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9775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9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包括有设在盖板顶部的盖板顶梁,其中,盖板顶梁的下部设有预紧钢索,预紧钢索两端分别与盖板顶梁的两端连接,预紧钢索上设有拉紧装置,拉紧装置通过牵拉预紧钢索对盖板顶梁施加一预应力使盖板顶梁中部向上隆起。施加的预应力有效地抵消掉一部分盖板重量,防止盖板顶梁1被盖板重量压垮,造成不能自我恢复的变形。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在盖板顶梁与盖板底梁之间设有第一分力臂和第二分力臂,第一分力臂及第二分力臂与盖板两侧等间距布置,因为盖板两侧设置了竖向梁,这两根竖向梁与第一分力臂及第二分力臂一起组成了盖板顶梁与盖板底梁之间的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对盖板顶梁施加预应力,防止盖板顶梁变形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包括有设在盖板顶部的盖板顶梁,其中,盖板顶梁的下部设有预紧钢索,预紧钢索两端分别与盖板顶梁的两端连接,预紧钢索上设有拉紧装置,拉紧装置通过牵拉预紧钢索对盖板顶梁施加一预应力使盖板顶梁中部向上隆起。施加的预应力有效地抵消掉一部分盖板重量,防止盖板顶梁1被盖板重量压垮,造成不能自我恢复的变形。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在盖板顶梁与盖板底梁之间设有第一分力臂和第二分力臂,第一分力臂及第二分力臂与盖板两侧等间距布置,因为盖板两侧设置了竖向梁,这两根竖向梁与第一分力臂及第二分力臂一起组成了盖板顶梁与盖板底梁之间的支撑。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对盖板顶梁施加预应力,防止盖板顶梁变形的优点。【专利说明】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车上盖板上的缓冲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车辆越来越多,为应对运输车造成的污染,由于路面存有污染,高速行驶载重汽车轮胎辗压路面上的污染物颗粒瞬间,瞬间产生高压应压力,便会短促爆炸而裂变产生大量细微尘埃,扩散到空气中,漂浮长时间无法回落地面而污染空气,这就是PM2.5;因此,这些污染物颗粒是形成城市雾霾的主要起因,为了治本;每辆运输车都配需有顶盖。安装在运输车上的顶盖需要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这就需要盖板一采用金属制备,质量比较大。当顶盖打开时,顶盖从车顶横梁上移开,缺少了车顶横梁的支撑,顶盖的重量会对自身造成很大的压力,即使是金属做的骨架,也有可能在应力集中之处弯曲。如果金属顶盖安装在车箱较长的运输车上,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当顶盖落下时,应力集中于处于上部的盖板梁上,尤其是盖板梁中部受力最大,难以承受盖板本身的重量,易向下弯曲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对盖板顶梁施加预应力,防止盖板顶梁变形的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包括有设在盖板顶部的盖板顶梁,其中,盖板顶梁的下部设有预紧钢索,预紧钢索两端分别与盖板顶梁的两端连接,预紧钢索上设有拉紧装置,拉紧装置通过牵拉预紧钢索对盖板顶梁施加一预应力使盖板顶梁中部向上隆起。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该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包括有设在盖板底部的盖板底梁,盖板顶梁与盖板底梁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分力臂,且分力臂一端与盖板顶梁顶接固定,另一端与盖板底梁固定连接。上述的分力臂顶部设置有顶接头,顶接头为弹性件。上述的分力臂数量为两个,即第一分力臂和第二分力臂,第一分力臂及第二分力臂与盖板两侧等间距布置。上述的拉紧装置包括有第一拉紧器和第二拉紧器,第一拉紧器固定在第一分力臂上,第二拉紧器固定在第二分力臂上,第一拉紧器对预紧钢索施加朝向第二拉紧器方向的力,第二拉紧器对预紧钢索施加朝向第一拉紧器方向的力。上述的预紧钢索一端固定在盖板顶梁的一端,且该预紧钢索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拉紧器和第二拉紧器后,固定在盖板顶梁的另一端。上述的第一拉紧器位于第一分力臂靠近盖板底梁的一端,相应地,第二拉紧器位于第二分力臂靠近盖板底梁的一端。上述的盖板顶梁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耳,预紧钢索穿过固定耳并与固定耳固定连接。上述的盖板顶梁为工字钢梁。上述的预紧钢索为预应力钢丝束或钢绞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包括有设在盖板顶部的盖板顶梁,其中,盖板顶梁的下部设有预紧钢索,预紧钢索两端分别与盖板顶梁的两端连接,预紧钢索上设有拉紧装置,拉紧装置通过牵拉预紧钢索对盖板顶梁施加一预应力使盖板顶梁中部向上隆起。