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模型教具,包括代表不同氨基糖的球体,以及代表糖苷键的连接杆,所述球体包括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所述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间隔排列为一竖列,第一球体、第二球体和连接杆通过卡扣组相连接,所述第二球体下方设置有第一珠形串,所述第一珠形串包括四个圆珠,所述第三圆珠的一侧水平连接有第二珠形串,所述第二珠形串包括五个珠体,所述第二珠形串中第一珠体与第一珠形串中的第三圆珠相连接,所述第二珠形串中的第五珠体与相邻一列中的第二球体下方的第一珠形串的第四圆珠相连接,模型教具呈三维立体网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三维立体且方便拆卸,更能直观反映出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的结构。(*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模型教具,包括代表不同氨基糖的球体,以及代表糖苷键的连接杆,所述球体包括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所述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间隔排列为一竖列,第一球体、第二球体和连接杆通过卡扣组相连接,所述第二球体下方设置有第一珠形串,所述第一珠形串包括四个圆珠,所述第三圆珠的一侧水平连接有第二珠形串,所述第二珠形串包括五个珠体,所述第二珠形串中第一珠体与第一珠形串中的第三圆珠相连接,所述第二珠形串中的第五珠体与相邻一列中的第二球体下方的第一珠形串的第四圆珠相连接,模型教具呈三维立体网状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三维立体且方便拆卸,更能直观反映出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的结构。【专利说明】一种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模型教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型教具,尤其涉及一种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模型教具。
技术介绍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约20_80nm,且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丰富,有15_50层,每层厚度为lnm,约占细胞干重的50%-80%。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由N -乙酰葡萄糖胺、N -乙酰胞壁酸以及少数氨基酸短肽链组成的亚单位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复合体,肽聚糖单体是由N -乙酰葡萄糖胺、N -乙酰胞壁酸、肽尾和肽桥构成的。由于在教学中,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组分多样,互相影响,为了让学生们加强对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立体结构的理解以及区分该结构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区别,单纯依靠平面示意图或是教学课件无法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平面示意图无法清楚展示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的结构,提供了一种三维立体可拆装式的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模型教具。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模型教具,包括代表不同氨基糖的球体,以及代表糖苷键的连接杆,所述球体包括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所述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间隔排列为一竖列,第一球体、第二球体和连接杆通过卡扣组相连接,所述第二球体下方设置有第一珠形串,所述第一珠形串中的第三圆珠的一侧水平连接有第二珠形串,所述第二珠形串中第一珠体与第一珠形串中的第三圆珠相连接,所述第二珠形串中的第五珠体与相邻一列中的第二球体下方的第一珠形串的第四圆珠相连接;所述第一球体、第二球体、连接杆及第一珠形串和第二珠形串形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凹型卡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上设置有与第一凹型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条;所述第二球体内部设置有第二凹型卡槽,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与第二凹型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珠形串包括四个圆珠。所述第二珠形串包括五个圆珠。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球体的下侧具有插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珠形串中的五个珠体上分别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二珠形串中的五个珠体中间分别穿有横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珠形串中的四个圆珠上分别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珠形串的四个圆珠通过插孔杆连接,所述插孔杆上端连接于第二球体下侧的插孔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珠形串中的第三圆珠和第四圆珠一侧具有卡孔,所述第二珠形串的横杆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第一珠形串中的第三圆珠和第四圆珠的卡孔中。