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无基材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640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无基材胶带,依次包括第一离型层、压敏胶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剥离力小于第二离型层的剥离力;所述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均为带状结构,所述压敏胶层为沿着带状结构第一离型纸层均匀分布的多个矩形块,相邻矩形块的间距为0.5mm-10mm;所述压敏胶层的边缘距离所述第一离型纸层边缘0.5-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强粘性,使用方便,粘合组件后不会粘胶、撕除容易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无基材胶带
本技术涉及胶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电子电器(如电脑、手机、数码相机、LCD等)组件间的粘贴及汽车内饰配件的粘贴使用的改进的无基材胶带。
技术介绍
无基材双面胶是直接由丙烯酸胶涂布压制而成,胶带颜色为透明,常见厚度规格为:0.06-0.13mm,具有优良的粘合效果,能防止脱落与优异的防水性能,加工性好、耐温性好,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好,初粘性和持粘性好。目前,传统工业无基材胶带作为电子电器组件间的粘贴,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给电子电器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1020186120.2,名称:一种无基材胶带。该专利首次披露了用于电子行业的无基材胶带的结构。该胶带包括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层和PEK淋膜离型纸,所述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层和PEK淋膜离型纸平行复合设置。但是该胶体结构过于简单,本身强度不强,容易粘胶,使用不便,损耗很大,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胶带的边缘易出现溢胶、挂胶的现象,给后续生产工序及使用带来不便。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具有不易撕裂粘胶,粘性强,具有快速粘贴特点的无基材胶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基材胶带,具有较强粘性,使用方便,粘合组件后不会粘胶、撕除容易等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改进的无基材胶带,依次包括第一离型层、压敏胶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剥离力小于第二离型层的剥离力;所述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均为带状结构,所述压敏胶层为沿着带状结构第一离型纸层均匀分布的多个矩形块,相邻矩形块的间距为0.5mm-10mm ;所述压敏胶层的边缘距离所述第一离型纸层边缘0.5_3mm。优选的,所述压敏胶层为弹性体型压敏胶、树脂型压敏胶和丙烯酸类压敏胶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为PEK纸或PET离型膜。优选的,所述贴合在第一离型层或第二离型层一侧的矩形块的端部为中间略凸起的弧形结构。[0011 ] 优选的,所述弧形结构的端部设有可移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压敏胶两侧设置了剥离力度不同的离型层,使用方便,清洁卫生,使用过程中,手指不需直接接触压敏胶;压敏胶层与离型层的边缘留有空隙,可防止压敏胶溢到离型层外侧,防止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多余压敏胶粘在机器上或手上,清洁不便的问题;矩形块状压敏胶的一侧设有可移胶层,当需要将组合在一起的零部件分离时,使用方便,不需担心残胶、影响外观的问题;压敏胶层是透明的,可快速粘贴,对零件的粘贴牢固,粘贴后操作性好,减少粘贴不良,且可减小组件间的间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公开的一种改进的无基材胶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公开的一种改进的无基材胶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第一离型层2.压敏胶层(矩形块)3.第二离型层4.可移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改进的无基材胶带,依次包括第一离型层1、压敏胶层2和第二离型层3,其中第一离型层I的剥离力小于第二离型层3的剥离力,第一离型层I和第二离型层3均为带状结构,压敏胶层2为沿着带状结构的第一离型层均匀分布的多个矩形块,相邻矩形块的间距为3mm (其值还可以是0.5mm-10mm之间的其它值,不需一点点撕掉和移除胶层,使用方便);压敏胶层2的边缘距离第一离型纸层边缘2_ (其值还可以是0.5-3mm之间的其它值,可保证生产中不会有胶水溢出,不需清洗机器设备,粘贴时,手指不会沾到胶,清洁卫生,粘贴方便)。上述的压敏胶层2为亚克力压敏胶(压敏胶还可以是弹性体型压敏胶、树脂型压敏胶和丙烯酸类压敏胶中的其它类别)。适合电子产品的组合、粘贴。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均为PET离型膜(或PEK纸),只是剥离力不同。剥离力大小不同,使人们的粘贴的时候易于掌握力和粘贴的顺序,即先粘容易剥离的一侧,完成后再将另一侧的剥离力大的离型层剥离。贴合在第一离型层(或第二离型层)一侧的矩形块的端部为中间略凸起的弧形结构。粘贴便捷、方便,易于排出夹层的空气,保证粘贴强度。实施例2.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改进的无基材胶带,依次包括第一离型层1、压敏胶层2和第二离型层3,其中第一离型层I的剥离力小于第二离型层3的剥离力,第一离型层I和第二离型层3均为带状结构,压敏胶层2为沿着带状结构的第一离型层均匀分布的多个矩形块,相邻矩形块的间距为5mm (其值还可以是0.5mm-10mm之间的其它值,不需一点点撕掉和移除胶层,使用方便);压敏胶层2的边缘距离第一离型纸层边缘1_ (其值还可以是0.5-3mm之间的其它值,可保证生产中不会有胶水溢出,不需清洗机器设备,粘贴时,手指不会沾到胶,清洁卫生,粘贴方便)。上述的压敏胶层2为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压敏胶还可以是弹性体型压敏胶、树脂型压敏胶和丙烯酸类压敏胶中的其它类别)。适合电子产品的组合、粘贴。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均为PEK纸(或PET离型膜),只是剥离力不同。剥离力大小不同,使人们的粘贴的时候易于掌握力和粘贴的顺序,即先粘容易剥离的一侧,完成后再将另一侧的剥离力大的离型层剥离。贴合在第一离型层(或第二离型层)一侧的矩形块的端部为中间略凸起的弧形结构。粘贴便捷、方便,易于排出夹层的空气,保证粘贴强度。并且弧形结构的端部设有可移胶层4。在某些工艺过程中,当人们需要将组合在一起的部件分离重组时,可很方便的将其移除,并且不残胶,产品表面无损伤,非常实用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压敏胶两侧设置了剥离力度不同的离型层,使用方便,清洁卫生,使用过程中,手指不需直接接触压敏胶;压敏胶层与离型层的边缘留有空隙,可防止压敏胶溢到离型层外侧,防止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多余压敏胶粘在机器上或手上,清洁不便的问题;矩形块状压敏胶的一侧设有可移胶层,当需要将组合在一起的零部件分离时,使用方便,不需担心残胶、影响外观的问题;压敏胶层是透明的,可快速粘贴,对零件的粘贴牢固,粘贴后操作性好,减少粘贴不良,且可减小组件间的间隙。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第一离型层、压敏胶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剥离力小于第二离型层的剥离力;所述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均为带状结构,所述压敏胶层为沿着带状结构第一离型纸层均匀分布的多个矩形块,相邻矩形块的间距为0.5mm‑10mm;所述压敏胶层的边缘距离所述第一离型纸层边缘0.5‑3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第一离型层、压敏胶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剥离力小于第二离型层的剥离力;所述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均为带状结构,所述压敏胶层为沿着带状结构第一离型纸层均匀分布的多个矩形块,相邻矩形块的间距为0.5mm-10mm ;所述压敏胶层的边缘距离所述第一离型纸层边缘0.5_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无基材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启波
申请(专利权)人:皇冠太仓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