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4-羧酸-铜-2,2’-连吡啶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030615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8 0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咪唑-4-羧酸-铜-2,2’-连吡啶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核心配位结构式为[CuII(2,2’-bipy)(HIMC)(H2O)]。其制备方法:在水相、有机相或水相与有机相的混合相中,将铜化合物、咪唑-4,5-二羧酸,2,2’-连吡啶,以及无机碱或有机碱或无机铵或有机胺反应得到咪唑-4-羧酸-铜-2,2’-连吡啶配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合物在自然状态下能稳定存在,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和良好的脂溶性,呈现优异的发射蓝光特异性,可作为或用于制备发光材料。制备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产品以晶体形式析出,纯度大,产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咪唑-4-羧酸一铜一 2, 2’ -连吡啶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于发光材料的咪唑-4-羧酸一铜一2,2’ -连吡啶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发光材料邻域的应用。
技术介绍
在发光领域中,有机材料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可调性好,色彩丰富,色纯度高,分子设计相对比较灵活。但是有机物的发光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等成为其作为工业应用发光材料的障碍。寻求将发光性配体与金属离子配合,增加其刚性和稳定性,是近年来发光材料邻域研究的热点。金属离子也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发光性,另一类不具备发光性。金属配合物介于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兼备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点,并且相对稳定性增加。但是发光性的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后,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使有机配体的发光强度降低,甚至澤灭;另一种则能增加有机配体的发光强度,而且某些本生不具备发光性的金属离子,一旦与发光性的有机配体配位后,能极大地增加有机配体的发光强度,而衍生一类新型的发光材料。所以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与发光性配体配位,以期增加有机物的稳定性,刚性尤其是发光强度,对于新型发光材料的开发至关重要。二价铜在荧光和磷光波段没有发光性,但是其与一些有机发光材料配位后,能增强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因此,是一类很好的有机发光材料增强剂。而且,二价铜与有机配体配位后,使有机配体有极好的结构稳定性,如非平面的2,2’ 一连吡啶,与铜配位后呈现刚性的共轭平面结构,因此,二价铜也是一类有机发光材料的结构稳定剂。含氮双齿配体如2,2’ 一连吡啶及其衍生物,咪唑及其衍生物被用于发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但是将2,2’ 一连吡啶和咪唑4,5- 二酸作为混合配体,与二价铜配位合成本专利咪唑-4-羧酸-铜-2,2’-连吡啶配合物,尚未见报道,尤其是以咪唑-4-羧酸为辅助配体,与二价铜协同增强2,2’ -连吡啶的发光性质的研究和专利,更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发光(荧光与磷光)的咪唑-4-羧酸一铜一 2,2’ -连吡啶配合物。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咪唑-4-羧酸一铜一 2,2’-连吡啶配合物,其核心配位结构式为[Cun (2,2,-bipy) (HIMC) (H2O)],其分子结构如式I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咪唑‑4‑羧酸-铜-2,2’‑连吡啶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核心配位结构式为[CuII(2,2’‑bipy)(HIMC)(H2O)],其分子结构如式I所示:式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咪唑-4-羧酸一铜一 2,2’ -连吡啶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核心配位结构式为[Cu11 (2,2,-bipy) (HIMC) (H2O)],其分子结构如式 I 所示: 2.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咪唑-4-羧酸一铜一2,2’-连吡啶配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相、有机相或水相与有机相的混合相中,将铜化合物、咪唑_4,5-二羧酸,2,2’ -连吡啶,以及无机碱或有机碱或无机铵或有机胺反应得到咪唑-4-羧酸一铜一 2,2’ -连吡啶配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相为水溶剂;有机相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乙腈、丙酮、N,N —二甲基甲酰胺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混合相为水相与有机相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化合物为无机铜盐、有机铜盐或其他铜的化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铜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晓明程一锋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