷凝器、水冷式冷凝器及蒸发式冷凝器;风冷式冷凝器存在运行效率低,系统运行费用较高,体积庞大及较高压缩比导致的压缩机使用寿命缩短等缺陷。水冷式冷凝器运行效率较高、结构紧凑,但需配置冷却水塔及冷却水循环系统,耗水量大且需增加水处理费用。蒸发式冷凝器是一种融合了风冷式、水冷式和冷却塔的紧凑型换热设备,主要依靠水分的蒸发使制冷剂冷凝散热,运行效率最高。蒸发式冷凝器排除了水冷式系统中水泵的问题和大量用水而产生的水处理问题;与具有同等制冷量和成本的风冷式冷凝器相比,它们的风机功率要小很多。最重要的是,采用蒸发式冷凝器的制冷、空调系统,其冷凝压力可以比传统的水冷式或风冷式更低一些。这样,压缩机所消耗的功率就减少一些。目前的蒸发式冷凝装置主要换热部件多为盘管式,换热效率比较差,设备整体体积也比较大重量也比较大,换热盘管内的需冷凝介质充注量也比较多,循环水量大同时水的损耗也大,空气流量也大,系统功耗大,换热盘管外表面容易结垢影响换热且结垢后无法机械清洗,无法实现小型化等方面,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客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装置,能够降低整个空调系统的重量,提高空调的换热效率。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装置,包括蒸发式冷凝器(I)、蒸发器(9)、蒸发器风机(10)、节流阀(12)、压缩机(11)、导气管、导液管和电路控制部分;所述蒸发式冷凝器(I)由换热器(2)、风机(3)、喷淋水装置(4)、水泵(5)、集水槽(6)、管路(7)和浮球阀(8)组成;所述换热器(2)为全铝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气管(21)、集液管(22)、位于集气管(21)和集液管(22)之间的中间扁管(23)、介质入口(24)以及介质出口(25)五个部分;所述换热器(2)的中间扁管(23)的侧面宽度比正面宽度要宽,且每相邻两个中间扁管(23)的侧面之间都设有一个喷淋水装置(4);所述喷淋水装置(4)位于换热器(2)的集气管(21)的下部;所述喷淋水装置(4)分别向两侧所述中间扁管(23)的侧面喷水,使喷淋的水顺着中间扁管(23)的侧面从所述中间扁管(23)顶部流向底部;所述风机(3)带动外部空气进入换热器中间扁管的喷水侧通道,这样空气和水同时与换热器中间扁管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所述集水槽(6)位于所述换热器(2)的下部;所述水泵(5)连接于集水槽(6)和喷淋水装置(4 )之间,将集水槽(6 )内部的水通过管路(7 )输送给喷淋水装置(4 );所述集水槽(6 )内设有浮球阀(8);所述浮球阀(8)控制所述集水槽(6)内的水位;所述蒸发器(9)是全铝微通道换热器;所述节流阀(12)连接于蒸发器介质入口(92)和蒸发式冷凝器的介质出口(25)之间;所述压缩机(11)连接于蒸发器介质出口(91)和蒸发式冷凝器的介质入口(24)之间;这样蒸发器(9)、压缩机(11)、蒸发式冷凝器(I)以及节流阀(12)通过连接管道按照上列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热泵循环系统。以上所述的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装置,还包括一个储液罐(13),所述储液罐(13)与所述节流阀(12)串联之后连接于蒸发器介质入口(92)和蒸发式冷凝器的介质出口(25)之间。以上所述电路控制部分控制整个系统所有的电子器件开启与关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可以提供比普通空冷式冷凝器更大的过冷度,在同等工况条件和换热效果的情况下,只要求大约是相同规格的风冷式冷凝器的50%的迎风面积,蒸发式冷凝器的冷凝温度比空冷式冷凝器低8?11度,传热效率高、提高空调的EER、使制冷系统的重量减少,材料减轻、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蒸发式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此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装置去掉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蒸发式冷凝器;(2)换热器;(21)集气管;(22)集液管;(23)中间扁管;(24)介质入口 ;(25)介质出口 ;(3)风机;(4)喷淋水装置;(5)水泵;(6)集水槽;(7)管路;(8)浮球阀;(9)蒸发器;(91)蒸发器介质出口 ;(92)蒸发器介质入口 ;(10)蒸发器的风机;(11)压缩机;(12)节流阀;(13)储液罐。【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蒸发式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蒸发式冷凝器实施过程如下:制冷剂蒸汽从换热器的介质入口(24)经集气管(21)流入换热器的中间扁管(23),并与喷淋水装置(4)中喷淋出来的冷水进行热交换,放热冷凝后的制冷剂汇集于换热器的集液管(22),后经换热器的介质出口(25)排出。