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挤压模具及其表面强韧化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885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挤压模具及其表面强韧化处理工艺,目的是改善铝挤压模具表面强韧化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先渗N、后O-S-N多元共渗”的两段法工艺,使得到的共渗层中强化层、扩散层厚度均比等温法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确保共渗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更好,共渗层硬度梯度更为平缓,推迟渗层剥落时间,有效提高模具寿命;此外,在两段法工艺的基础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Ce/La稀土化合物催渗以及NH4Cl粉末进行洁净共渗处理,使扩散层的厚度和强度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可得到含有Fe1-xS、Fe3O4相的减摩复相层,以及含有Fe2-3N、γ′-Fe4N等高硬度、强韧性相的强化层,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共渗层满足摩擦学要求的理想耐磨层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挤压模具及其表面强韧化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说是一种铝挤压模具及其表面强韧化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国内外相关研究已表明,对铝挤压模具采用表面强韧化处理工艺是改善其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采用传统的气体氮化处理工艺,不仅其氮化处理工艺周期长,且氮化层质脆,在挤压过程中易剥落而造成铝合金型材表面划伤、壁厚尺寸超差等缺陷,为此,国内外相关研究已先后开发出物理气相沉积(PVD涂层)法、离子氮化、多元离子复合法、O-S-N多元共渗软氮化法等表面强韧化处理新工艺。目前我国铝挤压模具表面强韧化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由于近年来我国铝型材在建筑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已不断拓展在工业领域的推广使用,而工业铝合金型材断面规格大、结构复杂等,对铝挤压模具表面强韧化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急待进一步提高铝挤压模具表面强韧化处理工艺技术水平,因此,该方面的技术研究已引起相关业界的重视,正在加大投入开展铝挤压模具强韧化处理工艺技术研究。对比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气体氮化、液体氮化和通氨滴醇气体软氮化处理工艺研究成果发现,上述工艺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挤压模具表面强韧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处理的铝挤压模具置于530~560℃加热保温条件下,通氨气处理3~4小时,氨气流量为0.10~0.30m3/h,氨分解率控制在22~30%,处理过程中采用金属表面洁净活化剂对铝挤压模具工作带表面进行处理;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铝挤压模具继续置于560~590℃加热保温条件下,通氨气和滴注混合液处理3~4小时,氨气流量为0.10~0.30m3/h,氨分解率控制在28~36%,所述混合液由10~18重量份的硫脲、8~15重量份的Ce/La稀土化合物和500体积份的无水乙醇混合而成,所述重量份∶体积份=g∶ml,处理过程中采用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挤压模具表面强韧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待处理的铝挤压模具置于530~560°C加热保温条件下,通氨气处理3~4小时,氨气流量为0.10~0.30m3/h,氨分解率控制在22~30%,处理过程中采用金属表面洁净活化剂对铝挤压模具工作带表面进行处理; 步骤2、将步骤I得到的铝挤压模具继续置于560~590°C加热保温条件下,通氨气和滴注混合液处理3~4小时,氨气流量为0.10~0.30m3/h,氨分解率控制在28~36%,所述混合液由10~18重量份的硫脲、8~15重量份的Ce/La稀土化合物和500体积份的无水乙醇混合而成,所述重量份:体积份=g: ml,处理过程中采用金属表面洁净活化剂对铝挤压模具工作带表面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金属表面洁净活化剂由0.8~1.3体积份的NH4Cl和6体积份的石英砂混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挤压模具表面强韧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所述铝挤压模具先经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光磊徐捷雄许剑银雷登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