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臂系统以及履带起重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2615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副臂系统以及履带起重机,副臂系统包括副臂后拉板、副臂支架、副臂、副臂前拉板和主起重臂,副臂支架由顶节臂和底节臂构成,副臂的底端、副臂支架的底节臂和主起重臂的顶端连接在一起,副臂后拉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起重臂的底端和副臂支架的顶节臂上,副臂前拉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副臂支架的顶节臂和副臂的顶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副臂系统的副臂后拉板对副臂支架铰点产生的力矩较小,从而减小了臂架系统后倾翻力矩,减小了臂架系统后翻可能性,使整车更加稳定;副臂系统的构件均为塔式副臂系统的部分构件,无需增加成本,整车结构利用率提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臂系统以及履带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臂系统以及包含该副臂系统的履带起重机。
技术介绍
为满足国内石油、石化、核电、风电、钢铁等大型工程项目中对超大设备的吊装需求,起重机越来越向超大型发展,起升高度更高,工作幅度更大,起重能力更强。在各种类型的起重机中,履带起重机以其吊装移动的精确性而成为大型设备安装中所不可或缺的工具。履带起重机是指采用履带行走底盘的臂架系统起重机。臂架系统是指起重机中用于实现吊装的结构组件,臂架系统作为履带起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履带起重机起重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技术中起重量在400吨以上的大型履带起重机,通常具有标准系统和超起系统。其中,标准系统为不安装超起梳杆的系统,如标准王臂系统、标准固定副臂系统和标准塔式副臂系统;超起系统为安装超起梳杆的系统,如超起王臂系统、超起固定副臂系统和超起塔式副臂系统。如图1所示,标准主臂系统包括主机la、主变幅2a、桅杆3a、主臂拉板4a、主起重臂5a和吊钩6a,桅杆3a的底端连接于主机Ia的转台上,主起重臂5a的底端也连接于主机Ia的转台上,桅杆3a的顶端与主起重臂5a的顶端之间设有主臂拉板4a,吊钩6a连接于主起重臂5a的顶端。如图2所示,超起主臂系统包括主机la、主变幅2a、桅杆3a、主起重臂5a、吊钩6a、平衡重7a、平衡重拉板8a、桅杆与超起桅杆间拉板9a、超起桅杆10a、超起主起重臂变幅Ila和超起主臂拉板12a,桅杆3a和超起桅杆IOa的底端连接于主机Ia的转台上,主起重臂5a的底端也连接于主机Ia的转台上,桅杆3a的顶端与超起桅杆IOa的顶端之间设有桅杆与超起桅杆间拉板9a,超起桅杆IOa的顶端与主起重臂5a的顶端之间设有超起主臂拉板12a,吊钩6a连接于主起重臂5a的顶端。标准主臂系统和超起主臂系统主要应用在吊装重量较大的工况,缺点是无补偿角、重物易抗杆。如图3所示,标准固定副臂系统在标准主臂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固定副臂后拉板13a、固定副臂支架14a、固定副臂前拉板15a和固定副臂16a,固定副臂16a通过固定副臂支架14a连接于主起重臂5a的顶端,固定副臂后拉板13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起重臂5a的中间节和固定副臂支架14a的顶端,固定副臂前拉板15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副臂支架14a的顶端和固定副臂16a的顶端,吊钩6a连接于固定副臂16a的顶端。如图4所示,超起固定副臂系统在超起主臂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固定副臂后拉板13a、固定副臂支架14a、固定副臂前拉板15a和固定副臂16a,固定副臂16a通过固定副臂支架14a连接于主起重臂5a的顶端,固定副臂后拉板13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起重臂5a的中间节和固定副臂支架14a的顶端,固定副臂前拉板15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副臂支架14a的顶端和固定副臂16a的顶端,吊钩6a连接于固定副臂16a的顶端。标准固定副臂系统和超起固定副臂系统起升高度较大,并有一定的补偿角,缺点是起重量较小。如图5所示,标准塔式副臂系统在标准主臂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塔式副臂后拉板17a、塔式副臂后支架18a、塔式副臂变幅19a、塔式副臂前支架20a、塔式副臂21a和塔式副臂前拉板22a,塔式副臂21a通过塔式副臂后支架18a、塔式副臂前支架20a连接于主起重臂5a的顶端,塔式副臂后拉板17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起重臂5a的底端和塔式副臂后支架18a的顶端,塔式副臂变幅19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塔式副臂后支架18a的顶端和塔式副臂前支架20a的顶端,塔式副臂前拉板22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塔式副臂前支架20a的顶端和塔式副臂21a的顶端,吊钩6a连接于塔式副臂21a的顶端。如图6所示,超起塔式副臂系统在超起主臂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塔式副臂后拉板17a、塔式副臂后支架18a、塔式副臂变幅19a、塔式副臂前支架20a、塔式副臂21a和塔式副臂前拉板22a,塔式副臂21a通过塔式副臂后支架18a、塔式副臂前支架20a连接于主起重臂5a的顶端,塔式副臂后拉板17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起重臂5a的底端和塔式副臂后支架18a的顶端,塔式副臂变幅19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塔式副臂后支架18a的顶端和塔式副臂前支架20a的顶端,塔式副臂前拉板22a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塔式副臂前支架20a的顶端和塔式副臂21a的顶端,吊钩6a连接于塔式副臂21a的顶端。