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打印墨匣承载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1496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承载架,包含:本体,具有容置框体;供墨结构具有供墨单元,供墨单元具有与入墨口相连通的供墨室、弹性元件、栓塞及具有供墨流道的卡接部,弹性元件促使栓塞常态下封闭卡接部的供墨流道;夹持结构与本体可转动地连接并卡扣于容置框体上;夹持结构卡扣于容置框体上时,使供墨结构与打印墨匣的凸起结构相连接,使供墨结构的卡接部置入打印墨匣的容置槽内,并与打印墨匣的导墨结构相套合,让导墨结构顶推栓塞分离卡接部的供墨流道,使卡接部的供墨流道产生间隙,供墨室的墨水经由间隙、供墨流道以及导墨结构的开口注入打印墨匣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承载架,尤指一种适用于连续供墨 系统的打印墨匣承载架。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喷墨打印机由于具有操作容易且可打印于多种喷墨媒体等优点, 广受消费大众欢迎,但喷墨打印机使用一段时日后,便会因打印墨匣的墨水耗尽 而须更换打印墨匣,目前常见的更换方法是丢弃旧有的打印墨匣再安装全新的打 印墨匣以提供墨水,此举不但造成打印墨匣体的浪费,且因打印墨匣的价格昂贵 而无形地增加了使用者的开销。为了节省打印成本并避免资源浪费,重复使用同 一个打印墨匣的连续供墨系统便应运而生。现有的连续供墨系统皆为外置式连续供墨系统,其是于喷墨打印机外设置一 供墨容器,并通过管线连接供墨容器及喷墨打印机内部的打印墨匣,利用真空导 墨的原理将墨水自供墨容器导入打印墨匣中,再通过目视观察供墨容器的墨水耗 用情形并适时补充墨水至供墨容器中,便可实现打印墨匣供墨不间断的连续供墨。虽然上述连续供墨系统确实可达到连续供墨的功效,但是打印墨匣跟供墨容 器之间仅通过供墨管直接进行连接,且现有打印墨匣缺乏断墨结构, 一旦打印墨 匣要进行更换或是打印墨匣的承载架要进行维修时,打印墨匣自承载架取出时极 易漏墨,不但造成墨水的浪费,也会污染喷墨打印机内部。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打印墨匣承载架来避免上述 的现有技术的缺陷,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打印墨匣承载架,其 是通过夹持结构覆盖于供墨结构上且卡扣于容置框体上时,夹持结构将施加作用力于供墨结构上,以使供墨结构的卡接部部份置入打印墨匣的容置槽内,将使得 导墨结构套入卡接部的供墨流道中,让导墨结构顶推栓塞分离卡接部的供墨流道, 而使卡接部的供墨流道产生一间隙,供墨室的墨水将经由间隙、供墨流道以及导 墨结构的开口注入打印墨匣内部,以解决传统的现有打印墨匣缺乏断墨结构,一 旦打印墨匣要进行更换或是打印墨匣的承载架要进行维修时,打印墨匣自承载架 取出时极易漏墨,不但造成墨水的浪费,也会污染喷墨打印机内部等缺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承载架,适用于连续 供墨系统,用以承载打印墨匣,打印墨匣具有凸起结构及导墨结构,导墨结构设 置于凸起结构内且与凸起结构间形成容置槽,导墨结构具有开口,用以将墨水注 入打印墨匣,承载架包含本体,具有容置框体,用以承载打印墨匣;供墨结构, 其与本体连接,且具有至少一供墨单元,供墨单元具有入墨口,用以接收墨水, 以及具有与入墨口相连通的供墨室、弹性元件、栓塞及具有供墨流道的卡接部,弹性元件与栓塞设置于供墨室中,且弹性元件是套设于栓塞上,促使栓塞常态下 封闭卡接部的供墨流道;夹持结构,其与本体可转动地连接并卡扣于容置框体上, 进而施加一作用力于供墨结构上,以使供墨结构与打印墨匣相连接;借此,夹持 结构卡扣于容置框体上时,使供墨结构与打印墨匣的凸起结构相连接,以使供墨 结构的卡接部置入打印墨匣的容置槽内,并与该打印墨匣的导墨结构相套合,让 该导墨结构顶推栓塞分离该卡接部的供墨流道,而使该卡接部的供墨流道产生间 隙,供墨室的墨水将经由间隙、供墨流道以及导墨结构的开口注入打印墨匣内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栓塞是橡胶材质且具有弹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本体的容置框体具有前置档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夹持结构的一侧边包含弹性卡扣部,且具有凸部, 弹性卡扣部是部份设置于容置框体内且通过凸部卡扣于容置框体的前置档板上, 使夹持结构将施加第一作用力于供墨结构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承载架,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用 以承载至少一打印墨匣,打印墨匣具有凸起结构及导墨结构,导墨结构设置于凸 起结构内且与凸起结构间形成容置槽,导墨结构具有一开口,用以将墨水注入打 印墨匣,承载架包含本体,具有容置框体,用以承载打印墨匣;供墨结构,其 与本体连接,且具有至少一供墨单元,供墨单元具有入墨口,用以接收墨水;夹持结构,其与本体可转动地连接并卡扣于容置框体上,用以施加作用力于供墨结 构上,以使该供墨结构与该打印墨匣相连接;借此,夹持结构卡扣于容置框体上 时,以使该供墨结构与该打印墨匣相连接,并使供墨结构的供墨单元部分置入打 印墨匣的容置槽内,且使入墨口与打印墨匣的开口相连通,墨水将经由入墨口以 及导墨结构的开口注入打印墨匣内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打印墨匣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打印墨匣的结构示意图。