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的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为组合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垫块,各所述弹性垫块的外表面具有固定支架连接面,各所述弹性垫块的内表面具有轴承座连接面,且各所述弹性垫块的所述固定支架连接面之间,以及各所述弹性垫块的所述轴承座连接面之间均具有预设安装间隔。上述弹性垫为组合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分体设置的弹性垫块,如此便可减小弹性垫与轴承座和固定支架之间的配合面积,进而降低振动传递的力度,从而提高弹性垫的减振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及其弹性垫
本技术涉及传动轴支撑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的弹性垫。本技术还涉及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
技术介绍
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用于对传动轴的中段进行支撑,其包括固定支架和轴承座,固定支架与轴承座之间设置弹性垫,以减轻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窜动或车架变形引起的传动轴振动,进而降低传动轴工作使的噪音,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目前普遍使用的弹性垫的中部具有轴承座配合孔11,该轴承座配合孔11上开设凹槽12,弹性垫通过该凹槽12与轴承座相配合;弹性垫的外表面具有圆弧形安装面13,该圆弧形安装面13上设置有凸台14,弹性垫通过该凸台14与固定支架相连;弹性垫的端面上开设多个沿着轴承座配合孔11的中心呈环形排布的腰型槽15,弹性垫通过这些腰型槽15实现减振的功能。然而,上述弹性垫的轴承座配合孔11以及弹性垫的外表面均为封闭结构,也就意味着整个弹性垫与轴承座和固定支架之间的配合面积较大,这一情况将最大限度地向传动轴传递振动,致使弹性垫的减振效果并不理想。综上,如何强化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中的弹性垫的减振效果,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的弹性垫,该弹性垫的减振效果较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弹性垫的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的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为组合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垫块,各所述弹性垫块的外表面具有固定支架连接面,各所述弹性垫块的内表面具有轴承座连接面,且各所述弹性垫块的所述固定支架连接面之间,以及各所述弹性垫块的所述轴承座连接面之间均具有预设安装间隔。优选地,在上述弹性垫中,所述弹性垫块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弹性垫块分别为顶部垫块、第一底部垫块和第二底部垫块,所述顶部垫块配合于固定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一底部垫块和所述第二底部垫块均配合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底端,且所述第一底部垫块和所述第二底部垫块分别位于所述顶部垫块的两侧。优选地,在上述弹性垫中,单个所述弹性垫块上,所述轴承座连接面的每一点处的周向弧长大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面的每一点处的周向弧长。优选地,在上述弹性垫中,仅在所述顶部垫块上开设腰型减振槽。优选地,在上述弹性垫中,所述腰型减振槽沿着所述轴承座连接面的周向延伸,且所述腰型减振槽为多个,多个所述腰型减振槽沿着所述轴承座连接面的径向排布。优选地,在上述弹性垫中,沿着由所述轴承座连接面指向所述固定支架连接面的方向,多个所述腰型减振槽的周向长度递减。优选地,在上述弹性垫中,所述顶部垫块的所述固定支架连接面为固定支架抵接面。优选地,在上述弹性垫中,各所述弹性垫块的所述轴承座连接面上均开设有轴承座定位槽。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包括固定支架、轴承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轴承座之间的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垫。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的弹性垫为组合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垫块,各弹性垫块的外表面具有固定支架连接面,各弹性垫块的内表面具有轴承座连接面,且各弹性垫块的固定支架连接面之间,以及各弹性垫块的轴承座连接面之间均具有预设安装间隔。安装传动轴时,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中的固定支架和轴承座通过各间隔分布的弹性垫块相连,进而对传动轴施加作用力,弹性垫即可减缓传动轴的振动。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弹性垫为组合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分体设置的弹性垫块,如此便可减小弹性垫与轴承座和固定支架之间的配合面积,进而降低振动传递的力度,从而提高弹性垫的减振效果。