在上面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球体代表N -乙酰葡萄糖胺,第二球体代表N -乙酰胞壁酸,连接杆代表连接N -乙酰葡萄糖胺和N -乙酰胞壁酸的β_1,4糖苷键,第一珠形串代表四肽侧链,其中第一圆珠代表L-丙氨酸、第二圆珠代表D-谷氨酸、第三圆珠代表L-赖氨酸、第四圆珠代表D-丙氨酸,第二珠形串为肽桥,即五个甘氨酸连接而成,再通过肽键与相邻的两个四肽侧链相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三维立体且方便拆卸,能更清楚的展示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球体的上下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第一球体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第二球体的上下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球体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珠形串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第二珠形串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连接杆的侧视图。附图标记:第一球体1、第二球体2、连接杆3、第一珠形串4、第二珠形串5、第一凹型卡槽1-1、第一卡条3-1、第二卡条3-2、第二凹型卡槽2-1、第二球体插孔2-2、第一圆珠4-1、第二圆珠4-2、第三圆珠4-3、第四圆珠4-4、插孔杆4_5、横杆5_1、第一珠体5_2、第二珠体5_3、第三珠体5_4、第四珠体5_5、第五珠体5_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9所示,一种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模型教具,包括代表不同氨基糖的球体,以及代表糖苷键的连接杆,其中,第一球体I为绿色,第二球体2为紫色,第一球体I和第二球体2间隔排列,中间通过黑色塑料连接杆3连接,第一球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凹型卡槽1-1 ;第二球体内部设置有第二凹型卡槽2-1,连接杆3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凹型卡槽1-1相匹配的第一卡条3-1和与第二凹型卡槽2-1相匹配的卡条3-2,所述第二球体2的下侧具有插孔2-2,第二球体2下方设置有第一珠形串4,第一珠形串4包括第一圆珠4-1、第二圆珠4-2、第三圆珠4-3、第四圆珠4-4,四个圆珠中部具有贯穿孔,四个圆珠通过插孔杆4-5连接,插孔杆4-5的上端连接于第二球体2的插孔2-2中,所述第一珠形串4中第四圆珠4-4的一侧水平连接有第二珠形串5,所述第二珠形串5包括五个珠体,包括第一珠体5-2、第二珠体5-3、第三珠体5-4、第四珠体5-5、第五珠体5_6,所述第二珠形,5中第一珠体5-2与第一珠形串4中的第三圆珠4-3相连接,所述第二珠形串5中的第五珠体5-6与相邻一列中的第二球体2下方的第一珠形串4的第四圆珠4-4相连接,其中五个珠体且具有贯穿孔,五个珠体中间通过横杆5-1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一珠形串4中的第三圆珠4-3和第四圆珠4-4 一侧具有卡孔,第二珠形串5的横杆5-1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第一珠形串4中的第三圆珠4-3和第四圆珠4-4的卡孔中。所述第一球体1、第二球体2、连接杆3以及第一珠形串4和第二珠形串5形成了坚固致密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第一球体代表N -乙酰葡萄糖胺,第二球体代表N -乙酰胞壁酸,连接杆代表连接N -乙酰葡萄糖胺和N -乙酰胞壁酸的β_1,4糖苷键,第一珠形串代表四肽侧链,从上至下第一圆珠4-1代表L -丙氨酸、第二圆珠4-2代表D -谷氨酸第三圆珠4-3代表L -赖氨酸、第四圆珠4-4代表D -丙氨酸,第二珠形串为肽桥,即五个甘氨酸连接而成。【权利要求】1.一种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代表不同氨基糖的球体,以及代表糖苷键的连接杆,所述球体包括第一球体(I)和第二球体(2),所述第一球体(I)和第二球体(2)间隔排列,第一球体(I)、第二球体(2)和连接杆(3)通过卡扣相连接,所述第二球体(2)下方设置有第一珠形串(4),所述第一珠形串(4)中的第三圆珠(4-3)的一侧水平连接有第二珠形串(5),所述第二珠形串(5)中第一珠体(5-2)与第一珠形串(4)中的第三圆珠(4-3)相连接,所述第二珠形串(5)中的第五珠体(5-6)与相邻一列中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结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代表不同氨基糖的球体,以及代表糖苷键的连接杆,所述球体包括第一球体(1)和第二球体(2),所述第一球体(1)和第二球体(2)间隔排列,第一球体(1)、第二球体(2)和连接杆(3)通过卡扣相连接,所述第二球体(2)下方设置有第一珠形串(4),所述第一珠形串(4)中的第三圆珠(4‑3)的一侧水平连接有第二珠形串(5),所述第二珠形串(5)中第一珠体(5‑2)与第一珠形串(4)中的第三圆珠(4‑3)相连接,所述第二珠形串(5)中的第五珠体(5‑6)与相邻一列中的第二球体(2)下方的第一珠形串(4)的第四圆珠(4‑4)相连接;所述第一球体(1)、第二球体(2)、连接杆(3)及第一珠形串(4)和第二珠形串(5)形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超,齐丹,蔡宇婷,沈丹,王阳阳,徐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