如图7所示,标准塔式副臂系统和超起塔式副臂系统的塔式副臂后支架或塔式副臂前支架由底节臂25a、中间节24a及顶节臂23a组成。标准塔式副臂系统和超起塔式副臂系统起重量较固定副臂系统要大,起升高度较大,并有较大的可变的补偿角,缺点是:塔式副臂后支架长度较长,组装难度较大,塔式副臂后拉板造成后倾翻力矩较大,臂架系统后翻可能性增大;塔式副臂后支架重量较重,吊装难度较大,且起臂困难,臂长有限,导致获得的起升高度有限;安装难度很大、更加费时、不方便。由上可知,在进行吊装较大的起重量、尺寸较大和较高的起升高度时,各臂架系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点,如何解决这些缺点已成为履带起重机实际应用的一个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副臂系统以及包含该副臂系统的履带起重机,该副臂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副臂系统,副臂系统包括副臂后拉板、副臂支架、副臂、副臂前拉板和主起重臂,副臂支架由顶节臂和底节臂构成,副臂的底端、副臂支架的底节臂和主起重臂的顶端连接在一起,副臂后拉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起重臂的底端和副臂支架的顶节臂上,副臂前拉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副臂支架的顶节臂和副臂的顶端上。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副臂由顶节臂和底节臂构成。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主起重臂包括顶节臂、至少一节中间节和底节臂,副臂的底节臂、副臂支架的底节臂和主起重臂的顶节臂连接在一起。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顶节臂、中间节和底节臂相互之间通过螺栓或销轴连接。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副臂的底节臂、副臂支架的底节臂和主起重臂的顶节臂通过绞耳连接在一起。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副臂的底节臂、副臂支架的底节臂和主起重臂的顶节臂的连接件的形状和尺寸相一致。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副臂系统是标准副臂系统。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副臂系统是超起副臂系统。本技术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履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包括转台和如上所述的副臂系统,副臂系统的主起重臂的底端安装在转台上。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副臂系统,包括副臂后拉板、副臂支架、副臂、副臂前拉板和主起重臂,副臂支架由顶节臂和底节臂构成,副臂的底端、副臂支架的底节臂和主起重臂的顶端连接在一起,副臂后拉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起重臂的底端和副臂支架的顶节臂上,副臂前拉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副臂支架的顶节臂和副臂的顶端上,副臂后拉板对副臂支架铰点产生的力矩较小,从而减小了臂架系统后倾翻力矩,减小了臂架系统后翻可能性,使整车更加稳定;副臂支架比塔臂副臂后支架长度短,重量轻,副臂后拉板与副臂前拉板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重量,从而减轻了臂架系统重量,起臂更加容易,臂长组合可以更长,可以获得更高的起升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系统包括副臂后拉板、副臂支架、副臂、副臂前拉板和主起重臂,副臂支架由顶节臂和底节臂构成,副臂的底端、副臂支架的底节臂和主起重臂的顶端连接在一起,副臂后拉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起重臂的底端和副臂支架的顶节臂上,副臂前拉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副臂支架的顶节臂和副臂的顶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系统包括副臂后拉板、副臂支架、副臂、副臂前拉板和主起重臂,副臂支架由顶节臂和底节臂构成,副臂的底端、副臂支架的底节臂和主起重臂的顶端连接在一起,副臂后拉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起重臂的底端和副臂支架的顶节臂上,副臂前拉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副臂支架的顶节臂和副臂的顶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由顶节臂和底节臂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起重臂包括顶节臂、至少一节中间节和底节臂,副臂的底节臂、副臂支架的底节臂和主起重臂的顶节臂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臂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平胡本孙丽余钦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