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3340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6 11:46
提出一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1),其具有第一太阳轮(3a)并具有第二太阳轮(3b),第一和/或第二太阳轮(3a,b)限定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1)的旋转轴线(2),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具有内置件(13),该内置件(13)具有中间区段(14),该中间区段(14)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太阳轮(3a,b)之间并具有用于轴向贴靠在第一太阳轮(3a)上的第一端侧面区段(16a)和用于轴向贴靠在第二太阳轮(3b)上的第二端侧面区段(16b),所述内置件(13)具有承载第一圆柱形外壳区段(17a)的第一对中区段(15a)和承载第二圆柱形外壳区段(17b)的第二对中区段(15b),第一和第二对中区段(15a,b)相对于旋转轴线(2)在轴向上相对于中间区段(14)向外错开地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提出一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1),其具有第一太阳轮(3a)并具有第二太阳轮(3b),第一和/或第二太阳轮(3a,b)限定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1)的旋转轴线(2),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具有内置件(13),该内置件(13)具有中间区段(14),该中间区段(14)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太阳轮(3a,b)之间并具有用于轴向贴靠在第一太阳轮(3a)上的第一端侧面区段(16a)和用于轴向贴靠在第二太阳轮(3b)上的第二端侧面区段(16b),所述内置件(13)具有承载第一圆柱形外壳区段(17a)的第一对中区段(15a)和承载第二圆柱形外壳区段(17b)的第二对中区段(15b),第一和第二对中区段(15a,b)相对于旋转轴线(2)在轴向上相对于中间区段(14)向外错开地布置。【专利说明】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其具有第一太阳轮并且具有第二太阳轮,其中,第一和/或第二太阳轮限定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旋转轴线,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具有内置件,其中,该内置件具有中间区段,其中,该中间区段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太阳轮之间并且具有用于轴向贴靠在第一太阳轮上的第一端侧面区段和用于轴向贴靠在第二太阳轮上的第二端侧面区段,并且其中,所述内置件具有用于使第一太阳轮径向对中的第一圆柱形外壳区段和用于使第二太阳轮径向对中的第二圆柱形外壳区段。
技术介绍
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以许多结构方式包括两个相互轴线平行地相邻布置的太阳轮。这两个太阳轮经常必须能够相互无关被转动。为了能够持久无干扰地实现这种相对扭转,两个太阳轮在轴向方向上相互支撑。该支撑大多通过布置在两个太阳轮之间的中间件实现。例如,文献DE102007040475A1示出具有两个太阳轮的直齿轮差速器,所述太阳轮相互轴线平行地布置。两个太阳轮中的每一个在相互面对的端侧上具有环绕的槽,其中,两个槽共同构成用于中间件的接收部。该中间件一方面使得两个太阳轮能够相对于彼此轴向支撑,并且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两个太阳轮的径向对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出一种能够在加工技术上简单地制成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解决。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或有利的实施方式由从属权利要求、以下说明以及附图得知。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提出一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其优选适用于车辆和/或构造用于车辆。所述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尤其构造成,从车辆的驱动马达分出转矩流、转换该转矩流和/或使其与另一转矩流联合。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构造为直齿轮行星传动装置,其中,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部件优选构造为在端侧环绕地啮合的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太阳轮,其中,第一和第二太阳轮优选相互轴线平行地布置并且限定一旋转轴线。该旋转轴线尤其构造为用于所述两个太阳轮的共同旋转轴线,所述太阳轮相对于该旋转轴线同轴心地布置。所述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优选包括一组第一行星轮和一组第二行星轮,其中,所述行星轮布置得以其对应的旋转轴线位于一与所述旋转轴线隔开间距的分度圆(Teilkreis)上。例如,每组行星轮具有三个、四个或更多个行星轮。第一行星轮布置得以便与第一太阳轮啮合。第二行星轮布置得以便与第二太阳轮啮合。第一和第二行星轮的分度圆可以选择成不同的,但是所述分度圆优选为相同的。此外,所述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包括可以一体式或者多体式地构成的内置件。该内置件具有中间区段,该中间区段在轴向上观察就所述旋转轴线而言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太阳轮之间。该中间区段具有第一端侧面区段和第二端侧面区段,其中,这两个端侧面区段布置得用于轴向贴靠在第一太阳轮上及第二太阳轮上。所述端侧面区段尤其处于一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径向平面中。