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陶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1357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5:57
本文公开了多层陶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具有彼此间隔开的侧面以及连接所述侧面的圆周表面;内部电极,在所述装置主体内沿所述装置主体的纵向布置;外部电极,具有覆盖所述侧面的前部部分以及从所述前部部分延伸以覆盖所述圆周表面的一部分的带状部分;以及裂纹引导图案,布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并且将出现在所述圆周表面的裂纹的前进方向引导至所述侧面,其中,所述裂纹引导图案包括金属图案;以及氧化物层,形成于所述金属图案的表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陶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2月13日提交的名称为“多层陶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MultilayerCeramicDeviceAndMethodForManufacturingTheSame)”的韩国专利申请系列号10-2013-0015427的外国优先权权益,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层陶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防止装置的功能由于裂纹的出现而劣化的多层陶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芯片组件,诸如一般薄膜型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由装置主体、内部电极、外部电极等配置成。装置主体具有称为生片(印刷电路基板,greensheet)的多个电介质薄片叠层结构并且将内部电极提供至每个电介质薄片。此外,外部电极具有覆盖装置主体外部两端的结构,同时电连接至内部电极。一般的多层陶瓷装置设计成集中于改进设备特性,并且因此,具有这样的结构,其对于物理压力或冲击、热冲击、其他振动等相对较脆弱。因此,当将物理或热冲击施加于多层陶瓷装置时,在装置主体中会出现裂纹。当裂纹主要从邻近外部电极端部的装置主体的表面开始并且然后前进至装置主体的内部并且裂纹前进至装置主体内的有源区时,多层陶瓷装置不再难以执行作为装置的功能。为了防止芯片组件由于裂纹而被损害,存在这样的技术,其允许外部电极具有可吸收外部冲击的结构。为此,外部电极可具有以下结构,其包括直接覆盖装置主体的内部金属层、暴露于外侧的外部金属层、以及插入在内部金属层和外部金属层之间的中间层。然而,由于中间层是由金属和聚合树脂的混合材料制成的,在用于将芯片组件安装在内部金属层和中间层之间的空间的回流焊接或者波动焊接的过程中聚合树脂热分解,从而引起内部空隙。不是由其中安装有芯片组件的电子装置的驱动引起的而是由芯片组件本身引起的空隙和分层现象降低了芯片组件的功能。作为另一种方法,存在这样的方法,其通过在邻近经常出现裂纹的点的装置主体内提供加强图案而阻止裂纹前进。然而,为了应用加强图案,装置主体内堆叠图案的数目增加,使得装置的制造成本可能增加并且介电质厚度可能相对减少,从而难以实施高容量装置。[相关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平开公开号10-2006-004773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甚至在由于外部冲击而出现裂纹时保持功能的多层陶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多层陶瓷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具有彼此间隔开的侧面以及连接侧面的圆周表面;内部电极,在装置主体内沿装置主体的纵向布置;外部电极,具有覆盖侧面的前部部分以及从前部部分延伸以覆盖圆周表面的一部分的带状部分;以及裂纹引导图案,布置于装置主体内并且将出现在圆周表面的裂纹的前进方向引导至侧面,其中,裂纹引导图案可以包括:金属图案;以及形成于金属图案表面上的氧化物层。氧化物层的厚度可以低于裂纹引导图案的厚度的0.760。氧化物层的厚度可以为裂纹引导图案的厚度的0.004。氧化物层的厚度和裂纹引导图案的厚度的比率可以大于0.004并且小于0.760。金属图案可以从侧面延伸至装置主体的内部并且金属图案的延伸长度可等于或长于带状部分的长度。金属图案可以包括镍(Ni)金属并且氧化物层可以是镍氧化物层。装置主体可以包括:有源区,其中布置内部电极;以及无源区,其是除有源区之外的区域,并且裂纹防止图案可布置于无源区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多层陶瓷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具有有源区和无源区;内部电极,布置于有源区中;外部电极,在覆盖装置主体两端的同时电连接至内部电极;以及裂纹引导图案,布置于无源区中以引导出现在无源区中的裂纹从而保持在无源区中,其中,裂纹引导图案可以包括:金属图案;以及形成于金属图案表面上的氧化物层。氧化物层的厚度可以低于裂纹引导图案的厚度的0.760。氧化物层的厚度可以为裂纹引导图案的厚度的0.004。氧化物层的厚度和裂纹引导图案的厚度的比率可以大于0.004并且小于0.76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用于制造多层陶瓷装置的方法,包括:制造装置主体,其具有侧面以及连接侧面的圆周表面;以及制造外部电极,其覆盖侧面以及圆周表面的一部分,其中,制造装置主体可以包括形成布置于装置主体内的裂纹引导图案以及将出现在圆周表面的裂纹的前进方向引导至侧面,并且形成裂纹引导图案可以包括:形成金属图案;并且在金属图案的表面上形成氧化物层。形成氧化物层可以包括通过控制在制造多层陶瓷装置的焙烧处理期间使用的焙烧炉内的用于控制处理气氛的氧气的供应量来控制氧化物层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装置的示图。