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098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压减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压减速器,由叶轮、缸体、缸塞和移动环组成。叶轮有至少一叶片与一螺柱,螺柱连接叶片而与叶片可同步作动,移动环螺接于螺柱上。缸体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封闭的缸底,在缸体内壁设有一导引部,足以容纳叶轮与适量液体。缸塞中央形成一通孔,其紧密结合缸体开口,叶轮一端经过通孔露出缸塞外面,叶轮其余部份隐藏在缸体里面,叶轮另一端枢接缸底而与缸体互为转动关系,使叶片对液体产生搅拌作用,形成减缓转速的阻力。同时,移动环外表隆起至少一凸部,凸部被导引部限制,将叶轮与缸体互为转动的动能,转换成移动环顺着螺柱在起点与终点之间往复运动的位移能,取得卷收行程的控制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压减速器
本技术涉及油压减速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窗帘卷收行程的油压减速器。
技术介绍
早期的窗帘结构,通常是在墙壁紧固一支架,支架支撑着外管两端。一遮蔽组件局部连接于外管,遮蔽组件的底部依重力垂落,用于遮蔽光线及保护作用,如百叶帘。在窗帘旁边有一拉绳或其它动力源(如电动马达),以手动或自动方式来驱动外管卷收遮蔽组件。外管转速与遮蔽组件卷收速率成正比,外管转速慢、卷收速率慢;外管转得快、卷收速率快。但是,外管快速卷收遮蔽组件,让遮蔽组件底部依惯性力快速上升,不仅撞击支架产生不必要的噪音,更破坏周遭环境或伤及人员。因此,如何有效的减缓卷速,降低危险的发生率,就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油压减速器,其能有效的减缓卷速,降低危害的同时,对卷收行程发挥限制作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油压减速器,包括一叶轮,其设有一片或以上的叶片与一螺柱,螺柱自叶片根部沿叶轮轴心方向延伸;一缸体,其一端形成一开口,另一端为一封闭的缸底,缸体内壁设有一导引部;一缸塞,其中央形成一通孔;一移动环,其中央形成一内螺孔,移动环外表隆起至少一凸部;当缸体容纳叶轮与液体时,缸塞紧密结合缸体的开口,叶轮一端经过通孔露出缸塞外面,叶轮其余部份隐藏在缸体里面,叶轮另一端枢接缸底且与缸体互为转动连接;移动环通过内螺孔与螺柱螺接,凸部夹设于导引部内。其中,所述叶轮设有一内枢部,内枢部突出于螺柱的自由端;叶轮另一端延伸设有一外枢部,外枢部插入缸塞的通孔。其中,所述叶轮设有一扁平段,扁平段形成于外枢部的自由端且可伸出缸塞外。其中,所述缸体设有一用于容纳叶轮的内枢部的凹部,凹部陷入缸底中央。其中,所述缸体设有多条补强肋,多条补强肋隆起于缸体内壁。其中,所述导引部是两个直板,两个直板形成于缸体内壁,两个直板相隔形成一道狭槽;所述凸部为薄片,薄片形成于移动环外表,薄片两旁受阻于直板而能在狭槽往复运动。其中,所述缸塞外表设有一容纳槽。其中,所述叶轮包括设于中央的圆棒,圆棒外圆周面设有三片所述叶片,每片叶片的宽度比所述缸体的内壁半径小。其中,所述外枢部呈阶级状,外枢部以靠近叶片部位的直径最大、远离叶片部位的直径最小,所述扁平段的宽度等于或小于外枢部的最小直径。其中,所述缸体的外表设有若干突出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螺柱自叶片根部沿叶轮轴心方向延伸,螺柱连接叶片而与叶片同步转动,当缸体容纳叶轮与液体时,缸塞紧密结合缸体的开口,叶轮一端经过通孔露出缸塞外面,叶轮其余部份隐藏在缸体里面,叶轮另一端枢接缸底且与缸体互为转动连接,使叶片对液体产生搅拌作用,形成减缓转速的阻力;当移动环与螺柱螺接时,凸部被导引部限制,将叶轮与缸体互为转动的动能,转换成移动环顺着螺柱在起点与终点之间往复运动的位移能,用以决定外管卷收遮蔽组件的有效行程。本技术的油压减速器安装于外管时,相对减缓遮蔽组件的卷收速度,有效地解决传统式窗帘的弊端。【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B-B线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 新型组装在外管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组装在外管左边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组装在外管右边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9是图8中C-C线的剖视图。在图1-9中包括有:10—油压减速器11一缸体12—开口13—缸底14 一凹部15—补强肋16—液体17—突出部20—导引部22—直板24—狭槽30—叶轮31—圆棒32—叶片33—外枢部 34—扁平段35一螺柱36—内枢部40一移动环 42—内螺孔44 一凸部50—缸塞52—通孔54—容纳槽60—垫圈61—销62—外管64—凸肋66—支架70—管塞72—支撑部74—管套80—芯轴82—主塞84—支持件 86—扭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种油压减速器,是在一缸体11里面添加一叶轮30、一移动环40及适量的液体16,由一缸塞50将缸体11封住,使油压减速器10形成密闭的内部空间。