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墨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496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供墨容器,包含:盖体;本体,与盖体连接以形成容置槽,容置槽内是具有底面、多个侧面以及设置于底面上的出墨口;挡板,设置于容置槽内且围绕于本体的底面上;多孔性吸收材,设置于容置槽中且与出墨口及挡板抵顶;其中,挡板与本体的多个侧面间具有间隙,多孔性吸收材是部份设置于补墨槽内,于进行补墨作业时,多孔性吸收材能直接将吸附墨水往上填充,且补注墨水受挡板阻挡,能抑制墨水沿本体的多个侧面溢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供打印机使用的供墨容器。技术背景目前在热气泡式喷墨打印技术中,现用的供墨容器储墨、供墨与负压调节方 式可进一步分成以气袋配合弹片或气袋配合弹簧与压板,以及使用具多孔特性的 泡棉为储墨及供墨材料两大类,其中使用具多孔特性的泡棉作为储墨及供墨材料 这类型供墨容器的供墨结构主要是将具有多孔特性的泡棉填塞入供墨容器内,然 后借助泡棉的材料特性与虹吸作用将墨水导引至出墨口供墨。请参阅图1,其是将泡棉装填到供墨容器内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将泡棉12填入供墨容器1的本体11内部时,部份的泡棉12将贴附于本体11的 出墨口 13上以及本体11的底面14上,虽然泡棉12确实可达到储墨、供墨与负 压调节的功效,但是当供墨容器1的_泡棉1进行灌墨时,需先借助一补墨针穿过 泡棉12而将墨水挤压至出墨口 13周围的补墨空间15内,让墨水能由供墨容器1 底部往上填充,使泡棉12能够吸附墨水而达到储墨的目的。又由于现有的供墨容 器11的内部结构设计,使得泡棉12底面需贴附于本体11的出墨口 13始可进行 后续喷墨打印操作,以及该泡棉12底面与本体11的底面13作大面积的平贴接触, 如此当补墨针将墨水注入补墨空间15内所提供的瞬间压力,将因泡棉12吸附墨 水的速度小于补墨给入速度,而使得墨水将沿着泡棉12底面与本体11的底面13 平贴接触的最小阻力的位置流动,以及泡棉12与供墨容器11的内部四周壁面平 贴接触的最小阻力的位置迅速往上流动,最后将由本体ll内部的四周直角处集中 发生墨水溢出外界的情况,进而造成供墨容器1溢墨污染及内部储存墨水不足的 问题,增加供墨容器11通常进行补墨的工作过程的困难度。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缺失的供墨容器,实为目前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墨容器,其借助将挡板围绕设置于本体的 底面,使挡板与本体的多个侧面间具有一间隙,并使出墨口置于挡板所形成的一 补墨槽内,多孔性吸收材设置于容置槽中并与出墨口及挡板相抵顶且部份设置于 该补墨槽内,于进行补墨作业时,设置于补墨槽内的多孔性吸收材将能直接吸附 墨水往上填充,挡板则用以阻挡补注墨水,以防止墨水沿本体的多个侧面溢出, 以解决现有的供墨容器当补墨针将墨水注入其内部补墨空间所提供的瞬间压力, 将因泡棉吸附墨水的速度不够快,而使得墨水沿着本体的底面及与补墨空间接触 的侧面迅速往上流动,进而由本体内部的四周直角处发生墨水溢出外界的情况, 造成供墨容器内部储存墨水不足,需要经常进行补墨等缺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供墨容器,包含盖体;本体,其与盖体连接以形成容置槽,容置槽内具有底面、多个侧面以及设置于底面上的出墨口;挡板,其设置于容置槽内且围绕于本体的底面上;多孔性吸 收材,其设置于容置槽中且与出墨口及挡板相抵顶;其中,挡板与本体的多个侧 面间具有间隙,且多孔性吸收材是部份设置于补墨槽内,于进行补墨作业时,多孔性吸收材能直接吸附墨水往上填充,且补注墨水受挡板阻挡,能抑制墨水沿本 体的多个侧面溢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多孔性吸收材是泡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多孔性吸收材的体积不大于容置槽的体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出墨口的高度是低于挡板的高度。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供墨容器,包含盖 体;本体,其与盖体连接以形成容置槽,容置槽内具有底面、多个侧面以及设置 于底面上的出墨口;挡板,其设置于容置槽内;多孔性吸收材,其设置于容置槽 中且与出墨口及挡板相抵顶。