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超高含水量物料输送能力的作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7206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2:57
一种可提高超高含水量物料输送能力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输送前的预混匀,先在料场内堆一层补堆料,然后在补堆料上堆一层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再在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层上堆第二层补堆料,接着在第二层补堆料上堆第二层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最后在第二层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上堆剩余的第三层补堆料;2)取料过程中搅拌混匀,取料机在料堆周边向中心取料,采用一层式取料;3)输送过程中搅拌混匀,向一合流点输送新的补堆料,然后再由取料机取出料场上由步骤2)获得的混合料,同样向合流点输送设备输送,其中要确保补堆料先到达合流点输送设备,让补堆料铺设在下层,而混合料铺设在补堆料上层,混合料与合流点输送设备不发生直接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包括如下步骤,1)输送前的预混匀,先在料场内堆一层补堆料,然后在补堆料上堆一层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再在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层上堆第二层补堆料,接着在第二层补堆料上堆第二层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最后在第二层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上堆剩余的第三层补堆料;2)取料过程中搅拌混匀,取料机在料堆周边向中心取料,采用一层式取料;3)输送过程中搅拌混匀,向一合流点输送新的补堆料,然后再由取料机取出料场上由步骤2)获得的混合料,同样向合流点输送设备输送,其中要确保补堆料先到达合流点输送设备,让补堆料铺设在下层,而混合料铺设在补堆料上层,混合料与合流点输送设备不发生直接接触。【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水量原燃料输送技术,特别涉及,适用于超高含水量原燃料的输送控制,主要可起到降低超高含水量原燃料的黏附性和流动性,降低这些物料的输送难度,提高这些物料的输送能力,从而节约大量的电力能源和物料利用量。
技术介绍
高含水量原燃料主要是一些回收利用的杂副原料。为使超高含水量原燃料适于取料机的日常作业,在这些物料进行输送前首先对这部分物料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将刚进料场的高含水量原燃料先摊开晾晒一段时间,利用自然因素消耗物料中的水份,但即便如此,作业高含水量原燃料还是问题多多,给正常的取送作业带来了难度。例如,负责高含水量杂副原料输出作业的取料机的设定作业流量为1100吨/小时,但由于高含水量杂副原料的黏附性、流动性和渗透性均较强,因此在实际取出时取料机的作业流量只能保持在150吨/小时左右,作业系统的利用率只有13%左右,造成系统能力的浪费。同时,虽然在高含水量杂副原料的输出作业时已经采取了小流量作业方法,但还是无法彻底消除物料特性所带来的后果,物料在作业过程中极易黏附在溜槽的板壁上,使得物料不断堆积,最终导致溜槽堵塞溢料。而每次进行溜槽清理又需消耗大量的时间,整个系统因此停运,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利用率。使得高含水量杂副原料的处理量远远不能满足物料的处理需求,对高含水量杂副原料的使用和原料场的周转利用都造成了不利影响。造成高含水量杂副原料输送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物料的含水量过高,使得物料黏附性、流动性和渗透性均较强,如要提高高含水量杂副原料的输送能力,则必须通过改变这些物料的物理性状入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输送前和输送中的处理,来减少高含水量原燃料的作业难度,提高高含水量原燃料的利用量和节约电力能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高含水量原燃料在输送前进行预混匀,在输送时通过铲取搅拌和合流输送的方法降低了高含水量原燃料的输送难度,有效提高了取料机的作业能力。本专利技术在高含水量原燃料进料场时利用料场原有设施的堆料机将原本就要堆积在料场内的含水量较低、吸附性较好的物料直接铺洒在高含水量原燃料上,利用这些物料吸附掉高含水量原燃料中的一部分水份,在输送时取料机采用一层式取料,通过取料机的铲斗铲取对混合物料进行搅拌,最后在胶带机的输送过程中,利用设备流程多样性的特点,由一个系统作业高含水量原燃料,相关系统输出其它含水量及黏附性低的物料品种,使这些物料品种和高含水量原燃料在输送过程中进一步混合搅拌,通过这些物料再次吸附掉高含水量原燃料中的多余水份,并同时在高含水量原燃料表面形成一个隔离层,以降低高含水量原燃料的黏附性、渗透性和流动性。