图3 (a)是将图2所示的打印墨匣设置于图l所示的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 (b)是图3 (a)的A-A剖面示意图。图4 (a)是本专利技术承载架的组装完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 (b)是图4 (a)的B-B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 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打印墨匣承载架的结构 示意图,图2是打印墨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承载架1, 适用于使用连续供墨系统的喷墨打印机,主要用来承载打印墨匣2 (如图2所示), 且在喷墨打印机的控制电路的驱动下带动打印墨匣2进行水平往返运动,以进行 喷墨打印动作,至于承载架1可承载打印墨匣2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3 个,而可依实际需求调整。请再参阅图2,于本实施例中,打印墨匣2可为一中空方形结构,主要用来 储存墨水并进行喷墨打印,且打印墨匣2的顶端具有凸起结构21及导墨结构22, 凸起结构21围绕于导墨结构22的周围且与导墨结构22之间具有一呈现内凹结构 的容置槽23,导墨结构22的高度是高于凸起结构21且其顶端具有多个相分离设 置的抵顶柱221,两相邻抵顶柱221之间具有一空隙222,且所有抵顶柱221的中央具有一开口 223 (如图3 (b)所示),开口 223连通至打印墨匣2的内部用以 将墨水注入打印墨匣2内部。请再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承载架1由本体11、供墨结构12以及夹持结构13 所组成,本体11具有一容置框体111,且容置框体111具有一前置档板113,于 本实施例中容置框体111具有3个容置槽112,但不以此为限,主要用来承载对 应的打印墨匣2(如图3 (a)及图3 (b)所示)。请再参阅图1及图3 (a),供墨结构12的一侧边是与本体11轴转连接,且 具有多个供墨单元121,每一供墨单元121均具有一入墨口 122,主要通过连接一 供墨管(未图示)接收由一供墨容器(未图示)所提供的墨水,其中每一打印墨 匣2可对应到至少一个供墨单元121,即当打印墨匣2为单色墨匣时仅会对应到 单一个供墨单元121,反之,当打印墨匣2为彩色墨匣时就会对应到二个以上的 供墨单元121,以接收不同颜色的墨水。请参阅图3 (b),其是图3 (a)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供墨 单元121主要具有经由入墨口 122接收墨水的供墨室123、弹性元件124、栓塞125 及卡接部126,弹性元件124可为一弹簧且与栓塞125均设置于供墨室123中, 且弹性元件124是套设于栓塞125上,至于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载架,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用以承载一打印墨匣,该打印墨匣具有一凸起结构及一导墨结构,该导墨结构设置于该凸起结构内且与该凸起结构间形成一容置槽,该导墨结构具有一开口,用以将墨水注入该打印墨匣,该承载架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容置框体,用以承载该打印墨匣;一供墨结构,其与该本体连接,且具有至少一供墨单元,该供墨单元具有一入墨口,用以接收该墨水,以及具有与入墨口相连通的一供墨室、一弹性元件、一栓塞及一具有供墨流道的卡接部,该弹性元件与该栓塞设置于该供墨室中,且该弹性元件套设于该栓塞上,促使该栓塞常态下封闭该卡接部的供墨流道;一夹持结构,其与该本体可转动地连接并卡扣于该容置框体上,进而施加一作用力于该供墨结构上,以使该供墨结构与该打印墨匣相连接;借此,该夹持结构卡扣于该容置框体上时,使该供墨结构与该打印墨匣的凸起结构相连接,以使该供墨结构的卡接部置入该打印墨匣的容置槽内,并与该打印墨匣的导墨结构相套合,让该导墨结构顶推该栓塞分离该卡接部的供墨流道,而使该卡接部的供墨流道产生一间隙,该供墨室的墨水将经由该间隙、该供墨流道以及该导墨结构的该开口注入该打印墨匣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纪南罗进添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