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快速恢复沟槽二极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二极管。确切地说,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基于高压沟槽的二极管。
技术介绍
图1A表示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一开始,二极管沿正向传导电流。一旦开始反向恢复,正向电流就开始降低,最终开始反向传导。反向电流在ta时间内持续增大,一直增大到反向恢复电流Irm为止。然后,在tb时间内,反向电流大致降低至0。这时二极管可以闭锁电流反向流动。ta和tb时间内的反向电流可以除去器件中建立起来的电荷,同时在正向状态下接通。曲线下方的阴影区表示需要除去的电荷的总量(反向恢复电流Qrr)。因此,为了减少所需的恢复时间,必须降低Irm和Qrr的值。然而,如果反向电流朝着反向恢复时间的后期降低得过快,那么偏离的电路电感可能会引起整个器件的电压增大。柔软值S测量的是tb/ta,有助于确定偏离电路电感是否会过大。一般来说,柔软值大于1.0的器件在反向恢复时,不会因偏离电路电感的问题对器件造成损伤。二极管的Qrr主要受器件注入效率的影响。注入效率较高的二极管通常具有较高的Qrr。因此,尝试降低Qrr的原有技术主要在于降低注入效率。通过减少二极管中的载流子寿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沟槽二极管,包括: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外延层;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势垒层,其形成在外延层的顶面上方;一个第二导电类型的顶层,其形成在势垒层的顶面上方;一个或多个沟槽,其穿过顶层和势垒层,其特征在于,导电材料沉积在沟槽中,内衬沟槽的电介质材料在导电材料和沟槽的侧壁之间;一个接触区,其形成在顶层的顶部,所述的接触区为第二导电类型,所述接触区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顶层的掺杂浓度;一个电浮动区,其形成在接触区下方,所述电浮动区为第一导电类型;以及一个电极,用于接触接触区、顶层和导电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25 US 13/776,4971.一种沟槽二极管,包括: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外延层;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势垒层,其形成在外延层的顶面上方;一个第二导电类型的顶层,其形成在势垒层的顶面上方;一个或多个沟槽,其穿过顶层和势垒层,其特征在于,导电材料沉积在沟槽中,内衬沟槽的电介质材料在导电材料和沟槽的侧壁之间;一个接触区,其形成在顶层的顶部,所述的接触区为第二导电类型,所述接触区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顶层的掺杂浓度;一个电浮动区,其形成在接触区下方,所述电浮动区为第一导电类型,电浮动区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接触区的宽度;以及一个电极,用于接触接触区、顶层和导电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槽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势垒层的掺杂浓度大于外延层的掺杂浓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槽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缓冲层,其形成在外延层的底面以下,所述的缓冲层为第一导电类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沟槽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欧姆接触层形成在所述缓冲层的底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槽二极管,其特征在于,一部分所述的顶层将接触区一个或多个沟槽分隔开。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沟槽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以条形平行于一个或多个沟槽延伸。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沟槽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是独立的岛,形成在两个或多个沟槽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沟槽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岛形成在一个或多个沟槽中心,构成一个封闭式晶胞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沟槽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晶胞结构是一个方形结构。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沟槽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晶胞结构是一个六角形结构。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槽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卡西克·帕德马纳班,马督儿·博德,哈姆扎·依玛兹,
申请(专利权)人:万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