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包括如下步骤,I)输送前的预混匀将所要堆料的补堆料和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以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补堆料=1: 2备料;首先在料场内堆一层补堆料,其占补堆料总重量的20?30%,然后在补堆料上堆一层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其占杂副原料总重量的45?55%,再在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层上堆第二层补堆料,其占补堆料总重量的40?50%,接着在第二层补堆料上堆第二层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其占杂副原料总重量的45?55%,最后在第二层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上堆剩余的第三层补堆料;其中,补堆料的水份含量需小于5%,物料粒度为O?8mm ;2)取料过程中的搅拌混匀取料机在料堆周边向中心取料,进深量设定在0.2?0.5米,采用一层式取料,取料厚度为取料机斗轮直径的45%?58%,取料至料堆底脚料高度0.1?0.2米为止;3)输送过程中的搅拌混匀向一个合流点输送新的补堆料,补堆料粒度O?8mm,含水量低于5%的含铁原料,作业的流量为合流点输送设备设计能力的40%?50%,然后再由取料机取出料场上由步骤2)获得的混合料,同样向合流点输送设备输送,该混合料作业的流量为合流点输送设备设计能力的50%?60%,其中必须要确保补堆料先到达合流点输送设备,让补堆料铺设在下层,而混合料铺设在补堆料上层,混合料与合流点输送设备不发生直接接触。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可提高超高含水量物料输送能力的作业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I)输送前的预混匀将所要堆料的补堆料和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以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补堆料=1:2备料;首先用堆料机在料场内堆补堆料,补堆料成列排列,列与列之间预留运送杂副原料的卡车通道,实际宽度根据运送杂副原料的卡车宽度加20%?30% ;堆积高度为取出该物料取料机斗轮直径的30%?40%,其占补堆料总重量的20?30% ;用卡车将杂副原料倾倒在上述预留的通道内,堆积高度为多列堆积高度的70%?80%,杂副原料堆与堆中心点间距和其料堆堆积高度相同;再利用堆料机在杂副原料上进行二次补堆料,其占补堆料总重量的40?50%,二次补堆堆积完毕后的料堆总高度不得超过取出该物料取料机斗轮直径的50%?60%,二次补堆料的堆与堆中心点间距和料堆堆积高度相同;其中,补堆料的水份含量需小于5%,物料粒度为O?8mm ;2)取料过程中的搅拌混匀取料机在料堆周边向中心取料,进深量设定在0.2?0.5米,采用一层式取料,取料厚度为取料机斗轮直径的45%?58%,取料至料堆底脚料高度保留0.1?0.2米为止;3)输送过程中的搅拌混匀向一个合流点输送新的补堆料,补堆料粒度O?8mm,含水量低于5%的含铁原料,作业的流量为合流点胶带机设计能力的40%?50%,然后再由取料机取出料场上由步骤2)获得的混合料,同样向合流点胶带机输送,该混合料作业的流量为合流点胶带机设计能力的50%?60%,其中必须要确保补堆料先到达合流点胶带机,让补堆料铺设在下层,而混合料铺设在补堆料上层,混合料与和合流点胶带机胶带表面不发生直接接触;补堆料的品种为粒度O?8mm,含水量低于5%的含铁原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高含水量原燃料的输送方法,主要是为了有效利用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杂副原料,通过预混匀和合流的方法,把二种不同的物料混合在一起输送,通过二次混合吸附来吸附掉高含水量原燃料中多余的水份,以降低高含水量原燃料的黏附性、渗透性和流动性,提高作业效率。高含水量原燃料的输送方法,用最经济最实用的方法降低了高含水量原燃料的输送难度,也就提高了这些物料的利用量,减少了因作业效率低而造成的电力能源的浪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图3为本专利技术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预混匀堆积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搅拌混匀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4,本专利技术的可提高超高含水量物料输送能力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提高超高含水量物料输送能力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输送前的预混匀将所要堆料的补堆料和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以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补堆料=1:2备料;首先在料场内堆一层补堆料,其占补堆料总重量的20~30%,然后在补堆料上堆一层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其占杂副原料总重量的45~55%,再在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层上堆第二层补堆料,其占补堆料总重量的40~50%,接着在第二层补堆料上堆第二层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其占杂副原料总重量的45~55%,最后在第二层超高含水量杂副原料上堆剩余的第三层补堆料;其中,补堆料的水份含量需小于5%,物料粒度为0~8mm;2)取料过程中的搅拌混匀取料机在料堆周边向中心取料,进深量设定在0.2~0.5米,采用一层式取料,取料厚度为取料机斗轮直径的45%~58%,取料至料堆底脚料高度0.1~0.2米为止;3)输送过程中的搅拌混匀向一个合流点输送新的补堆料,补堆料粒度0~8mm,含水量低于5%的含铁原料,作业的流量为合流点输送设备设计能力的40%~50%,然后再由取料机取出料场上由步骤2)获得的混合料,同样向合流点输送设备输送,该混合料作业的流量为合流点输送设备设计能力的50%~60%,其中必须要确保补堆料先到达合流点输送设备,让补堆料铺设在下层,而混合料铺设在补堆料上层,混合料与合流点输送设备不发生直接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闵勤良胡中杰魏玉林姜伟忠马洛文陈国中张仕明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