施加的预应力有效地抵消掉一部分盖板重量,防止盖板顶梁I被盖板重量压垮,造成不能自我恢复的变形。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在盖板顶梁与盖板底梁之间设有第一分力臂和第二分力臂,第一分力臂及第二分力臂与盖板两侧等间距布置,因为盖板两侧设置了竖向梁,这两根竖向梁与第一分力臂及第二分力臂一起组成了盖板顶梁与盖板底梁之间的支撑。因此,它们最好等间距分布,各杆件之间受力均衡。分力臂顶部设置有顶接头,顶接头为弹性件。因为在盖板顶梁受力弯曲时,是盖板顶梁的中部上凸或下凹,这需要与盖板顶梁中部连接的第一分力臂及第二分力臂不能完全刚性,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否则盖板顶梁的受力会由第一分力臂及第二分力臂传递到盖板底梁,而盖板底梁的设计不足以支撑如此强大的力。盖板顶梁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耳,预紧钢索穿过固定耳并与固定耳固定连接。预紧钢索通过固定耳与盖板顶梁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对盖板顶梁施加预应力,防止盖板顶梁变形的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盖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2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2的C部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图标号说明:盖板顶梁1、盖板底梁11、预紧钢索2、拉紧装置3、第一拉紧器31、第二拉紧器32、分力臂4、顶接头4a、第一分力臂41、第二分力臂42、固定耳5。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包括有设在盖板顶部的盖板顶梁1,其中,盖板顶梁I的下部设有预紧钢索2,预紧钢索2两端分别与盖板顶梁I的两端连接,预紧钢索2上设有拉紧装置3,拉紧装置3通过牵拉预紧钢索2对盖板顶梁I施加一预应力使盖板顶梁I中部向上隆起。实施例中,该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包括有设在盖板底部的盖板底梁11,盖板顶梁I与盖板底梁11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分力臂4,且分力臂4 一端与盖板顶梁I顶接固定,另一端与盖板底梁11固定连接。实施例中,分力臂4顶部设置有顶接头4a,顶接头4a为弹性件。实施例中,分力臂4数量为两个,即第一分力臂41和第二分力臂42,第一分力臂41及第二分力臂42与盖板两侧等间距布置。实施例中,拉紧装置3包括有第一拉紧器31和第二拉紧器32,第一拉紧器31固定在第一分力臂41上,第二拉紧器32固定在第二分力臂42上,第一拉紧器31对预紧钢索2施加朝向第二拉紧器32方向的力,第二拉紧器32对预紧钢索2施加朝向第一拉紧器31方向的力。实施例中,预紧钢索2 —端固定在盖板顶梁I的一端,且该预紧钢索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拉紧器31和第二拉紧器32后,固定在盖板顶梁I的另一端。实施例中,第一拉紧器31位于第一分力臂41靠近盖板底梁11的一端,相应地,第二拉紧器32位于第二分力臂42靠近盖板底梁11的一端。实施例中,盖板顶梁I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耳5,预紧钢索2穿过固定耳5并与固定耳5固定连接。实施例中,盖板顶梁I为工字钢梁。实施例中,预紧钢索2为预应力钢丝束或钢绞线。本专利技术的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是一种预先在盖板顶梁上施加一向上的力,使盖板顶梁向上拱起,在盖板放下时,盖板本身的重量都集中在盖板顶梁上,由于盖板顶梁预先被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能部分抵消盖板本身的重力,以此来保证盖板顶梁不会因盖板重力被压折。本专利技术盖板顶梁I的下部设有预紧钢索2,预紧钢索2两端分别与盖板顶梁I的两端连接,预紧钢索2上设有拉紧装置3,拉紧装置3通过牵拉预紧钢索2对盖板顶梁I施加一预应力使盖板顶梁I中部向上隆起。盖板顶梁1、预紧钢索2与拉紧装置3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自锁预应力缓冲装置,包括有设在盖板顶部的盖板顶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顶梁(1)的下部设有预紧钢索(2),所述的预紧钢索(2)两端分别与盖板顶梁(1)的两端连接,所述的预紧钢索(2)上设有拉紧装置(3),所述的拉紧装置(3)通过牵拉预紧钢索(2)对盖板顶梁(1)施加一预应力使盖板顶梁(1)中部向上隆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佳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雪隆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