所述的缸体11 一端形成开口 12,另一端为封闭的缸底13,缸底13中央陷入圆的凹部14。另外,在缸体11内壁隆起多条补强肋15,这些补强肋15彼此间隔相同的距离,用以提升缸体11的结构强度。在缸体11内壁设置导引部20,导引部20包括两个直板22,两个直板22沿轴向形成于缸体11内壁而与缸底13毗邻,其长度小于缸体11且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以致两个直板22之间形成一道狭槽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叶轮30中央是一根圆棒31,在圆棒31外圆周面形成三片叶片32,每片叶片32的宽度比前述缸体11内壁半径小。圆棒31 —端形成一外枢部33,外枢部33呈阶级状设计,其直径以靠近叶片32部位最大,远离叶片32的直径最小。在外枢部33的自由端突出一扁平段34,扁平段34宽度等于或小于外枢部33最小直径。 此外,圆棒31另一端形成一螺柱35,螺柱35直径大于圆棒31,自叶片32根部沿叶轮30轴心方向延伸一定的长度,螺柱35可随叶片32同向转动。在螺柱35的自由端突出一内枢部36,以内枢部36充当叶轮30 —端,扁平段34视为叶轮30另一端。所述的移动环40中央形成内螺孔42,外表隆起三片凸部44。图1中,所述凸部44是指薄片,其厚度小于前述两个直板22相隔的距离。所述的缸塞50中央形成一通孔52,在缸塞50外表形成一容纳槽54。通孔52两端直径不一,其面对缸体11 一端的直径较大,用以容纳一垫圈60。如图2,垫圈60的内径,比外枢部33最小直径或扁平段34宽度大。如图2~4所示,移动环40以内螺孔42螺接于螺柱35,并在缸体11注入适量的液体16。将叶轮30的螺柱35连同移动环40 —起放入缸体11,让内枢部36插入缸底13的凹部14。然后,把缸塞50连同垫圈60套在外枢部33最小直径部位的外围,在缸塞50堵塞缸体11开口 12的同时,垫圈60被外枢部33最大直径部位挤压变形,取得防止液体16渗漏的封闭效果。此刻,扁平段34经过通孔52且局部伸出缸塞50外。值得注意的是,透过胶黏或热溶融合的手段,使缸塞50结合缸体11不易分开。这样,叶轮30除了外露端(即扁平段34)外,其余部份隐藏在缸体11里面,以致叶轮30与缸体11互为转动关系,并使叶片32浸在液体16中。其次,任一凸部44对齐地插入狭槽24,让两个直板22位于凸部44两旁,使移动环40与缸体11保持同步作动的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油压减速器10安装在一根直的外管62两端。外管62内壁形成一条凸肋64,凸肋64置入缸塞50的容纳槽54,使外管62与缸体11保持同步作动的连接关系。这款油压减速器10安装在外管62左、右边,在组装上会有某些差异。以下配合附图做详细的说明。如图6所示,扁平段34超出缸塞50的部份,交错于一管塞70,扁平段34和管塞70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压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叶轮,其设有一片以上的叶片与一螺柱,螺柱自叶片根部沿叶轮轴心方向延伸;一缸体,其一端形成一开口,另一端为一封闭的缸底,缸体内壁设有一导引部;一缸塞,其中央形成一通孔;一移动环,其中央形成一内螺孔,移动环外表隆起至少一凸部;当缸体容纳叶轮与液体时,缸塞紧密结合缸体的开口,叶轮一端经过通孔露出缸塞外面,叶轮其余部份隐藏在缸体里面,叶轮另一端枢接缸底且与缸体互为转动连接;移动环通过内螺孔与螺柱螺接,凸部夹设于导引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1.油压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叶轮,其设有一片以上的叶片与一螺柱,螺柱自叶片根部沿叶轮轴心方向延伸; 一缸体,其一端形成一开口,另一端为一封闭的缸底,缸体内壁设有一导引部; 一缸塞,其中央形成一通孔; 一移动环,其中央形成一内螺孔,移动环外表隆起至少一凸部; 当缸体容纳叶轮与液体时,缸塞紧密结合缸体的开口,叶轮一端经过通孔露出缸塞外面,叶轮其余部份隐藏在缸体里面,叶轮另一端枢接缸底且与缸体互为转动连接;移动环通过内螺孔与螺柱螺接,凸部夹设于导引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设有一内枢部,内枢部突出于螺柱的自由端;叶轮另一端延伸设有一外枢部,外枢部插入缸塞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设有一扁平段,扁平段形成于外枢部的自由端且可伸出缸塞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设有一用于容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泰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先第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