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况副臂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23901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况副臂结构,包括臂架,用于变换副臂工作角度的第一变幅机构(1),以及用于增加臂架长度的加长节(2),加长节安装于第一变幅机构前端,第一变幅机构前端的臂架上设置有第二变幅机构(3)。并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多工况副臂结构的起重机,该副臂机构可拆卸连接于起重机的起重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原臂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变幅机构,使得原有臂架系统前段增加一个旋转点,增加了臂架角度变换及工况选择的灵活性;原臂架结构不变,新设计选转装置作为选装件配置,不会对原臂架结构组成造成影响;选转装置在臂架系统多个位置均能装配,进一步增加了臂架角度变换及工况选择的灵活性,使得产品适应性更加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况副臂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起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具体是一种多工况副臂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起重机在工程机械
应用广泛,起重机通过吊臂和绕与吊臂主滑轮的钢丝绳起吊重物。基于起吊需求的不同,起重机的吊臂通常具有主臂和副臂。如图1所示,副臂为安装在主臂端部的桁架臂结构,角度变换主要由旋转架13和拉板12组合完成,长度通过增加或减少加长节2调节,用于拓展臂架系统的工作范围,提升整车起升高度。因此在图1的这种结构下,根据加长节2长度不同可实现的工作范围也不同,参照图2所示。随着建筑楼层高度不断增加,楼顶作业时需要起重机有更大的起升高度,当楼层高度超过主臂最大起升高度时,需要增加桁架臂作业。目前行业内桁架臂有定值角度和无级变幅两种方式的角度变换,变角度旋转点设计在连接架与旋转架或基本副臂连接处,旋转点与主臂臂头相对距离固定,在施工过程中当楼层高度高于旋转点时,桁架臂将无法调整角度,如图3所示,现在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就是在现有桁架臂形式基础上,增加旋转架13前面臂架系统长度,即增加加长节2截面尺寸,然后安装位置前移,使旋转点相对后移,达到延伸臂架系统作业范围的目的,其工作范围如图4所示(为单纯分析副臂使问题明确,这里假设主臂仰角为90°),但是这种方案单纯增加主臂(箱型臂)长度,会导致臂架重量增加较大,不利于起升性能的最大化。其存在的缺点如下:1、不够灵活,且加长节截面增加,造成臂架自身重量增大,影响整车性能。2、牺牲原工况组合,其工作范围如图4所示,加长节2截面增大后将无法进行原组合工况的作业,工作范围虽然加大了,但是变得单一化。而且目前部分施工场地,各栋楼层建筑分布比较密集,建筑之间距离很小,无法通过增加作业幅度来延伸副臂的作业范围。参照如图9所示,臂架与楼层相碰于A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工况副臂结构,增加了臂架角度变换及工作范围选择的灵活性,使得产品适应性更加广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工况副臂结构,包括臂架,用于变换副臂工作角度的第一变幅机构,以及用于增加臂架长度的加长节,所述加长节安装于第一变幅机构前端,所述第一变幅机构前端的加长节上设置有第二变幅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所述第一变幅机构包括用于和起重机的主臂连接的连接架,连接副臂的旋转架,铰接于连接架和旋转架之间的拉板;所述拉板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在连接处设置有多组通孔,通过在不同通孔中插入销轴调节拉板的长度,副臂结构进行变角度下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所述第二变幅机构为一旋转装置,包括旋转架、拉板;所述拉板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在连接处设置有多组通孔,通过在不同通孔中插入销轴调节拉板的长度,副臂结构进行变角度下放。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装置设在臂架上多个位置,与前后连接处的截面尺寸相一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装置的旋转架与拉板二者为一体式封闭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变幅机构前端的加长节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变幅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a.在原臂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变幅机构,使得原有臂架系统前段增加一个旋转点,增加了臂架角度变换及工况选择的灵活性;b.原臂架结构不变,新设计选转装置作为选装件配置,不会对原臂架结构组成造成影响;c.选转装置在臂架系统多个位置均能装配,进一步增加了臂架角度变换及工况选择的灵活性,使得产品适应性更加广泛。d.旋转架结构形式与原旋转架类似,结构形式简单,便于生产制造,且自身重量较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多工况副臂结构的起重机,该副臂结构可拆卸连接于起重机的起重臂。