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装配用小车,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设在底部的轮子,还包括一个长方形框架,所述框架的两端设有导向销,所述框架的一端设有踏板,所述框架设有一根与所述框架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伸出所述框架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轮胎限位板,所述轮胎限位板的左侧设有斜板,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同一端的斜板之间设有防松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一种装配小车无法保证各种乘用车车型混线装配时,将装配线上的乘用车移动到其它工位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装配用小车,涉及汽车制造
;包括设在底部的轮子,还包括一个长方形框架,所述框架的两端设有导向销,所述框架的一端设有踏板,所述框架设有一根与所述框架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伸出所述框架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轮胎限位板,所述轮胎限位板的左侧设有斜板,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同一端的斜板之间设有防松装置;本技术可以解决一种装配小车无法保证各种乘用车车型混线装配时,将装配线上的乘用车移动到其它工位的问题。【专利说明】乘用车装配用小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是一种乘用车装配用小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造企业里,乘用车装配过程中,需将正在装配的乘用车移动到不同的工位进行装配,现有的做法是将装配小车支撑起乘用车底盘的横梁再通过动力装置来拖动乘用车行进,但是由于不同车型乘用车的横梁高度和位置不一致,导致这种乘用车移动方式无法通用,不能适应各种车型在同一装配线混线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装配用小车,它可以解决一种装配小车无法保证各种乘用车车型混线装配时,将装配线上的乘用车移动到其它工位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乘用车装配用小车,包括设在底部的轮子,还包括一个长方形框架,所述框架的两端设有导向销,所述框架的一端设有踏板,所述框架设有一根与所述框架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伸出所述框架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轮胎限位板,所述轮胎限位板的左侧设有斜板,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同一端的斜板之间设有防松装置。以上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是:所述防松装置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转轴上的卡板,所述卡板的另一端设有缺口,所述卡板的自由端设有“L”型安全钩,所述安全钩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卡板上,其另一端卡接在一个伸进所述卡板的缺口的卡销上。进一步的:所述踏板的外角部设有拖钩。进一步的:所述斜板靠近所述轮胎限位板的一端低于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斜板的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长槽,所述卡销设在所述长槽内。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乘用车装配用小车由安装在小车上的一根转轴连接二块活动轮胎限位板,实现乘用车的拖动和下线,操作简便,安全可靠;2、本技术乘用车装配用小车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乘用车装配用小车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乘用车装配用小车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如图f图2所示,一种乘用车装配用小车,包括设在底部的四个轮子4,还包括一个长方形框架3,框架3的两端设有导向销1,框架3的一端设有一块长方形的踏板2,踏板2的外角部设有拖钩9 ;框架3的中部设有一根与框架3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的水平的转轴10,转轴10伸出框架3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长方形的轮胎限位板8,轮胎限位板8的左侧设有斜板11,斜板11靠近轮胎限位板8的一端低于另一端,斜板11的外侧设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设有长槽13,卡销5设在长槽13内;转轴10的一端与同一端的斜板11之间设有防松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端铰接在转轴10上的卡板7,卡板7的另一端设有供卡销5进入的缺口,卡板7的自由端设有“L”型的安全钩6,安全钩6的一端铰接在卡板7上,其另一端卡接在一个伸进所述卡板7的缺口的卡销5上。使用时,先将小车的轮胎限位板8扳到工作位置,此时斜板11和轮胎限位板8形成一个“V”型槽,卡板7处于水平位置,卡销5推入卡板7的缺口,安全钩6扣住卡销5,以防松脱,此时再将待装配的乘用车通过吊具吊到本小车上,使乘用车的两个前轮放在斜板11和轮胎限位板8形成的“V”的位置,再由驱动装置通过拖钩9拖动本小车并带动乘用车按规定的节拍前进;乘用车装配完成后,将安全钩6松开,再将卡销5推出卡板7的缺口,此时卡板7在重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一个角度后,此时轮胎限位板8与斜板11形成一个斜面,乘用车前轮脱离小车降落到地面,并将小车向前推离乘用车,至此,一个工作循环结束。【权利要求】1.一种乘用车装配用小车,包括设在底部的轮子(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长方形框架(3),所述框架(3)的两端设有导向销(1),所述框架(3)的一端设有踏板(2),所述框架(3 )设有一根与所述框架(3 )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的转轴(10 ),所述转轴(10 )伸出所述框架(3)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轮胎限位板(8),所述轮胎限位板(8)的左侧设有斜板(11),所述转轴(10)的一端与同一端的斜板(11)之间设有防松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装配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装置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转轴(10)上的卡板(7),所述卡板(7)的另一端设有缺口,所述卡板(7)的自由端设有“L”型安全钩(6),所述安全钩(6)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卡板(7)上,其另一端卡接在一个伸进所述卡板(7 )的缺口的卡销(5 )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装配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2)的外角部设有拖钩(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装配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11)靠近所述轮胎限位板(8)的一端低于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乘用车装配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11)的外侧设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设有长槽(13),所述卡销(5)设在所述长槽(13)内。【文档编号】B62D65/18GK203612102SQ201320841436【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专利技术者】苏相三, 潘立铭 申请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相三,潘立铭,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