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545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包括驱动离合器电机、超越离合器、输出轴、二次包络蜗轮副和驱动蜗杆轴电机,超越离合器套接于输出轴上并与驱动离合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杆与驱动蜗杆轴电机连接,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轮与超越离合器连接,所述超越离合器包括拨爪、内星轮、外圈、滚柱和弹簧,内星轮同轴套装于外圈内,若干组滚柱与弹簧的组件分别均匀设置于内星轮与外圈形成的周向楔形槽内,拨爪插装在槽内与滚柱呈接触或不接触状态,拨爪与驱动离合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内星轮与输出轴同轴连接,外圈与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轮固定连接,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杆连接于驱动蜗杆轴电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包括驱动离合器电机、超越离合器、输出轴、二次包络蜗轮副和驱动蜗杆轴电机,超越离合器套接于输出轴上并与驱动离合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杆与驱动蜗杆轴电机连接,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轮与超越离合器连接,所述超越离合器包括拨爪、内星轮、外圈、滚柱和弹簧,内星轮同轴套装于外圈内,若干组滚柱与弹簧的组件分别均匀设置于内星轮与外圈形成的周向楔形槽内,拨爪插装在槽内与滚柱呈接触或不接触状态,拨爪与驱动离合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内星轮与输出轴同轴连接,外圈与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轮固定连接,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杆连接于驱动蜗杆轴电机。【专利说明】一种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
技术介绍
对于负荷变化较大的周期性作业机械,在一个作业周期内的负荷变化较大,传统的方法是将两台电动机通过可操纵的普通离合器或制动器连接,但这些方法存在结构复杂,造价闻,易损等缺点,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随负荷变化自动切换动力,改变输出速度的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包括驱动离合器电机、超越离合器、输出轴、二次包络蜗轮副和驱动蜗杆轴电机,超越离合器套接于输出轴上并与驱动离合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杆与驱动蜗杆轴电机连接,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轮与超越离合器连接,所述超越离合器包括拨爪、内星轮、外圈、滚柱和弹簧,内星轮同轴套装于外圈内,若干组滚柱与弹簧的组件分别均匀设置于内星轮与外圈形成的周向楔形槽内,拨爪插装在楔形槽内与滚柱呈接触或不接触状态,拨爪与驱动离合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内星轮与输出轴同轴连接,外圈与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轮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拨爪与驱动离合器电机间为平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星轮与输出轴间为花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圈与蜗轮间经螺纹件连接。再进一步地,所述蜗轮通过轴承空套于输出轴上。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I)在载荷发生变化时,超越离合器自动切换输入动力;使用二次包络减速传动机构,其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密、合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传动机械中的减速传动,蜗杆轴可正反两面方向旋转,能实现双向输出。(2)带拨爪的滚柱式超越离合器,滚柱不易磨损,结构简单,成本低。在载荷突变时可以自动切换输入电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超越离合器的剖面图图1中:驱动离合器电机1,超越离合器2,输出轴3。图2中:二次齿轮包络副4,驱动蜗杆轴电机5。图3中:拨爪6,滚柱7A,弹簧7B,内星轮8,外圈9,楔形槽10。【具体实施方式】图1、2、3中,包括驱动离合器电机1、超越离合器2、输出轴3、二次齿轮包络副4、驱动蜗杆轴电机5、拨爪6、滚柱7A、弹簧7B、内星轮8、外圈9和楔形槽10。