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85968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0:57
防止了胎肩下降磨损和三角形磨损。包括胎肩花纹块的重载轮胎包括:具有曲率半径(R1)的第一弧形部,其中,胎面轮廓线在处于5%内压状态下的轮胎赤道表面上包括弧中心;和具有曲率半径(R2)的第二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在交点(Q)处与第一弧形部相交。第二弧形部的弧中心位于穿过交点(Q)的径向线上。曲率半径的比值(R2/R1)处于0.2至0.5之间。从赤道点至胎面边缘的轮胎径向方向距离(He)与从赤道点至从第一弧形部延伸的线上的虚拟胎面边缘的径向方向距离(H)之间的比值(He/H)大于等于0.5或小于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重载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抑制胎肩磨损和三角形磨损发生的重载轮胎。
技术介绍
广泛用于卡车、公交汽车等的重载轮胎是所谓的单胎冠型轮胎,在所谓的单胎冠型轮胎中,胎面部的表面的轮廓线(胎面轮廓线)由在轮胎赤道面上具有弧中心的单个弧形部形成。然而,这样的单胎冠轮胎在轮胎赤道面与胎面边缘之间具有大的轮胎半径差。因而,存在在胎面边缘侧的胎面表面与路面之间发生打滑的问题,从而导致所谓的胎肩磨损m1(示于图7(A))。因此,专利文献1、2和其他文献各提出了一种具有例如图8(A)中所示意性地示出的胎面轮廓线(a)的轮胎。胎面轮廓线(a)分为轮胎赤道面侧上的胎冠区域轮廓线部分(a1)和胎面边缘侧上的胎肩区域轮廓线部分(a2)。胎冠区域轮廓线部分(a1)由具有曲率半径(r1)的第一弧形部(b1)形成,第一弧形部(b1)的弧中心在轮胎赤道平面(Co)上。胎肩区域轮廓线部分(a2)由具有大于第一弧形(b1)的曲率半径(r2)的第二弧形部(b2)或直线(b3)形成。在这样的轮胎中,与单胎冠轮胎相比,轮胎赤道面侧与胎面边缘侧之间的轮胎半径差Δ更小,并且因而抑制了胎肩磨损(m1)(示于图7(A)中)的发生。然而,如图7(B)中所示,已经发现所谓的三角形磨损(m2)发生在布置在胎肩区域(a2)中的胎肩花纹块(d)处。三角形磨损(m2)在胎肩花纹块(d)的较早接地侧和轮胎轴向外侧的角部(p)处作为初始点以三角形状逐渐形成。下面描述发生三角形磨损(m2)的可能原因。具体地,当胎肩区域轮廓线部分(a2)由具有大的曲率半径(r2)的第二弧形部(b2)或直线(b3)形成时,在如图8(B)中所示的胎肩花纹块(d)的接地压力分布中,在胎肩花纹块(d)的轮胎轴向外侧端处发生具有接地压力的尖峰状上升的接地压力上升部(k)。另一方面,前轮胎是从动轮,因而在轮胎旋转时,在路面与轮胎之间在花纹块的较早接地侧上发生打滑。磨损量几乎与接地压力和打滑量的乘积成比例。因此,可以认为三角形磨损(m2)在花纹块内的、位于具有接地压力尖峰状上升的轮胎轴向外侧端和位于具有较大的打滑的较早接地侧上的角部(p)作为磨损的初始点逐渐形成。相关技术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报No.H07-164823专利文献2: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报No.2003-182309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轮胎,该重载轮胎抑制胎面边缘处的接地压力上升,同时减小轮胎赤道面侧与胎面边缘侧之间的轮胎半径差并且抑制胎肩磨损和三角形磨损的发生。为解决该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重载轮胎构造成使得胎面部设置有周向主沟槽,该周向主沟槽包括胎肩周向主沟槽,该胎肩周向主沟槽定位成最接近胎面边缘以在胎肩周向主沟槽与胎面边缘之间形成胎肩陆地部,并且胎肩陆地部由沿轮胎周向方向间隔的胎肩横向沟槽划分为多个胎肩花纹块。在处于5%内压状态——轮胎安装在正常轮辋上并充以作为正常内压的5%的内压——的轮胎的子午线截面上,胎面部的表面上的胎面轮廓线由弧中心在轮胎赤道平面上的具有曲率半径R1的第一弧形部和在交点Q处与第一弧形部相交的具有曲率半径R2的第二弧形部形成,第二弧形部的弧中心定位在穿过交点Q的径向线上,并且从胎面轮廓线与轮胎赤道面相交的赤道点至胎面边缘的轮胎径向距离He与从赤道点至穿过胎面边缘的径向线与第一弧形部的延长线相交的虚拟胎面边缘的径向距离H之间的比值He/H大于等于0.5且小于1.0。曲率半径R2与曲率半径R1之间的比值R2/R1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0.5。在另一方面中,当胎肩陆地部被胎肩陆地部的宽度中心线划分为轮胎轴向外侧陆地部和轮胎轴向内侧陆地部时,在当对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安装在正常轮辋上且充以正常内压的轮胎施加正常负荷时的轮胎的接地平面中,外侧陆地部处的接地压力的平均值PSo与内侧陆地部处的接地压力的平均值PSi之间的比值PSo/PSi大于等于0.9且小于等于1.0。在又一方面中,胎肩花纹块的花纹块胎面表面与轮胎轴向外侧的花纹块壁表面相交处的花纹块外侧边缘包括具有突出部的凸形曲线部,该突出部在花纹块外侧边缘的轮胎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端点之间沿轮胎轴向方向向外最突出,并且两个端点与突出部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5mm。处于“5%内压状态”下的轮胎形状大体上几乎等于硫化模具中的轮胎形状。通过指定硫化模具中的模具表面的形状,可以控制处于5%内压状态下的轮胎形状。在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轮胎的部件的尺寸等限定在5%内压状态下。