图2是在图1中示出的区域A的放大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引导多层陶瓷装置的裂纹前进方向的外观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通过下述对实施方式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优点和特性及其实现方法将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本专利技术能够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改变,并且不应限于本文中所提出的实施方式。相反,可以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将是详尽和完整的,并且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贯穿本说明书,相同参考标号表示相同元件。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方式,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说明书中,单数形式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明确地指出相反。词语“包括”以及变体诸如“包含”或者“含有”将被理解为暗示包括所述成分、步骤、操作和/或元件,并不排除任何其他的成分、步骤、操作和/或元件。此外,在说明书中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参考作为理想示例图的截面图和/或平面图进行描述。在附图中,为了有效地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层和区域的厚度被夸大。因此,举例说明的形式可由制造技术和/或容许误差改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特定的形式,而是可以包括根据制造方法产生的形式变化。例如,垂直示出的蚀刻区域可以是圆形或者可以具有预定的弯曲(曲率,curvature)。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装置的示图并且图2是在图1中示出的区域A的放大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引导多层陶瓷装置的裂纹前进方向的外观示图。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装置100可包括装置主体110、内部电极120、外部电极130、以及裂纹引导图案140。装置主体110可具有其中堆叠多个薄片的多层结构。作为薄片,称为生片的电介质薄片111及其层压制品通常可具有六面体形状。因此,装置主体110可具有彼此间隔开的两侧面112以及连接侧面112的四个圆周表面114。装置主体110可以被分成有源区和无源区。有源区通常位于装置主体110的中心并且可以是其中定位内部电极120的区域。无源区(除有源区以外的区域)可以是其中没有定位内部电极120的区域。内部电极120可以布置为基本上平行于装置主体110的纵向。内部电极120可以是形成于每个薄片上的电路图案。内部电极120可以是接触外部电极130的金属图案。内部电极120形成于每个薄片上并且可具有从侧面112延伸至装置主体110的内部的结构。可选地,内部电极120可以进一步包括悬浮图案。悬浮图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多层陶瓷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陶瓷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具有彼此间隔开的侧面以及连接所述侧面的圆周表面;内部电极,在所述装置主体内沿所述装置主体的纵向布置;外部电极,具有覆盖所述侧面的前部部分以及从所述前部部分延伸以覆盖所述圆周表面的一部分的带状部分;以及裂纹引导图案,布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并且将出现在所述圆周表面的裂纹的前进方向引导至所述侧面,其中所述裂纹引导图案包括:金属图案;以及氧化物层,形成于所述金属图案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13 KR 10-2013-00154271.一种多层陶瓷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具有彼此间隔开的侧面以及连接所述侧面的圆周表面;内部电极,在所述装置主体内沿所述装置主体的纵向布置;外部电极,具有覆盖所述侧面的前部部分以及从所述前部部分延伸以覆盖所述圆周表面的一部分的带状部分;以及裂纹引导图案,布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并且将出现在所述圆周表面的裂纹的前进方向引导至所述侧面,其中所述裂纹引导图案包括:金属图案;以及氧化物层,形成于所述金属图案的表面上,并且其中,所述氧化物层的厚度和所述裂纹引导图案的厚度的比率大于0.004并且小于0.760,并且其中,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有源区,其中布置所述内部电极;以及无源区,其是除了所述有源区以外的区域,以及裂纹引导图案,布置于所述无源区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装置,其中,所述金属图案从所述侧面延伸至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并且所述金属图案的延伸长度等于或长于所述带状部分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陶瓷装置,其中,所述金属图案包括金属镍Ni,并且所述氧化物层是镍氧化物层。4.一种多层陶瓷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具有有源区和无源区;内部电极,布置于所述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硕金斗永河娜林金昶勋朴相铉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