由于上述弹性垫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弹性垫的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垫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轴承座配合孔,12-凹槽,13-圆弧形安装面,14-凸台,15-腰型槽;21-顶部垫块,211-轴承座连接面,212-腰型减振槽,213-轴承座定位槽,22-第一底部垫块,221-固定支架连接面,222-固定支架连接孔,23-第二底部垫块,231-轴承座连接面,232-轴承座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的弹性垫,该弹性垫的减振效果较好。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弹性垫的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的弹性垫,该弹性垫用于减轻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窜动或车架变形等引起的传动轴振动,该弹性垫为组合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垫块。各弹性垫块的外表面具有固定支架连接面,各弹性垫块的内表面具有轴承座连接面,且各弹性垫块的固定支架连接面之间,以及各弹性垫块的轴承座连接面之间均具有预设安装间隔。由于轴承座一般为圆形轴承座,因此上述轴承座连接面亦为圆弧面。具体地,各弹性垫块上可设置连接结构,以此实现其与固定支架和轴承座之间的连接定位。安装该弹性垫时,将各弹性垫块布置于轴承座外部(或固定支架内部),然后将固定支架装在各弹性垫块的外部(或将轴承座装入各弹性垫块的内部),此时各弹性垫块之间具有预设间隔,且各弹性垫块沿着轴承座周向和轴向均定位。上述技术方案中,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中的固定支架和轴承座通过各间隔分布的弹性垫块相连,进而对传动轴施加作用力,弹性垫即可减缓传动轴的振动。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弹性垫为组合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分体设置的弹性垫块,如此便可减小弹性垫与轴承座和固定支架之间的配合面积,进而降低振动传递的力度,从而提高弹性垫的减振效果。上述弹性垫块的数量可根据具体使用场合确定,为了提高弹性垫与固定支架和轴承座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垫块的数量为三个,此三个弹性垫块分别为顶部垫块21、第一底部垫块22和第二底部垫块23,如图2所示,顶部垫块21上具有轴承座连接面211,第一底部垫块22上具有固定支架连接面221,第二底部垫块23上具有轴承座连接面231。顶部垫块21配合于固定支架的顶端,第一底部垫块22和第二底部垫块23均配合于固定支架的底端,且第一底部垫块22和第二底部垫块23分别位于顶部垫块21的两侧。如此设置可将各弹性垫块分布于振动比较明显的方向上,进而防止弹性垫与固定支架以及弹性垫与轴承座之间发生滑移;同时,此方案能够更大程度地强化弹性垫的减振效果。进一步地,顶部垫块21、第一底部垫块22和第二底部垫块23可沿着轴承座的周向均匀排布。具体实施时,各弹性垫块的形状可灵活设置,例如,相邻两弹性垫块上沿着轴承座周向相对的面可为平面,该平面可位于沿着轴承座径向延伸的面内。此时,单个弹性垫块的固定支架连接面的面积大于其轴承座连接面的面积,然而,此种结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的弹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为组合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垫块,各所述弹性垫块的外表面具有固定支架连接面,各所述弹性垫块的内表面具有轴承座连接面,且各所述弹性垫块的所述固定支架连接面之间,以及各所述弹性垫块的所述轴承座连接面之间均具有预设安装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的弹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为组合式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垫块,各所述弹性垫块的外表面具有固定支架连接面,各所述弹性垫块的内表面具有轴承座连接面,且各所述弹性垫块的所述固定支架连接面之间,以及各所述弹性垫块的所述轴承座连接面之间均具有预设安装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块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弹性垫块分别为顶部垫块、第一底部垫块和第二底部垫块,所述顶部垫块配合于固定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一底部垫块和所述第二底部垫块均配合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底端,且所述第一底部垫块和所述第二底部垫块分别位于所述顶部垫块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垫,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弹性垫块上,所述轴承座连接面的每一点处的周向弧长大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面的每一点处的周向弧长。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何俊,王登平,陈传增,李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