由于上述的多工况副臂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副臂结构的起重机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工况一副臂结构示意图;图2为工况一副臂结构作业范围示意图;图3为现有工况二副臂结构示意图;图4为工况二副臂结构作业范围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旋转装置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旋转装置安装例一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旋转装置安装例二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作业方式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作业范围示意图;图中:1、第一变幅机构,2、加长节,3、第二变幅机构,11、连接架,12、拉板,13、旋转架,121、第一拉板,122、第二拉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多工况副臂结构,包括臂架,用于变换副臂工作角度的第一变幅机构1,以及用于增加臂架长度的加长节2,所述加长节2安装于第一变幅机构1前端,第一变幅机构1前端的加长节2上设置有第二变幅机构3,在原臂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变幅机构3,使得原有臂架系统前段增加一个旋转点,增加了臂架角度变换及工况选择的灵活性。其中第一变幅机构1的一种实施方式如下,包括用于和起重机的主臂连接的连接架11,连接副臂的旋转架13,铰接于连接架11和旋转架13之间的拉板12;所述拉板12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拉板121和第二拉板122,第一拉板121和第二拉板122在连接处设置有多组通孔,通过在不同通孔中插入销轴调节拉板12的长度,副臂结构进行变角度下放。其中第二变幅机构3的一种实施方式如下,如图6所示,第二变幅机构3为一旋转装置,其结构与第一变幅机构1类似,包括旋转架13、拉板12;所述拉板12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拉板121和第二拉板122,第一拉板121和第二拉板122在连接处设置有多组通孔,通过在不同通孔中插入销轴调节拉板12的长度,副臂结构进行变角度下放。原臂架结构不变,新设计选转装置作为选装件配置,不会对原臂架结构组成造成影响;该选转装置在臂架系统多个位置均能装配,进一步增加了臂架角度变换及工况选择的灵活性,使得产品适应性更加广泛。如图7和图8所示,上述旋转装置为独立的一个部件,可以安装在臂架上的多个位置,例如在旋转架、基本副臂、加长节之后,可以根据客户工况需求任意添加,具体旋转装置截面大小可根据工况需求的位置而定,与前后连接处的截面尺寸相一致。例如,旋转装置安装在加长节2之后,则前后截面尺寸与加长节2相匹配即可。而添加位置不同,其工况覆盖面是不一样的。本专利技术增加了第二变幅机构后,其工作范围是大于现有副臂结构的工作范围的,现在结合上面给出的实施例,对改进后的副臂结构的工作范围进行说明,如图5和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前后设置有两个变幅机构,加长节2位于第一、第二变幅机构1、3之间,此时第二变幅机构3变换角度(为单纯分析副臂使问题明确,这里假设主臂仰角为90°),对加长节2长度调整,可实现多个工作范围,如图10中左边所示的工作范围,而第一变幅机构1变换角度时(为单纯分析副臂使问题明确,这里假设主臂仰角为90°),其工作范围又如图10中间所示,因此本实用型的实际作业范围,综合了这两种情况,得到了图10中右侧的作业范围。综上所示,本专利技术多工况副臂结构实现的工作范围,需要至少两种甚至更多的现有副臂结构,才能达到,而且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当施工场地,各栋楼层建筑分布比较密集,建筑之间距离很小,无法通过增加作业幅度来延伸副臂的作业范围的问题,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工况副臂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起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工况副臂结构,包括臂架,用于变换副臂工作角度的第一变幅机构(1),以及用于增加臂架长度的加长节(2),所述加长节(2)安装于第一变幅机构(1)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幅机构(1)前端的臂架上设置有第二变幅机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况副臂结构,包括臂架,用于变换副臂工作角度的第一变幅机构(1),以及用于增加臂架长度的加长节(2),所述加长节(2)安装于第一变幅机构(1)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幅机构(1)前端的臂架上设置有第二变幅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况副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幅机构(1)包括用于和起重机的主臂连接的连接架(11),连接副臂的旋转架(13),铰接于连接架(11)和旋转架(13)之间的拉板(12);所述拉板(12)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拉板(121)和第二拉板(122),第一拉板(121)和第二拉板(122)在连接处设置有多组通孔,通过在不同通孔中插入销轴调节拉板(12)的长度,副臂结构进行变角度下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工况副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幅机构(3)为一旋转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燕陈志灿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