“胎面边缘”是指在当将正常负荷施加至正常状态轮胎时轮胎接触地面的情况下胎面表面的在轮胎轴向最外端处的位置,其中正常状态轮胎安装在正常轮辋上且充以正常内压。“正常轮辋”是指通过包含轮胎标准的标准系统为每个轮胎规定的轮辋。例如,正常轮辋是根据JATMA的标准轮辋、根据TRA的“设计轮辋”或根据ETRTO的“测量轮辋”。“正常内压”是指通过标准为每个轮胎规定的充气压力,该充气压力是根据JATMA的最大充气压力、根据TRA的“各种冷充气压力时的轮胎负荷极限(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或根据ETRTO的“充气压力(INFLATIONPRESSURE)”的表中示出的最大值。“正常负荷”是指通过标准为每个轮胎规定的负荷,该负荷是根据JATMA的最大负荷容量、根据TRA的“各种冷充气压力时的轮胎负荷极限(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或根据ETRTO的“负荷容量(LOADCAPACITY)”的表中示出的最大值。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胎面轮廓线由弧中心在轮胎赤道面上的第一弧形部和在交点Q处与第一弧形部相交的第二弧形部形成。第二弧形部的弧中心定位在穿过交点Q的径向线上。因此,即使当第二弧形部的曲率半径R2设定为小于第一弧形部的曲率半径R1时,也可以充分减小轮胎赤道面侧与胎面边缘侧之间的轮胎半径差。这使得能够抑制胎肩磨损的发生。另外,由于第二弧形部的曲率半径R2小至曲率半径R1的0.2倍至0.5倍,因此能够抑制胎面边缘处的接地压力的尖峰状上升。这使得能够同时抑制胎肩磨损和三角形磨损。如果曲率半径R2大于曲率半径R1的0.5倍,那么接地压力在胎面边缘处增加。这使得很难抑制三角形磨损的发生。另一方面,如果曲率半径R2变得比曲率半径R1的0.2倍小,那么这会在轮胎赤道面侧与胎面边缘侧之间引起大的轮胎半径差。这使得难以抑制胎肩磨损的发生。相似地,如果从赤道点至胎面边缘的轮胎径向距离He变得小于从赤道点至虚拟胎面边缘的径向距离H的0.5倍,那么接地压力在胎面边缘处增加。这使得难以抑制三角形磨损的发生。另一方面,如果轮胎径向距离He变得比径向距离H的1.0倍大,那么轮胎赤道面侧与胎面边缘侧之间的轮胎半径差变得大于单胎冠轮胎的情况下的轮胎半径差。这使得不可能抑制胎肩磨损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胎面花纹在平面中展开的展开图;图2是充气轮胎的子午线截面图;图3是示出了胎面轮廓线的线性图;图4是在正常负荷下的轮胎的接地表面的示图;图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胎肩花纹块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示出了接地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重载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轮胎,所述重载轮胎构造成使得胎面部设置有周向主沟槽,所述周向主沟槽包括胎肩周向主沟槽,所述胎肩周向主沟槽定位成最接近胎面边缘以在所述胎肩周向主沟槽与所述胎面边缘之间形成胎肩陆地部,以及所述胎肩陆地部由沿轮胎周向方向间隔开的胎肩横向沟槽划分为多个胎肩花纹块,其中在处于5%内压状态下的轮胎的子午线截面上,其中在所述5%内压状态下,轮胎安装在正常轮辋上且充以作为正常内压的5%的内压,所述胎面部的表面上的胎面轮廓线由弧中心在轮胎赤道面上的具有曲率半径R1的第一弧形部和在交点Q处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相交的具有曲率半径R2的第二弧形部形成,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弧中心定位在穿过所述交点Q的径向线上,从所述胎面轮廓线与所述轮胎赤道面相交的赤道点至所述胎面边缘的轮胎径向距离He与从所述赤道点至穿过所述胎面边缘的径向线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延长线相交处的虚拟胎面边缘的径向距离H之间的比值He/H大于等于0.5且小于1.0,并且其中所述曲率半径R2与所述曲率半径R1之间的比值R2/R1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0.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1.29 JP 2011-2609151.一种重载轮胎,所述重载轮胎构造成使得胎面部设置有周向主沟槽,所述周向主沟槽包括胎肩周向主沟槽,所述胎肩周向主沟槽定位成最接近胎面边缘以在所述胎肩周向主沟槽与所述胎面边缘之间形成胎肩陆地部,以及所述胎肩陆地部由沿轮胎周向方向间隔开的胎肩横向沟槽划分为多个胎肩花纹块,其中在处于5%内压状态下的轮胎的子午线截面上,其中在所述5%内压状态下,轮胎安装在正常轮辋上且充以作为正常内压的5%的内压,所述胎面部的表面上的胎面轮廓线由弧中心在轮胎赤道面上的具有曲率半径R1的第一弧形部和在交点Q处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相交的具有曲率半径R2的第二弧形部形成,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弧中心定位在穿过所述交点Q的径向线上,从所述胎面轮廓线与所述轮胎赤道面相交的赤道点至所述胎面边缘的轮胎径向距离He与从所述赤道点至穿过所述胎面边缘的径向线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延长线相交处的虚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宅郁夫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