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挤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75052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6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材挤压模,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与下模,上模开设有四个模孔,且四个模孔以一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中心轴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模孔,上模还开设有分流孔,分流孔包括两个第一分流孔、四个第二分流孔及四个第三分流孔,两个第一分流孔在中心轴上间隔设置,一个第二分流孔与一个第三分流孔分别开设于四个模孔的两侧,且每个第二分流孔与对应的第三分流孔位于平行于中心轴的直线上。上述型材挤压模,采用了四个模孔从而同时挤出四根型材,因此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四个模孔采用以中心轴为对称轴的方式呈矩形排列,从而使四个模孔的挤出状态一致,有利于型材挤出的同步性。模孔周围多个分流孔的设置有效降低了挤压力并使挤压较为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挤压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型材挤压模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室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铝合金纱窗和纱门使用得越来越多,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铝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轻量性和可焊接性等优良性质,因此广泛应用于纱窗与纱门型材的制造。由于纱窗与纱门类的型材的截面积较小,模具的结构受到限制,因此目前通常采用单孔的模具进行生产。而单孔的模具一次挤压仅能生产单根型材,因此生产效率较低,且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型材生产效率较低,且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的型材挤压模。一种型材挤压模,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开设有四个模孔,且四个所述模孔以一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所述中心轴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模孔,所述上模还开设有分流孔,所述分流孔包括两个第一分流孔、四个第二分流孔及四个第三分流孔,两个所述第一分流孔在所述中心轴上间隔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分流孔与一个所述第三分流孔分别开设于四个所述模孔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二分流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分流孔位于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的直线上。上述型材挤压模,采用了四个模孔从而同时挤出四根型材,因此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并且,四个模孔采用以中心轴为对称轴的方式呈矩形排列,从而使四个模孔的挤出状态一致,有利于型材挤出的同步性。模孔周围多个分流孔的设置有效降低了挤压力并使挤压较为平稳。<br>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孔靠近所述下模的一端设有第一分流桥,所述第一分流桥沿所述中心轴方向延伸,以将所述第一分流孔靠近所述下模的部分分成左分流孔与右分流孔,所述第一分流桥的宽度为6毫米;所述第一分流桥与所述上模远离所述下模一端的端面的距离为15~25毫米,所述分流桥靠近所述下模的一端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夹角为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孔两侧的所述第二分流孔与所述第三分流孔之间形成第二分流桥,所述第二分流桥的宽度为16~26毫米;处于所述中心轴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分流孔之间形成第三分流桥,所述第三分流桥的宽度不小于6毫米;包围同一个所述模孔的所述第一分流孔与所述第二分流孔及所述第三分流孔之间形成第四分流桥,所述第四分流桥的宽度为14~18毫米,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桥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分流桥的宽度4~8毫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孔的面积为所述第二分流孔的面积的1~1.2倍,所述第二分流孔与所述第三分流孔的面积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流孔与所述第三分流孔远离所述上模的所述中心轴的一侧的内壁倾斜设置,且相对于自身的轴向中心线的倾斜角为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第二方向上的配合间隙具有0.1毫米的补偿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靠近所述上模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模孔对应,并与所述分流孔连通的四个焊合室,四个所述焊合室之间的距离为6毫米,所述焊合室的深度为18毫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下模设有阶梯状的安装孔以定位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远离所述下模的一端呈阶梯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孔设有与所述焊合室连通的出料孔,所述出料孔远离所述焊合室一端设有空刀槽,所述空刀槽的深度为20毫米。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型材挤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型材挤压模的分流孔布置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B-B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纱窗边框挤压模的第二分流孔的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纱窗边框挤压模的焊合室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及图2所示,本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型材挤压模100,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20与下模40。上模20开设有四个模孔22,且四个模孔22以一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中心轴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模孔22,即,四个模孔22的中心点的连线呈矩形,且左右对称。上模20还开设有分流孔,分流孔包括两个第一分流孔241、四个第二分流孔242及四个第三分流孔243。两个第一分流孔241在上模20的上述中心轴上间隔设置,一个第二分流孔242与一个第三分流孔243分别开设于四个模孔22的两侧,且每个第二分流孔242与对应的第三分流孔位于平行于上述中心轴的直线上,从而使每个模孔22均被一个第一分流孔241、一个第二分流孔242和一个第三分流孔243包围,并与包围其的对应的分流孔连通。上述型材挤压模100,采用了四个模孔22从而同时挤出四根型材,因此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并且,四个模孔22采用中心轴为对称轴的方式呈矩形排列,从而使四个模孔22的挤出状态一致,有利于型材挤出的同步性。模孔22周围多个分流孔的设置有效降低了挤压力并使挤压较为平稳。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型材挤压模100的外径A为250毫米,上模20与下模40的总厚度B为150毫米。第一分流孔241靠近下模40的一侧设有第一分流桥244,第一分流桥244沿中心轴方向延伸,以将第一分流孔241靠近所述下模40的部分分成面积相等的左分流孔2414与右分流孔24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流桥244的宽度C为6毫米,第一分流桥244与上模20远离下模40一端的端面的距离D为15~25毫米。如此,金属通过第一分流孔241进入上模20,再分别进入左分流孔24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材挤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开设有四个模孔,且四个所述模孔以一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所述中心轴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模孔,所述上模还开设有分流孔,所述分流孔包括两个第一分流孔、四个第二分流孔及四个第三分流孔,两个所述第一分流孔在所述中心轴上间隔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分流孔与一个所述第三分流孔分别开设于四个所述模孔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二分流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分流孔位于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的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材挤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开设有四个模孔,且四个所述模孔以一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所述中心轴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模孔,所述上模还开设有分流孔,所述分流孔包括两个第一分流孔、四个第二分流孔及四个第三分流孔,两个所述第一分流孔在所述中心轴上间隔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分流孔与一个所述第三分流孔分别开设于四个所述模孔的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二分流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分流孔位于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的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挤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孔靠近所述下模的一端设有第一分流桥,所述第一分流桥沿所述中心轴方向延伸,以将所述第一分流孔靠近所述下模的部分分成左分流孔与右分流孔,所述第一分流桥的宽度为6毫米;所述第一分流桥与所述上模远离所述下模一端的端面的距离为15~25毫米,所述分流桥靠近所述下模的一端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夹角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挤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孔两侧的所述第二分流孔与所述第三分流孔之间形成第二分流桥,所述第二分流桥的宽度为16~26毫米;处于所述中心轴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分流孔之间形成第三分流桥,所述第三分流桥的宽度不小于6毫米;包围同一个所述模孔的所述第一分流孔与所述第二分流孔及所述第三分流孔之间形成第四分流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郧鹏邓汝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