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涂感光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18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在进行热粗轧后再进行热精轧,所述的热粗轧的初轧温度为470℃,经过11次轧制,终轧温度为360-380℃;所述的热精轧经过4次轧制,终轧温度为230-250℃。这种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在产品的化合物分布均匀性和弥散性,以及电解腐蚀性能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S版用铝基材的生产方法,通过对铝基材热连轧工艺的改进,以使提高这种PS铝基材品质,保证用其生产的PS版形成所需要的砂目结构、大小和均匀分布。
技术介绍
用铝基材生产PS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序是对铝基材进行电解粗化,形成所需要的砂目结构、大小和均匀分布,保证用所生产PS版印刷的印品图像还原性好、清晰度高、色彩丰富。PS版质量尤其是电解腐蚀后的砂目质量直接影响着印刷品质量。目前,西南铝业(集团)有限公司采用的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先进行热粗轧,初轧温度控制为490℃,通过15-17次轧制,至终轧温度为340℃左右,再经过热精轧,控制终轧温度为不低于260℃,然后再进行冷轧得到成品。这种生产工艺生产得到的PS版用铝基材,在化合物均匀性方面及电解腐蚀均匀性方面并不是很理想,因此还存在着局部腐蚀速度波动和腐蚀金属脱落等不均匀腐蚀现象,使得制成的PS版印刷的印品仍有提高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是提供一种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以提高轧制的PS版用铝基材的化合物均匀性和腐蚀均匀性。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在进行热粗轧后再进行热精轧,所述的热粗轧的初轧温度为460-480℃,经过11次轧制,终轧温度为360-380℃;所述的热精轧经过4次轧制,终轧温度为230-250℃。所述的热粗轧的较佳初轧温度为470℃。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相比,降低了热粗轧的初轧及终轧温度和热精轧的终轧温度,并减少了热粗轧的轧制次数,通过在低温大压下进行热粗轧使铸造组织更充分破碎,有利于增加材料内的变形自由能,增大化合物析出动能,改善化合物的形状和分布,使其更均匀、纤维组织更细化,腐蚀均匀性更好。而且这种工艺不需要改变已有热轧设备,轧制温度低有利于节约能源,且适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现有技术获得的热精轧后PS版用铝基材50X的组织照片。图2为采用现有技术获得的热精轧后PS版用铝基材200X的组织照片。图3为采用现有技术获得的PS版用铝基材成品200X的组织照片。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获得的热精轧后PS版用铝基材50X的组织照片。图5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获得的热精轧后PS版用铝基材200X的组织照片。图6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获得的PS版用铝基材成品200X的组织照片。图7为采用现有技术得到的PS版用铝基材成品的极化曲线图。图8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得到的PS版用铝基材成品的极化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作进一步说明。1、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过程如下将520mm厚度铝铸锭经过每面15mm的铣面后,在推进式连续加热炉里加热到金属温度460-480℃,一般以470℃为宜,然后保温1小时出炉热轧。热粗轧初轧温度为470℃,经过11次轧制将铸锭由495mm轧制成35mm板材,11次轧制过程为495mm-475mm-450mm-415mm-365mm-305mm-245mm-185mm-135mm-95mm-60mm-35mm,终轧温度控制在360-380℃。热精轧经过四次轧制,其过程为35mm-20mm-11mm-6mm-3.5mm,终轧温度240±10℃。得到3.5mm的PS版用铝基材薄板。热精轧以后再经过在常温下冷轧,通过四次轧制得到0.27mm薄板成品,四次轧制过程为3.5mm-1.6mm-0.72mm-0.42mm-0.27mm。2、试验分析 (1)金属组织比较将用上述方法制备的PS版用铝基材与现有西南铝业集团用传统工艺生产的铝基材金属组织进行对比,其照片如图1至图6所示。由图1至图6所示的照片所示,图4-图6中用本专利技术上述方法制备的PS版用铝基材照片,其经过热精轧后板材50X照片、200X照片及最后又经过冷轧后获得的成品200X照片与传统工艺得到的图1-图3中热精轧50X照片、200X照片及成品200X照片对比,可以看出明场组织传统热轧工艺与本专利技术的新热轧工艺其热粗轧后样品及成品样品的化合物尺寸略细小,分布相对更均匀、弥散。另外,偏光组织传统热轧工艺样品呈短、粗的纤维状组织,新热轧工艺样品的纤维组织较细小,再结晶程度反而稍高。(2)两工艺生产PS版用铝基材成品腐蚀性能检测对比两工艺热轧坯料按相同冷轧工艺生产成品的极化曲线见图7和图8,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见表1。表1两工艺生产品成品的腐蚀电流密度和自腐蚀电位 从图7和图8对比可看出传统工艺的极化曲线平滑度较本专利技术的新工艺明显差,毛刺较多,表明传统工艺生产的PS铝基材腐蚀均匀性不好,存在局部腐蚀速度波动和腐蚀金属脱落等不均匀腐蚀现象,而新工艺腐蚀均匀性较好。从表1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新工艺的自腐蚀电位比正常工艺更负移,说明新工艺生产产品活性较大,自腐蚀倾向较正常工艺大。电流密度比正常工艺明显高,说明腐蚀速度较快。腐蚀速度快而均匀正是PS版用铝基材所需要,对比分析看出新工艺的腐蚀性能明显优于正常工艺。权利要求1.一种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在进行热粗轧后再进行热精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粗轧的初轧温度为460-480℃,经过11次轧制,终轧温度为360-380℃;所述的热精轧经过4次轧制,终轧温度为230-25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粗轧每一过程的轧制厚度依次为495mm-475mm-450mm-415mm-365mm-305mm-245mm-185mm-135mm-95mm-60mm-35m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精轧每一过程的轧制厚度依次为35mm-20mm-11mm-6mm-3.5mm。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粗轧的初轧温度为470℃。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粗轧的终轧温度为24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在进行热粗轧后再进行热精轧,所述的热粗轧的初轧温度为470℃,经过11次轧制,终轧温度为360-380℃;所述的热精轧经过4次轧制,终轧温度为230-250℃。这种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在产品的化合物分布均匀性和弥散性,以及电解腐蚀性能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工艺。文档编号B21B37/16GK101058100SQ200710110679公开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赵世庆, 陈昌云, 尹晓辉, 游江海, 黄平, 卢永红, 郭金龙, 明文良, 陈代伦 申请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S版用铝基材热连轧工艺,在进行热粗轧后再进行热精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粗轧的初轧温度为460-480℃,经过11次轧制,终轧温度为360-380℃;所述的热精轧经过4次轧制,终轧温度为230-2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庆陈昌云尹晓辉游江海黄平卢永红郭金龙明文良陈代伦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