通过该中间区段,两个太阳轮能够在轴向方向上相互支撑。此外,所述内置件包括第一圆柱形外壳区段和第二圆柱形外壳区段,其中,两个圆柱形外壳区段构造用于使两个太阳轮相对于该内置件径向对中并且由此相对于彼此径向对中。两个圆柱形外壳区段尤其布置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心地布置的圆柱形外壳面上。所述端侧面区段可以构造为环绕的环形面,但是也可能的是,所述端侧面区段仅由这种环形面的部分区段构成。所述圆柱形外壳区段可以构造为环绕的外壳面,但是也可能的是,所述圆柱形外壳区段仅为这种外壳面的面区段。所述圆柱形外壳区段和/或端侧面区段尤其允许太阳轮相对于内置件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提出,所述内置件具有承载所述第一圆柱形外壳区段的第一对中区段和承载所述第二圆柱形外壳区段的第二对中区段。第一和第二对中区段就所述旋转轴线而言在轴向上相对于所述中间区段向外错开地布置。如果将第一端侧面区段和第二端侧面区段看作是围绕中间区段的夹子(Klammer),则第一圆柱形外壳区段和/或第二圆柱形外壳区段在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地或者完全地布置在这个夹子之外。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可见于:太阳轮相对于内置件径向对中并且由此相对于彼此径向对中的功能通过所述对中区段来实施,所述对中区段相对于中间区段伸出地布置。由此,通过内置件实现用于两个太阳轮中的每一个的支承和贴靠肩,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使太阳轮以边缘区域置入到所述支承和贴靠肩中。尤其能够在太阳轮中省去接收结构、例如环绕的槽,如由现有技术已知的那样,从而以这种方式明显简化太阳轮的加工。恰好这种槽在成形技术上难以制造并且常必须通过分开的方法加工。通过这种具有用于太阳轮的、呈对中区段形式的支承和贴靠肩的新式内置件,能够省去太阳轮中的这种接收部并且能够以这种方式节省加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时复杂和/或成本昂贵的加工步骤。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置件构造为环形件。该环形件尤其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心地布置。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纵剖面中,所述环形件具有T形的型廓,其中,所述T的竖立腿部优选径向向外指向并且由所述中间区段构成并且所述T的平放腿部由所述对中区段构成。在这种非常简单的构型中,构造为环形件的内置件既能够实施轴向支撑的功能也能够实施径向对中的功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结构构型中,所述内置件在环绕方向上(尤其理论上)能够自由旋转地布置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中、尤其布置在两个太阳轮之间。这种构型的优点在于,所述内置件在太阳轮负载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避让并且防止太阳轮与内置件卡紧。另一优点是加工简单,因为所述内置件可以作为单独的构件加工并且不进一步增加例如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行星架的复杂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可能的结构上的实现方案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太阳轮分别具有用于轴、尤其用于插接轴的贯通接收部。在两个太阳轮的邻接的区域中每个太阳轮具有一构成所述贯通接收部的端部开口的输出开口。第一及第二对中区段布置在分别对应的输出开口中。尤其地,所述太阳轮在所述输出开口的区域中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纵剖面中具有拐角、尤其具有90度拐角区域,其能够形锁合地安装在内置件中、尤其安装在作为支承和贴靠肩的圆柱形外壳区段和侧面区段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结构上的构造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太阳轮分别具有一用于接收一个或多个轴的套区段以及一径向区段,该径向区段构造为太阳轮的端面齿部的承载体。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所述纵剖面中,从套区段到径向区段的、径向内部的过渡部具有L形的型廓,其中,所述中间区段贴靠在所述L的竖立腿部上并且所述对中区段贴靠在所述L的平放腿部上。特别优选的是,所述太阳轮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行星齿轮传动装置(1),具有第一太阳轮(3a)并且具有第二太阳轮(3b),其中,第一和/或第二太阳轮(3a,b)限定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1)的旋转轴线(2),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具有内置件(13),其中,该内置件(13)具有中间区段(14),其中,该中间区段(14)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太阳轮(3a,b)之间并且具有用于轴向贴靠在第一太阳轮(3a)上的第一端侧面区段(16a)和用于轴向贴靠在第二太阳轮(3b)上的第二端侧面区段(16b),并且其中,所述内置件(13)具有用于使第一太阳轮(3a)径向对中的第一圆柱形外壳区段(17a)和用于使第二太阳轮(3b)径向对中的第二圆柱形外壳区段(17b),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件(13)具有承载所述第一圆柱形外壳区段(17a)的第一对中区段(15a)和承载所述第二圆柱形外壳区段(17b)的第二对中区段(15b),其中,第一和第二对中区段(15a,b)关于所述旋转轴线(2)而言在轴向上相对于所述中间区段(14)向外错开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比尔曼H·马丁尼S·拉达那雷翁德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