其中超越离合器2包括拨爪6、滚柱7A、弹簧7B、内星轮8、外圈9和楔形槽10,内星轮8与外圈9间形成若干的楔形槽10,楔形槽10内设有滚柱7A与弹簧7B,拨爪6与驱动离合器电机I的输出轴连接并插入在楔形槽10内,内星轮8与输出轴3键连接,外圈9与二次齿轮包络副4的蜗轮连接,驱动蜗杆轴电机5输出轴与二次齿轮包络副4的蜗杆连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及其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技术工作在高速轻载状况下时,驱动离合器电机I驱动拨爪6顺时针高速转动时,若外圈静止、逆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转动速度低于拨爪转速时,滚柱7A被拨爪6推向楔形槽10的大端,内星轮8与外圈9间处于分离状态,拨爪6通过滚柱7A推动内星轮8转动,内星轮8带动输出轴3顺时针转动,输出动力。当输出端承受的载荷突然增大时,输出轴3、内星轮8、拨爪的转速突然降低。此时驱动蜗杆轴电机5带动二次齿轮包络副4的蜗杆转动,蜗杆啮合蜗轮传动,与蜗轮固定连接的外圈9顺时针转动。当内星轮8的转速降至于外圈9相同时,滚柱7A被弹簧7B推向楔形槽10的小端,楔紧于内星轮8和外圈9之间,使内星轮8和外圈9联为一体,驱动蜗杆轴电机5依次通过二次齿轮包络副4的蜗杆、蜗轮、外圈9、内圈将动力传送到输出轴3上。此时驱动离合器电机I驱动拨爪拨爪6在楔形槽10的小端接触,继续跟随转动,驱动蜗杆轴电机5提供载荷增大后的输出轴3输出,完成自动切换。反之,驱动离合器电机I驱动拨爪6逆时针高速转动时,若外圈静止、顺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转动速度低于拨爪转速时,滚柱始终位于楔形槽10的大端,内星轮8与外圈9间处于分离状态,拨爪6直接推动内星轮8转动,内星轮8带动输出轴3逆时针转动,输出动力。当输出端承受的载荷突然增大时,输出轴3、内星轮8、拨爪的转速突然降低。此时驱动蜗杆轴电机5带动二次齿轮包络副4的蜗杆转动,蜗杆啮合蜗轮传动,与蜗轮固定连接的外圈9逆时针转动。当内星轮8的转速降至于外圈9相同时,滚柱7A被弹簧7B推向楔形槽10的小端,楔紧于内星轮8和外圈9之间,使内星轮8和外圈9联为一体,驱动蜗杆轴电机5依次通过二次齿轮包络副4的蜗杆、蜗轮、外圈9、内圈将动力传送到输出轴3上。此时驱动离合器电机I驱动拨爪拨爪6在楔形槽10的小端内与滚柱接触,继续跟随转动,驱动蜗杆轴电机5提供载荷增大后的输出轴3输出,完成自动切换。【权利要求】1.一种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包括驱动离合器电机、超越离合器、输出轴、二次包络蜗轮副和驱动蜗杆轴电机,超越离合器套接于输出轴上并与驱动离合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杆与驱动蜗杆轴电机连接,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轮与超越离合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越离合器包括拨爪、内星轮、外圈、滚柱和弹簧,内星轮同轴套装于外圈内,若干组滚柱与弹簧的组件分别均匀设置于内星轮与外圈形成的周向楔形槽内,拨爪插装在楔形槽内与滚柱呈接触或不接触状态,拨爪与驱动离合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内星轮与输出轴同轴连接,外圈与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轮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爪与驱动离合器电机间为平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星轮与输出轴间为花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圈与蜗轮间经螺纹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轮通过轴承空套于输出轴上。【文档编号】F16D41/064GK203670611SQ201320759895【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8日 【专利技术者】鞠春美, 张介禄 申请人:江苏泰隆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动力双向自动切换蜗杆减速机,包括驱动离合器电机、超越离合器、输出轴、二次包络蜗轮副和驱动蜗杆轴电机,超越离合器套接于输出轴上并与驱动离合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杆与驱动蜗杆轴电机连接,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轮与超越离合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越离合器包括拨爪、内星轮、外圈、滚柱和弹簧,内星轮同轴套装于外圈内,若干组滚柱与弹簧的组件分别均匀设置于内星轮与外圈形成的周向楔形槽内,拨爪插装在楔形槽内与滚柱呈接触或不接触状态,拨爪与驱动离合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内星轮与输出轴同轴连接,外圈与二次包络蜗轮副的蜗轮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春美张介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泰隆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