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纳米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9155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9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仿生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以硝酸银和天然高分子或其衍生物为原料,日光或可见光激发下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天然高分子为保护剂、还原剂和光敏剂,在日光或低功率可见光激发下室温产生纳米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纳米银由于受到天然高分子的保护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或日化产品中,发挥抗菌作用。用作拉曼基底材料,能显著增强待测分子的拉曼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可靠,能够满足生物医学领域或光谱技术领域对纳米银形貌和性能的要求。生物安全性好,对产物形貌和粒径的可控,应用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以硝酸银和天然高分子或其衍生物为原料,日光或可见光激发下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天然高分子为保护剂、还原剂和光敏剂,在日光或低功率可见光激发下室温产生纳米银。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纳米银由于受到天然高分子的保护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或日化产品中,发挥抗菌作用。用作拉曼基底材料,能显著增强待测分子的拉曼信号。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可靠,能够满足生物医学领域或光谱
对纳米银形貌和性能的要求。生物安全性好,对产物形貌和粒径的可控,应用广泛。【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纳米银是金属纳米粒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新兴功能材料,它既可用做微电子、光学、催化材料,又能在DNA探测、细胞成像等尖端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甚至成为合成其它金属纳米粒子的绝佳模版。生物学方法制备纳米银具有产物粒径均匀,不污染环境等优势,但存在产量低、成本高、难于从生物体中分离等问题。体外模拟生物学还原过程,利用生物分子和日光或可见光的共同作用实现银离子的还原和纳米银的制备,可解决生物学方法制备纳米银面临的难题。该方法制备纳米银具有操作简单、可控性好和产物生物安全性好等优势。中国专利CN1775300A公开了一种纳米银生物仿生敷料及其制备方法,配制硝酸银溶液后置于容器中搅拌并加热,沸腾后滴加柠檬酸三钠溶液,反应一定时间后,自然冷却;将壳聚糖膜浸泡在纳米银粒子溶液中,通过自组装技术使纳米银粒子组装到壳聚糖膜上,即得到纳米银生物仿生敷料。该方法制备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纳米银由于受到天然高分子的保护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或日化产品中,发挥抗菌作用。用作拉曼基底材料,能显著增强待测分子的拉曼信号。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可靠,能够满足生物医学领域或光谱
对纳米银形貌和性能的要求。生物安全性好,对产物形貌和粒径可控,应用广泛。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生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室温下,以硝酸银和天然高分子或其衍生物为原料,日光或可见光激发下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生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I)将质量体积比为0.01-5%的硝酸银水溶液与质量体积比为0.01-5%的天然高分子水溶液或乙酸水溶液均匀混合;体积比:1:5000-100:1。2)日光下或波长小于500nm,照度高于300 Lux的可见光激发下室温反应3分钟-30小时,既得纳米银产物。所述的天然高分子为可溶于水或可溶于乙酸水溶液的天然来源的蛋白、多糖或其衍生物。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或其衍生物溶于水中;肝素钠、胶原或壳聚糖等水不溶性的蛋白或多糖可溶于0.05 M的乙酸水溶液。所述的天然高分子在纳米银合成过程中同时作为保护剂、还原剂和光敏剂,通过介导激发光的作用对银离子进行还原,室温下,天然高分子本身不能单独还原银离子。所使用的激发光应为地表日光、室内日光或波长小于500nm,照度高于300 Iux而不超过200001UX的可见光为激发光。