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臂、下节臂、臂架和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783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间臂、下节臂、臂架和起重机。中间臂包括中间臂主弦管和位于中间臂主弦管之间的中间臂腹管,以及包覆于中间臂主弦管外围的中间臂加强板。下节臂包括:下节臂主弦管和位于下节臂主弦管之间的下节臂腹管,以及包覆于下节臂主弦管外围的下节臂加强板。臂架包括:下节臂,臂头,和位于下节臂和臂头之间的至少一节中间臂,以及加强板,加强板包覆于中间臂主弦管的外围和/或下节臂主弦管的外围。上述中间臂、下节臂和臂架增设加强板,该加强板能够增加设置有该加强板的主弦管的截面积,提高该主弦管的机械强度,由此使得该主弦管在起重作业过程中不易损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间臂、下节臂、臂架和起重机
技术介绍
起重机是一种能够进行物料起重、运输和装卸等作业的工程机械,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交通、港口、能源及农田水利等领域,具体如搭建桥梁、安装发电设备、造船、架设风力发电机组等。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核电和钢铁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发展,对超大设备的吊装需求日益增加,这对起重机的起升高度和起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臂架是起重机的重要结构件之一,臂架的性能对起重机的起升高度和起重能力等有着重要影响。现有的臂架结构如图I所示,其包括下节臂1’,臂头3’和设于下节臂I’和臂头3’之间的至少一节中间臂2’,通常通过增减中间臂2’的数量来调节臂架长度。其中,下节臂I’和中间臂2’均采用桁架式结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2至图3,下节臂I’包括下节臂主弦管11’和位于下节臂主弦管11’之间的下节臂腹管12’。中间臂2’包括中间臂主弦管21’和位于中间臂主弦管21’之间的中间臂腹管22’。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对臂架进行受力分析得知下节臂和中间臂的主弦管是受力较大的部件,特别是其与腹管相连的管口部位是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现有的臂架的缺陷在于下节臂和中间臂的主弦管在作业过程易发生损坏,严重制约了臂架的承载能力。因此提高下节臂和中间臂的主弦管的力学性能对于提升臂架的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中间臂、下节臂、臂架和起重机,以解决现有的中间臂和下节臂的主弦管机械强度不足,在作业过程易发生损坏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中间臂,包括中间臂主弦管和位于所述中间臂主弦管之间的中间臂腹管,还包括包覆于所述中间臂主弦管外围的中间臂加强板。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臂加强板为弧形板。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与所述中间臂主弦管外围焊接,且所述弧形板焊接于所述中间臂主弦管与所述中间臂腹管相连部位的外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下节臂,包括下节臂主弦管和位于所述下节臂主弦管之间的下节臂腹管,还包括包覆于所述下节臂主弦管外围的下节臂加强板。进一步地,所述下节臂加强板为弧形板。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与所述下节臂主弦管的外围焊接,且所述弧形板焊接于所述下节臂主弦管与所述下节臂腹管相连部位的外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臂架,包括下节臂,臂头,和位于所述下节臂和所述臂头之间的至少一节中间臂,所述下节臂包括下节臂主弦管和位于所述下节臂主弦管之间的下节臂腹管;所述中间臂包括中间臂主弦管和位于所述中间臂主弦管之间的中间臂腹管;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覆于所述中间臂主弦管的外围和/或所述下节臂主弦管的外围。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为弧形板。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与所述中间臂主弦管的外围和/或下节臂主弦管的外围焊接,且所述弧形板焊接于所述中间臂主弦管与所述中间臂腹管相连部位的外围和/或,所述下节臂主弦管与所述下节臂腹管相连部位的外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其设置有上述任一臂架。相对于现有的中间臂,本技术提供的中间臂增设有中间臂加强板,该中间臂 加强板包覆于中间臂主弦管的外围,用于增加中间臂主弦管的截面积,提高其截面强度,由此可抵抗轴向力的作用,使得中间臂主弦管的机械强度得以增强,在起重作业中不易损坏,提高了中间臂的承载能力。另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中间臂的受力情况对加强板的设置位置进行选择,进而实现对中间臂主弦管的局部加强,在提高中间臂机械强度的同时减轻工件的重量。相对于现有的下节臂,本技术提供的下节臂增设有下节臂加强板,该下节臂加强板能够增加下节臂主弦管的截面积,提高下节臂主弦管的机械强度,提升下节臂的承载能力。另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下节臂的受力情况选择加强板的设置位置,进而实现对下节臂主弦管的局部加强,在提高下节臂机械强度的同时减轻工件的重量。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中间臂和/或下节臂的臂架,由于上述的中间臂和下节臂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中间臂和/或下节臂的臂架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臂架的起重机,由于上述的臂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臂架的起重机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现有技术中臂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下节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中间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I提供的中间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沿A-A面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中间臂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下节臂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臂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下节臂11’下节臂主弦管12’下节臂腹管2’中间臂21’中间臂主弦管22’中间臂腹管3’ 臂头11下节臂主弦管12下节臂腹管13下节臂加强板21中间臂主弦管22中间臂腹管23中间臂加强板Ia下节臂Ila下节臂主弦管12a下节臂腹管2a中间臂21a中间臂主弦管22a中间臂腹管3a臂头4a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I请参见图4,本实施提供一种中间臂,其包括中间臂主弦管21;位于中间臂主弦管21之间的中间臂腹管22 ;包覆于中间臂主弦管21外围的中间臂加强板23。本实施提供的中间臂在其主弦管外包覆中间臂加强板23,该加强板的作用在于增加中间臂主弦管21的截面积,由此提高中间臂主弦管21的机械强度。增设的中间臂加强板23可提高中间臂主弦管21的机械强度的原理如下对中间臂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中间臂主弦管21在起重作业时,在变幅平面和回转平面内都承受轴向力的作用,中间臂主弦管21截面积的增大可提高其截面强度,由此可抵抗轴向力的作用,提高其力学性能。由此可知,上述中间臂加强板23的结构可以为能够增加中间臂主弦管21截面积的任意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中间臂的受力情况进行选择,具体如直角板、弧形板等。作为优选方案,中间臂加强板23优选为弧形板(图5和图6)。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包覆强度,弧形板优选焊接于中间臂主弦管21的外围。对于弧形板的长度及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中间臂的受力情况进行选择。对于较长的弧形板,为了提高焊接强度,该弧形板优选包括多个子段弧形板,即将长度较大的弧形板分割成多个长度较小的子段弧形板,对其进行分段焊接,降低焊接难度的同时提闻焊接强度。弧形板在中间臂主弦管21上的设置位置具体的可以为对中间臂主弦管21的外围整体包覆(图4),也可以局部包覆。为了减轻中间臂的重量,优选对中间臂主弦管受力较大的部位进行包覆。由于中间臂主弦管21与中间臂腹管22相连部位是应力较为集中的部位,由此,上述弧形板优选焊接于中间臂主弦管21与中间臂腹管22相连部位的外围(图7)。进一步地,中间臂主弦管21包括内侧和外侧,其中内侧为靠近中间臂腹管22或与中间臂腹管22相连的一侧,外侧为背离中间臂腹管22的一侧,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焊接加强板,该中间臂加强板23优选焊接于中间臂主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间臂,包括:中间臂主弦管(21)和位于所述中间臂主弦管(21)之间的中间臂腹管(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覆于所述中间臂主弦管(21)外围的中间臂加强板(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正茂王宝玉陈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