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具有改进的织针致动凸轮的高规格针织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4592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5:52
特别具有改进的织针致动凸轮的高规格针织机器。该机器包括支撑多个并排织针(2、3)并设置有用于引导织针(2、3)的装置(4)的织针夹具(1)。引导装置(4)包括针织形成通道(5)和滑动通道(6),针织形成通道被界定为紧邻织针夹具(1)的端部(1a)且相互侧向地毗邻,滑动通道被界定在织针夹具(1)上在与织针夹具(1)的端部(1a)隔开的区中并相互侧向地毗邻。织针(2、3)中的每个容纳在对应的针织形成通道(5)中使得其能够纵向地滑动且在其端部中的一个处设置有钩形的头部(2a、3a),该钩形的头部能够在机器的供料或落料处接合供应至织针(2、3)的至少一根织线以形成针织物。织针(2、3)中的每一个在与头部(2a、3a)隔开并布置在滑动通道(6)中的一个中的区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尾部(2b、3b),该至少一个尾部从织针夹具(1)的一表面突出并能够接合由面向织针夹具(1)的该表面的凸轮(9)界定的至少一个路径(7、8)。织针夹具(1)能够沿大体垂直于针织形成通道(5)的纵向延伸部的致动轨线(10)相对于凸轮(9)致动,且路径(7、8)成形为在织针夹具(1)沿致动轨线(10)相对于凸轮(9)致动之后,引起织针(2、3)沿对应的针织形成通道(5)相对于织针夹具(1)的交替滑动。织针(2、3)中的每一个具有沿其延伸部的至少一个弹性折曲部(2d、3d),该至少一个弹性折曲部确定其至少一个尾部(2b、3b)在与织针夹具(1)相对于凸轮(9)的致动方向(11)的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上沿大体平行于织针夹具(1)相对于凸轮(9)的致动轨线(10)的方向相对于织针(2、3)的头部(2a、3a)的偏移,且该至少一个路径(7、8)以大体一致的方式相对于其中织针的头部与其至少一个尾部对准的理想的直线织针的理论致动路径(12)而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特别具有改进的织针致动凸轮的高规格针织机器。该机器包括支撑多个并排织针(2、3)并设置有用于引导织针(2、3)的装置(4)的织针夹具(1)。引导装置(4)包括针织形成通道(5)和滑动通道(6),针织形成通道被界定为紧邻织针夹具(1)的端部(1a)且相互侧向地毗邻,滑动通道被界定在织针夹具(1)上在与织针夹具(1)的端部(1a)隔开的区中并相互侧向地毗邻。织针(2、3)中的每个容纳在对应的针织形成通道(5)中使得其能够纵向地滑动且在其端部中的一个处设置有钩形的头部(2a、3a),该钩形的头部能够在机器的供料或落料处接合供应至织针(2、3)的至少一根织线以形成针织物。织针(2、3)中的每一个在与头部(2a、3a)隔开并布置在滑动通道(6)中的一个中的区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尾部(2b、3b),该至少一个尾部从织针夹具(1)的一表面突出并能够接合由面向织针夹具(1)的该表面的凸轮(9)界定的至少一个路径(7、8)。织针夹具(1)能够沿大体垂直于针织形成通道(5)的纵向延伸部的致动轨线(10)相对于凸轮(9)致动,且路径(7、8)成形为在织针夹具(1)沿致动轨线(10)相对于凸轮(9)致动之后,引起织针(2、3)沿对应的针织形成通道(5)相对于织针夹具(1)的交替滑动。织针(2、3)中的每一个具有沿其延伸部的至少一个弹性折曲部(2d、3d),该至少一个弹性折曲部确定其至少一个尾部(2b、3b)在与织针夹具(1)相对于凸轮(9)的致动方向(11)的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上沿大体平行于织针夹具(1)相对于凸轮(9)的致动轨线(10)的方向相对于织针(2、3)的头部(2a、3a)的偏移,且该至少一个路径(7、8)以大体一致的方式相对于其中织针的头部与其至少一个尾部对准的理想的直线织针的理论致动路径(12)而偏移。【专利说明】特别具有改进的织针致动凸轮的高规格针织机器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具有改进的织针致动凸轮的高规格针织机器。如已知的,针织机器包括织针夹具,织针夹具支撑相互并排地布置并且构成设计为产生针织物的元件的多个织针。