集水槽(6)中的循环水由水泵(5)通过管道(7)送至换热器集气管(21)底部的喷淋水装置(4)形成喷淋,喷淋出来的冷水由于重力以及表面张力作用于换热器的中间扁管(23)的侧表面形成均匀的水膜,水膜一方面吸收制冷剂蒸汽冷凝放出的热量,一方面又与风机从外部吸入换热器的空气进行蒸发换热,蒸发的水分随空气排入大气,未蒸发掉的水分落入集水槽(6)进行洗一次循环。下面结合附图2和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装置,包括蒸发式冷凝器(I)、蒸发器(9)、压缩机(11)、节流阀(12)、储液罐(13)、蒸发器风机(10)、导气管、导液管和电路控制部分;所述蒸发器(9)和蒸发式冷凝器(I)是全铝微通道换热器;所述节流阀(12)连接于蒸发器介质入口(92)和蒸发式冷凝器的介质出口(25)之间;所述压缩机(11)连接于蒸发器介质出口(91)和蒸发式冷凝器的介质入口(24)之间;这样蒸发器(9)、压缩机(11)、蒸发式冷凝器(I)、储液罐(13)以及节流阀(12)通过连接管道按照上列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热泵循环系统。该热泵循环系统工作时,液态冷凝剂在蒸发器(9)中吸热降低室内温度,吸热后的液态冷凝剂变成气态,气态制冷剂从蒸发器的介质出口(91)输出后通过压缩机(11)气态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状态,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蒸汽从蒸发式冷凝器的介质入口( 24)经集气管(21)流入换热器的中间扁管(23),并与喷淋水装置(4)中喷淋出来的冷水进行热交换,放热冷凝后的制冷剂汇集于换热器的集液管(22),后经换热器的介质出口(25)排出进入储液灌(13),气液制冷中间介质根据各自物理性质在储液罐(13)内分离,高压液态制冷介质通过节流阀(12)进入到蒸发器(9)中进行下一次循环,这样就完成了整个热泵制冷的循环。实施例2如图3所示的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装置去掉储液罐(13)的结构示意图,除了少了一个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式冷凝器(1)、蒸发器(9)、蒸发器风机(10)、节流阀(12)、压缩机(11)、导气管、导液管和电路控制部分;所述蒸发式冷凝器(1)由换热器(2)、风机(3)、喷淋水装置(4)、水泵(5)、集水槽(6)、管路(7)和浮球阀(8)组成;所述换热器(2)为全铝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气管(21)、集液管(22)、位于集气管(21)和集液管(22)之间的中间扁管(23)、介质入口(24)以及介质出口(25)五个部分;所述换热器(2)的中间扁管(23)的侧面宽度比正面宽度要宽,且每相邻两个中间扁管(23)的侧面之间都设有一个喷淋水装置(4);所述喷淋水装置(4)位于换热器(2)的集气管(21)的下部;所述喷淋水装置(4)分别向两侧所述中间扁管(23)的侧面喷水,使喷淋的水顺着中间扁管(23)的侧面从所述中间扁管(23)顶部流向底部;所述风机(3)带动外部空气进入换热器中间扁管的喷水侧通道,这样空气和水同时与换热器中间扁管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所述集水槽(6)位于所述换热器(2)的下部;所述水泵(5)连接于集水槽(6)和喷淋水装置(4)之间,将集水槽(6)内部的水通过管路(7)输送给喷淋水装置(4);所述集水槽(6)内设有浮球阀(8);所述浮球阀(8)控制所述集水槽(6)内的水位;所述蒸发器(9)是全铝微通道换热器;所述节流阀(12)连接于蒸发器介质入口(92)和蒸发式冷凝器的介质出口(25)之间;所述压缩机(11)连接于蒸发器介质出口(91)和蒸发式冷凝器的介质入口(24)之间;这样蒸发器(9)、压缩机(11)、蒸发式冷凝器(1)以及节流阀(12)通过连接管道按照上列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热泵循环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式冷凝器(I)、蒸发器(9)、蒸发器风机(10)、节流阀(12)、压缩机(11)、导气管、导液管和电路控制部分;所述蒸发式冷凝器(I)由换热器(2)、风机(3)、喷淋水装置(4)、水泵(5)、集水槽(6)、管路(7)和浮球阀(8)组成;所述换热器(2)为全铝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气管(21)、集液管(22)、位于集气管(21)和集液管(22)之间的中间扁管(23)、介质入口(24)以及介质出口(25)五个部分;所述换热器(2)的中间扁管(23)的侧面宽度比正面宽度要宽,且每相邻两个中间扁管(23)的侧面之间都设有一个喷淋水装置(4);所述喷淋水装置(4)位于换热器(2)的集气管(21)的下部;所述喷淋水装置(4)分别向两侧所述中间扁管(23)的侧面喷水,使喷淋的水顺着中间扁管(23)的侧面从所述中间扁管(23)顶部流向底部;所述风机(3)带动外部空气进入换热器中间扁管的喷水侧通道,这样空气和水同时与换热器中间扁管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长宇,丁式平,何慧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能恒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