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臂尾架及包含该副臂尾架的副臂、起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585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臂尾架及包含该副臂尾架的副臂、起重设备。该副臂尾架包括主架(11)以及连接在主架(11)第一端的两个相对侧的副架(12),各副架(12)均沿主架(11)的宽度方向延伸,各副架(12)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21),两个第一连接座(121)之间的间距可调。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副臂尾架,能够有效增强起重设备副臂的抗扭能力,提高起重设备的起重性能,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起重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副臂尾架及包含该副臂尾架的副臂、起重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的起重设备塔式副臂由旋转副臂、塔式前撑杆、塔式后撑杆、拉紧装置等结构组成。整个副臂结构通过辅助支架根部的四个铰点与伸缩臂头部的延长段相连接。为了使起重设备具有较大的工作高度和幅度,大型的起重设备主臂臂头处一般连接有副臂装置,起重臂的臂长和自重也相应地增加,导致伸展臂在回转平面和变幅平面的挠度增大,从而限制了起重设备的起重吨位。目前的起重设备塔式副臂虽然可以有效降低起重臂变幅平面内由起升载荷产生的弯矩和力,从而提高吊载的幅度、高度和起重性能,但在长副臂、大幅度情况下,由于起升载荷在回转平面内的偏摆、风载荷等所引起的侧向载荷作用,无法避免长副臂工况下副臂结构产生较大的侧向弯矩,目前的起重设备塔式副臂由于塔式装置的设计,增强了副臂系统变幅平面的抗弯刚度。但由于副臂系统在回转平面内的抗弯刚度远弱于变幅平面的抗弯刚度,当副臂与伸缩臂呈现大夹角时,由于侧向载荷的作用,在长副臂工况下伸缩臂截面产生较大的扭矩,伸缩臂截面扭矩主要由伸缩臂截面抗扭能力承受,当扭矩超过伸缩臂抗扭能力时,就会导致伸缩臂结构失效,因此限制了起重设备的起重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副臂尾架及包含该副臂尾架的副臂、起重设备,能够有效增强起重设备副臂的抗扭能力,提高起重设备的起重性能,使用更加灵活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副臂尾架,包括主架以及连接在主架第一端的两个相对侧的副架,各副架均沿主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各副架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座,两个第一连接座之间的间距可调。进一步地,副架包括连接在主架上的固定端和远离固定端的活动端,副架通过固定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主架上。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座连接在副架的活动端。进一步地,副架与主架之间铰接,副架与主架之间还连接有驱动副架相对于主架转动的伸缩机构。进一步地,主架的第一端的两相对侧设置有辅助支架,辅助支架和副架的固定端均设置有三角形连接头,副架和辅助支架通过三角形连接头铰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座沿副架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副架上。进一步地,主架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臂,包括副臂尾架和副臂主体,副臂尾架为上述的副臂尾架,副臂尾架的第二端与副臂主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副臂还包括沿副臂主体的纵向中平面对称设置并形成夹角的第一副臂超起桅杆和第二副臂超起桅杆。进一步地,副臂主体和副臂尾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第一副臂超起桅杆和第二副臂超起桅杆设置在连接架上。进一步地,第一副臂超起桅杆和第二副臂超起桅杆在垂直于副臂长度方向的平面内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架上。进一步地,第一副臂超起桅杆和第二副臂超起桅杆的伸出长度可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设备,包括回转机构、设置在回转机构上的主臂、在变幅平面内可转动地设置在主臂上的副臂、连接在副臂的副臂尾架和回转机构上的第一拉紧装置、以及连接在副臂尾架和副臂的臂尖部之间的辅助拉紧装置,副臂为上述的副臂,第一副臂超起桅杆和第二副臂超起桅杆的顶端支撑在辅助拉紧装置的中部,第一拉紧装置包括第一变幅绳和第二变幅绳,第一变幅绳和第二变幅绳分别连接在相对应的副臂尾架的第一端两侧的第一连接座上。进一步地,主臂的基本臂上还设置有主超起装置,主超起装置包括张角可调的至少两根主超起桅杆。进一步地,辅助拉紧装置包括第二拉紧装置和第三拉紧装置,第二拉紧装置的第一端连接在副臂尾架的第一端,第二拉紧装置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副臂超起桅杆和第二副臂超起桅杆的顶端,第三拉紧装置的第一端连接在副臂的臂尖部上,第三拉紧装置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副臂超起桅杆和第二副臂超起桅杆的顶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副臂尾架包括主架以及连接在主架第一端的两个相对侧的副架,各副架均沿主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各副架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座,两个第一连接座之间的间距可调。在工作时,可以将卷扬机的卷扬钢丝绳分别连接在副臂尾架第一端两侧的两个第一连接座上,两个第一连接座分别设置在其所对应的副架上,因此可以使两根卷扬钢丝绳在卷扬钢丝绳起始端的间距小于其与第一连接座相连的位置处的间距,卷扬钢丝绳在工作时会产生侧向分力,该侧向分力可以在起重设备的主臂上产生反向扭矩,有效抵消侧向载荷在起重设备上所产生的扭矩,增强了起重设备在长副臂、大幅度的工况下的整体抗扭能力。两个第一连接座之间的间距可调,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副臂尾架可以根据起重设备所受到的侧向载荷而调节传递至主臂的压紧作用力,从而使起重设备能够选择较优的工作方式,使用更加灵活。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副臂尾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副臂尾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副臂尾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副臂尾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副臂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副臂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起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起重设备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起重设备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副臂尾架;20、副臂主体;30、连接架;40、回转机构;50、主臂;60、第一拉紧装置;70、辅助拉紧装置;80、起重下车;11、主架;111、第二连接座;12、副架;121、第一连接座;13、伸缩机构;14、辅助支架;15、三角形连接头;16、三角形支撑架;21、臂尖部;31、第一副臂超起桅杆;32、第二副臂超起桅杆;51、基本臂;52、主超起桅杆;61、第一变幅绳;62、第二变幅绳;71、第二拉紧装置;72、第三拉紧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副臂尾架包括主架11以及连接在主架11第一端的两个相对侧的副架12,各副架12均沿主架11的宽度方向延伸,各副架12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座121,两个第一连接座121之间的间距可调。在工作时,可以将卷扬机的卷扬钢丝绳分别连接在副臂尾架第一端两侧的两个第一连接座上,两个第一连接座分别设置在其所对应的副架上,因此可以使两根卷扬钢丝绳在卷扬钢丝绳起始端的间距小于其与第一连接座121相连的位置处的间距,卷扬钢丝绳在工作时会产生侧向分力,该侧向分力可以在起重设备的主臂上产生反向扭矩,有效抵消侧向载荷在起重设备上所产生的扭矩,增强了起重设备在长副臂、大幅度的工况下的整体抗扭能力。两个第一连接座之间的间距可调,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副臂尾架可以根据起重设备所受到的侧向载荷而调节传递至主臂的压紧作用力,从而使起重设备能够选择较优的工作方式,使用更加灵活。优选地,副架12包括连接在主架11上的固定端和远离固定端的活动端,副架12通过固定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主架11上。副架1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臂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11)以及连接在主架(11)第一端的两个相对侧的副架(12),各所述副架(12)均沿所述主架(11)的宽度方向延伸,各所述副架(12)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2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121)之间的间距可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玮肖玉明李孟寒王贵民王雅妮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