可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生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I)将质量体积比为0.01-5%的硝酸银水溶液与质量体积比为0.01-5%的胶原的乙酸水溶液均匀混合;体积比:1:5000-100:1。2)日光下室温反应4-30小时,既得纳米银产物。本专利技术包括天然高分子、硝酸银、日光或低功率可见光以及水或弱酸性溶剂构成,能够通过对天然高分子的选择和激发光参数的调节获得球形、片状、枝状或核/壳结构的纳米银。可通过天然高分子种类、激发光波长控制纳米银结构。本专利技术与中国专利CN1775300A “纳米银生物仿生敷料的制备方法”存在本质的不同: I)纳米银的制备原理不同:纳米银生物仿生敷料的制备方法中以Na3C6H5CV2H20为还原剂在高温下(沸腾的溶液中)还原银离子,制备纳米银; 本专利技术模拟自然界生物体还原银离子的过程,以地表日光、室内日光或波长小于500nm的可见光为激发光,室温下,诱导蛋白、多糖等天然高分子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在该过程中蛋白、多糖等天然高分子自身不具备单独还原银离子的功能,但可作为光敏剂诱导银离子还原并作为稳定剂稳定产物纳米银。2)天然高分子(如:壳聚糖)与纳米银的结合方式不同:纳米银生物仿生敷料的制备方法中先要完成纳米银和壳聚糖膜的制备才能通过壳聚糖分子上的-NH2将纳米银组装在壳聚糖膜上。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天然高分子(如:壳聚糖)先与银离子结合,并在光激发下原位还原产生天然高分子保护的纳米银,之后根据需求可干燥成膜片,制备成凝胶,冻干成海绵等实现其不同领域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纳米银由于受到天然高分子的保护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或日化产品中,发挥抗菌作用。通过水洗、酸洗或碳化等方法脱除天然高分子后,用作拉曼基底材料,能显著增强待测分子的拉曼信号。所属纳米银制备方法可用于上述领域,但不限于上述领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合成的纳米银产物呈核/壳结构透射电镜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合成的纳米银产物呈球形结构电镜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合成的纳米银产物呈片状多边形结构电镜图。图4为抗菌性能评价结果。图5为结晶紫的拉曼光谱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结合实施详细说明如下,但不能视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 I)室温下,将硝酸银溶于水中,制成质量体积比为0.1%的硝酸银水溶液; 2)室温下,将冰醋酸溶于水中,制成0.05 M的乙酸水溶液; 3)将胶原蛋白溶于0.05 M的乙酸水溶液中,制成质量体积比为0.5%的胶原蛋白水溶液; 4)搅拌胶原蛋白的乙酸水溶液,以2mL/min的速率向其中滴加0.1%的硝酸银水溶液,直至胶原蛋白的乙酸水溶液与0.1%的硝酸银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继续搅拌20min,使胶原分子与银离子充分混合,停止搅拌,日光下反应4小时,既得核/壳结构的纳米银产物。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图1 ),该纳米银产物呈核/壳结构。实施例2 1)室温下,将硝酸银溶于水中,制成质量体积比为0.01%的硝酸银水溶液; 2)将肝素钠溶于水中,制成质量体积比为5%的肝素钠水溶液2mL; 3)避光搅拌肝素钠水溶液,以2mL/min的速率向其中滴加0.01%的硝酸银水溶液200mL,使硝酸银水溶液与肝素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00:1,继续搅拌20min,使肝素分子与银离子充分混合,停止搅拌。4)取ImL该混合溶液置于适应比色皿中,用波长465-495nm的蓝色可见光(照度1523 lux)照射液面3分钟,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该纳米银产物呈球形结构(图2)。实施例3 1)室温下,将硝酸银溶于水中,制成质量体积比为5%的硝酸银水溶液; 2)室温下,将冰醋酸溶于水中,制成0.05 M的乙酸水溶液; 3)将壳聚糖(Mw=105,脱乙酰度=87%)溶于0.05 M的乙酸水溶液中,制成质量体积比为0.01%的壳聚糖乙酸水溶液IOOOmL ; 4)用IKAT18分散机高速搅拌壳聚糖乙酸水溶液,向其中滴加200微升5%的硝酸银水溶液,使硝酸银水溶液与壳聚糖乙酸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5000,继续高速搅拌Imin,使壳聚糖分子与银离子充分混合,停止搅拌,日光下静置反应6小时,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步骤:以硝酸银和天然高分子或其衍生物为原料,可见光激发下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其清关嫚段瑞平周志敏陈汉李学敏刘玲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