附图说明图1是将泡棉装填到供墨容器内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 (a)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 (b)为图2 (a)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 (c)是于图2 (b)中移除多孔性吸收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 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2(a),其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的立体示意图,并配合参 阅图2 (b),其中图2 (b)是图2 (a)的A-A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 的供墨容器2主要由本体21、盖体22、挡板23以及多孔性吸收材所组成,其中, 盖体22设置于本体21的上方而组装成一盒体结构,并于盒体结构的内部形成一 容置槽211,且容置槽211内具有一底面212、多个侧面213以及设置于底面212 上的一出墨口 214,如图2 (c)所示,使得墨水能由该出墨口 214处进行后续喷 墨打印操作。请再参阅图2 (a),本专利技术的供墨容器2的盖体22具有一补气孔221,, 可使容置槽211与外界相连通,以维持容置槽211内的压力平衡。请参阅图2 (c),其是于图2 (b)中移除多孔性吸收材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所示,挡板23设置于容置槽211内且围绕设置于本体21的底面212上,以形 成一个框体结构,可使出墨口 214置于挡板23所形成的补墨槽231内,且挡板23 与本体21的多个侧面213之间具有一间隙25以及出墨口 214的高度hl是略低于 挡板23的高度h2。于本实施例中,多孔性吸收材可为一泡棉24,但不以此为限,且泡棉24的 体积不大于容置槽211的体积,主要设置于容置槽211中且与出墨口 214及挡板 23的顶部相抵顶,使得部份泡棉24会凹陷至补墨槽231内。请再参阅图2 (a)及图2 (b),当供墨容器2的泡棉24进行灌墨时,需先 借助一补墨针穿过泡棉24而将墨水挤压至出墨口214周围的补墨槽231内,此时 该泡棉24底面略凹陷部分将吸附墨水,虽墨水补注流体速度大于泡棉24吸附墨 水速度,但因该泡棉24底面略凹陷部分直接可与补墨槽231注入墨水相接触吸附, 而该挡板23与容置槽211底面212间具有一高度,且挡板23与泡棉24接触面积 较小,如此注入墨水受到挡板23阻挡,也会集中由该泡棉24底面略凹陷部分直接往上填充,进而减少墨水由与挡板23接触位置的流动,进而能有效阻挡墨水自 容置槽211四侧壁面瞬间溢出,也即当灌墨针将墨水挤压至出墨口 214周围的补 墨槽231内所提供的瞬间压力而使得墨水沿着本体21的底面212快速流动时,可 借助挡板23的阻挡而将墨水限制于补墨槽231中,使得墨水能较集中由该泡棉24 底面略凹陷部分直接往上填充,而达到防止墨水沿本体21内部的四周直角处发生 墨水溢出外界的问题。由于泡棉24与出墨口 214及挡板23的顶部相抵顶,因此部份泡棉24会凹 陷至补墨槽231内,与图1所示的现有的泡棉是与容置槽的底面完全平贴的状况 相较,接触面积变小,再加上挡板23将墨水限制于补墨槽231中,使得墨水能较 集中由该泡棉24底面中间略凹陷部分直接往上填充,不至有发生补墨溢墨污染的 问题,因此供墨容器2的本体21不溢墨,相对可储存墨水量较不受影响,能解决 补墨制程的溢墨问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供墨容器,其是借助将挡板围绕设置于本体的底面,使 出墨口置于挡板所形成的补墨槽内,多孔性吸收材设置于容置槽中并与出墨口及 挡板相抵顶且部份凹陷设置于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墨容器,包含:一盖体;一本体,其与该盖体连接以形成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内具有一底面、多个侧面以及设置于该底面上的一出墨口;一挡板,其设置于该容置槽内且围绕于该本体的该底面上形成一补墨槽;一多孔性吸收材,其设置于该容置槽中且与该出墨口及该挡板相抵顶;其中,该挡板与该本体的该多个侧面间具有一间隙,且该多孔性吸收材部份设置于该补墨槽内,于进行补墨作业时,该多孔性吸收材能直接吸附该墨水往上填充,且该补注墨水受该挡板阻档,能抑制该墨水沿该本体的该多个侧面溢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祥涤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