织针夹具设置有用于引导织针的装置,其实质上由沿着织针夹具的延伸部相互并排地布置的多个槽或通道构成,每个槽或通道容纳对应的织针,使得织针能够纵向地滑动。在单筒或单床圆形针织机器中,织针夹具由被称为“织针筒”的筒构成,并且容纳织针的槽或通道轴向地界定在筒的侧表面上。在双床圆形针织机器中提供两个织针夹具,其分别由筒,即,织针筒,和被称为“刻度盘”的圆盘构成,圆盘在织针筒上方并同轴于织针筒来布置。在织针筒中,容纳织针的槽或通道类似于单床针织机器地界定在织针筒的侧表面上并且平行于织针筒的轴线来延伸,而在刻度盘中,容纳织针的槽或通道界定在刻度盘内部并且相对于与织针筒轴线重合的刻度盘的轴线径向地延伸。在一些机器中,槽或通道沿着其纵向延伸部分成两部分,分别由界定为紧邻于织针夹具的一端的针织形成通道以及由界定在织针夹具上在从织针夹具的该端部隔开的区中的滑动通道构成。通常,每个织针被容纳在与对应的针织形成通道对准的对应的滑动通道内部,使得其能够纵向地滑动,并且设置有钩形的头部,钩形的头部能够在机器的供料或落料处接合供应至织针的至少一根织线以形成针织物。此外,每个织针在与头部隔开的并布置在滑动通道中的区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尾部,该至少一个尾部从织针夹具的一表面突出并且能够接合由面向织针夹具的此表面的凸轮界定的一个或多个路径。织针夹具可沿着实质上垂直于针织形成通道的纵向延伸部的致动轨线相对于凸轮致动,并且路径成形为由于织针夹具沿着该致动轨线相对于凸轮的致动而引起织针沿着对应的针织形成通道相对于织针夹具的交替滑动。织针沿着对应的针织形成通道的交替滑动包括抽出运动和缩回运动,在抽出运动期间,织针以其头部以及其杆部的一部分从织针夹具的一端抽出,以便将之前形成的针织环释放到其杆部上和/或接合在机器的供料或落料处递送的织线或多根织线,借助于缩回运动,使织针以其头部缩回到织针夹具的端部中以形成新的针织环,产生之前形成的针织环的脱圈,以便产生针织物。如果织针夹具由筒构成,那么面向织针筒的侧表面的织针致动凸轮利用围绕其自己的轴线相对于凸轮的旋转运动来致动。如果相反织针夹具由圆盘形的刻度盘构成,那么织针致动凸轮通常面向刻度盘的位于水平平面上的上表面。在两种情况下,织针夹具沿着其中心布置在织针筒或刻度盘的轴线上的圆形轨线相对于凸轮致动。以相同 申请人:名义的第MI2010A-001974号意大利专利申请公开了特别具有高规格的针织机器,其中滑动通道的数量小于针织形成通道的数量。在该情况下,织针容纳在滑动通道内部的部分轴向地偏移,即,相对于织针容纳在针织形成通道内部的部分侧向地偏移。如果滑动通道的数量等于针织形成通道的数量但是另外的元件横向于织针的杆部布置在滑动通道内部,则相似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引起在任何情况下其相对于织针容纳在针织形成通道内部的部分的轴向偏移。该轴向偏移不排除织针相对于用于针织物的形成的织针夹具的滑动,因为沿着其杆部弹性可弯曲的织针仍然可以弯曲并且适应由于其尾部与由凸轮界定的路径或多个路径的接合而造成的其插入其中并可在其中滑动的针织形成通道和滑动通道之间的未对准。然而,该轴向偏移在形成针织物中可产生缺点,因为织针的头部的运动相对于理想的操作条件提前或延迟,理想的操作条件对应于在常规的针织机器中发生织针不弯曲,即,它们的头部与接合织针的致动凸轮的尾部对准的操作条件。织针的头部的提前的或延迟的运动,通过引起相对于在机器的供料或落料处递送至织针的织线或多根织线的理想的接合条件的提前或延迟,可能引起针织物中的缺陷,这损害生产的制造品的品质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拒绝该制造品。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通过提供特别具有改进的织针致动凸轮的高规格针织机器,使得即使在机器中织针具有相对于接合致动凸轮的尾部侧向地偏移的头部,但获得织针的精确致动来解决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目标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生产高品质的针织制造品的特别具有高规格的针织机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可以以有竞争力的成本制造的特别具有高规格的针织机器。