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溶解凝血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011668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4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溶解凝血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可溶解凝血酶纳米颗粒具有核壳结构,核为凝血酶,壳为由水溶性直链淀粉-聚赖氨酸的阳离子交联形成的纳米粒子。该核壳结构有利于保持凝血酶的生物活性,在室温下稳定保存,具有缓释功能,药物作用时间长,进入体内不容易被降解,经济安全。本发明专利技术优选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50~250nm,可更好地保持凝血酶的生物活性,进一步提高纳米凝血酶的稳定性及缓释功能。而为了更好地提高纳米凝血酶的稳定性及缓释功能,纳米凝血酶的包封率优选为50~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溶解凝血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通过点击化学合成直链淀粉?聚赖氨酸纳米颗粒;(2)将直链淀粉?聚赖氨酸纳米颗粒加入到乙酸水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直链淀粉?聚赖氨酸乙酸水溶液;(3)将凝血酶加入至pH6.0~8.0缓冲液中,搅拌溶解,形成凝血酶缓冲溶液;(4)将凝血酶缓冲溶液加入到直链淀粉?聚赖氨酸乙酸水溶液中,加入交联剂至质量浓度为0.01~0.10%,升温至30~50℃,以100~8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20~60分钟,将其倾倒入至液体石蜡中,搅拌,再加入分散剂至质量浓度为1~10%,以300~1500转/分钟的速度高速搅拌2~8小时进行乳化,得到乳化液;(5)向步骤(4)所得乳化液中加入交联剂至交联剂质量浓度为0.5~5.0%,搅拌20~60分钟,使其分散均匀,置于30~50℃水浴中进行交联8~12小时,将产物冷却至室温,取出,进行过滤;(6)过滤物用丙酮洗涤,使得丙酮表面无漂浮油斑,即得凝胶状半透明纳米微粒;再以乙醇洗涤脱水,即得固态纳米微球;(7)将固态纳米微球在10~40℃温度下真空干燥,得到可溶解凝血酶纳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汝福庄宝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