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3843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9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包括主机、绕线轴和排线杆,所述绕线轴和排线杆均固定于所述主机上;所述绕线轴依次包括固定机构、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数量至少为1个;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主机上,所述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均通过滑动机构固定于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机上,另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排线杆上的排线位的数量与所述绕线轴上的线轴工位的数量相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投入最少的情况下可实现工作效率的成倍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包括主机、绕线轴和排线杆,所述绕线轴和排线杆均固定于所述主机上;所述绕线轴依次包括固定机构、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数量至少为1个;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主机上,所述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均通过滑动机构固定于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机上,另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排线杆上的排线位的数量与所述绕线轴上的线轴工位的数量相配。本技术在投入最少的情况下可实现工作效率的成倍增加。【专利说明】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纺织行业的自动绕线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动绕线机只能进行单线轴绕线,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为了提高产量只能增加机台的数量,这样做的缺陷是投入的资金太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自动绕线机进行改进,使一台绕线机可以同时进行两个以上线轴的绕线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通过增加绕线轴上的线轴工位数量,解决自动绕线机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包括主机、绕线轴和排线杆,所述绕线轴和排线杆均固定于所述主机上;所述绕线轴依次包括固定机构、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数量至少为I个;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主机上,所述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均通过滑动机构固定于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机上,另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排线杆上的排线位的数量与所述绕线轴上的线轴工位的数量相配。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的数量为2个。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于正中间的夹持套、置于夹持套内部的弹簧、固定于弹簧两端的伸缩杆和设于伸缩杆上的挡片。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套设在固定杆上,可沿固定杆移动,且所述滑动机构上设有锁紧螺丝。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绕线轴的固定机构和移动机构之间增加多个夹持机构,从而增加线轴工位的数量,以此达到成倍的增加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降低生产投入。【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公开的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公开的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显示器 2.主机 3.绕线轴 31.固定机构 32.夹持机构33.移动机构4.排线杆5.滑动机构6.固定杆7.限位块8.锁紧螺丝321.夹持套322.弹簧323.伸缩杆324.挡片9.线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3所示,本例是在宁波市鄞州飞达FD-900型自动绕线机的基础上改进的,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主机部分不做详细介绍,仅对改进部分作出说明。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包括显示器1、主机2、绕线轴3和排线杆4,所示显示器I与主机2电连接,所述绕线轴3和排线杆4均固定于所述主机2上;所述绕线轴3依次包括固定机构31、夹持机构32和移动机构33,所述夹持机构32的数量为I个,其数量也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所述固定机构31固定于所述主机2上,所述夹持机构32和移动机构33均通过滑动机构5固定于固定杆6上,所述固定杆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机2上,另一端设有限位块7,限位块7可防止固定杆上的滑动机构滑落;所述排线杆4上的排线位的数量与所述绕线轴3上的线轴工位的数量相配。所述夹持机构32是左右对称的结构,包括设于正中间的夹持套321、置于夹持套内部的弹簧322、固定于弹簧两端的伸缩杆323和设于伸缩杆上的挡片324。伸缩杆的直径与线轴的内径适配。固定机构的右端与夹持机构左侧的伸缩杆将一个线轴9卡在它们之间,夹持机构右侧的伸缩杆与移动机构左端将另一个线轴9卡在它们之间。所述滑动机构套设在固定杆上,可沿固定杆移动,且所述滑动机构上设有锁紧螺丝8。滑动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线轴的尺寸调节其在固定杆上的位置,并且当需要固定的时候利用螺丝刀拧紧其上的锁紧螺丝8。本例中的线轴数量为2个,均设于线轴工位上,工作效率是改进前的2倍。实施例2.如图2所示,该图与图1的区别在于夹持机构的数量为2个,因此,线轴的工位数为3个,相应的将排线工位的数量设为3个。图2的工作效率是改进前的3倍。因上述的固定机构31和移动机构33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做详细介绍。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绕线轴的固定机构和移动机构之间增加多个夹持机构,从而增加线轴工位的数量,以此达到成倍的增加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降低生产投入。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包括主机、绕线轴和排线杆,所述绕线轴和排线杆均固定于所述主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轴依次包括固定机构、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数量至少为I个;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主机上,所述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均通过滑动机构固定于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机上,另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排线杆上的排线位的数量与所述绕线轴上的线轴工位的数量相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的数量为2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于正中间的夹持套、置于夹持套内部的弹簧、固定于弹簧两端的伸缩杆和设于伸缩杆上的挡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套设在固定杆上,可沿固定杆移动,且所述滑动机构上设有锁紧螺丝。【文档编号】B65H54/20GK203728309SQ201420024572【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5日 【专利技术者】张秋华 申请人:无锡宇一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自动绕线机结构,包括主机、绕线轴和排线杆,所述绕线轴和排线杆均固定于所述主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轴依次包括固定机构、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数量至少为1个;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主机上,所述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均通过滑动机构固定于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机上,另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排线杆上的排线位的数量与所述绕线轴上的线轴工位的数量相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宇一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