本目标以及将在下文变得更加明显的这些和其他目的通过针织机器实现,其包括织针夹具,该织针夹具支撑并排地布置的多个织针并且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织针的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包括针织形成通道和滑动通道,针织形成通道被界定为紧邻于织针夹具的端部并且相互侧向地毗邻,滑动通道被界定在所述织针夹具上在与织针夹具的所述端部隔开的区中并且相互侧向地毗邻;所述织针中的每一个容纳在对应的针织形成通道中使得其能够纵向地滑动并且在其端部中的一个处设置有钩形的头部,钩形的头部能够在机器的供料或落料处接合供应至织针的至少一根织线以形成针织物;所述织针中的每一个在与所述头部隔开并布置在所述滑动通道中的一个中的区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尾部,该至少一个尾部从所述织针夹具的一表面突出并且能够接合由面向织针夹具的所述表面的凸轮界定的至少一个路径;所述织针夹具沿着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针织形成通道的纵向延伸部的致动轨线相对于所述凸轮是可致动的,并且所述路径成形为使得在织针夹具沿着所述致动轨线相对于所述凸轮致动之后,引起织针沿着对应的针织形成通道相对于所述织针夹具以抽出运动和缩回运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机器,其包括织针夹具(1),所述织针夹具(1)支撑多个并排的织针(2、3)并且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织针(2、3)的引导装置(4),所述引导装置(4)包括针织形成通道(5)和滑动通道(6),所述针织形成通道(5)被界定为紧邻于所述织针夹具(1)的端部(1a)并且相互侧向地毗邻,所述滑动通道(6)被界定在所述织针夹具(1)上在与所述织针夹具(1)的所述端部(1a)隔开的区中并且相互侧向地毗邻;所述织针(2、3)中的每一个被容纳在对应的针织形成通道(5)中使得所述织针(2、3)中的每一个能够纵向地滑动,并且在其端部中的一个处设置有钩形的头部(2a、3a),所述头部(2a、3a)能够在所述机器的供料或落料处接合供应至所述织针(2、3)的至少一根织线以形成针织物;所述织针(2、3)中的每一个在与所述头部(2a、3a)隔开的并布置在所述滑动通道(6)中的一个中的区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尾部(2b、3b),所述至少一个尾部(2b、3b)从所述织针夹具(1)的一个表面突出并且能够接合由面向所述织针夹具(1)的所述表面的凸轮(9)界定的至少一个路径(7、8);所述织针夹具(1)沿着实质上垂直于所述针织形成通道(5)的纵向延伸部的致动轨线(10)相对于所述凸轮(9)可致动,并且所述路径(7、8)成形为在所述织针夹具(1)沿着所述致动轨线(10)相对于所述凸轮(9)致动之后,引起所述织针(2、3)沿着对应的针织形成通道(5)相对于所述织针夹具(1)以抽出运动和缩回运动进行交替滑动,借助于所述抽出运动,所述织针以其头部(2a、3a)以及其杆部(2c、3c)的一部分从所述织针夹具(1)的所述端部(1a)抽出以将之前形成的针织环释放到其杆部(2c、3c)上和/或接合在所述机器的供料或落料处递送的织线或多根织线,借助于所述缩回运动,使所述织针(2、3)以其头部(2a、3a)缩回到所述织针夹具(1)的所述端部中以形成新的针织环,产生之前形成的所述针织环的脱圈以产生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针(2、3)中的每一个具有沿着其延伸部的至少一个弹性折曲部(2d、3d),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折曲部(2d、3d)决定所述至少一个尾部(2b、3b)在与所述织针夹具(1)相对于所述凸轮(9)的致动方向(11)的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上沿着实质上平行于所述织针夹具(1)相对于所述凸轮(9)的所述致动轨线(10)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织针(2、3)的所述头部(2a、3a)的偏移,且所述至少一个路径(7、8)以实质上与所述偏移一致的方式相对于其中织针的头部与其至少一个尾部对准的理想的直线织针的理论致动路径(12)偏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罗纳迪F·罗纳迪T·罗纳迪
申请(专利权)人:桑托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