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51824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5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其包括油底壳本体;以及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安装在所述油底壳本体内并与该油底壳本体为断续的点焊连接,且所述挡油板纵向设有一个或多个缓冲筋。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挡油板与油底壳本体的点焊连接,减小了焊接应力,并且通过在挡油板的纵向上设置缓冲筋,使得增加了挡油板的横向柔度,减小了焊接后的拉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其包括油底壳本体;以及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安装在所述油底壳本体内并与该油底壳本体为断续的点焊连接,且所述挡油板纵向设有一个或多个缓冲筋。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挡油板与油底壳本体的点焊连接,减小了焊接应力,并且通过在挡油板的纵向上设置缓冲筋,使得增加了挡油板的横向柔度,减小了焊接后的拉应力。【专利说明】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组件。
技术介绍
油底壳位于发动机的下部,其作用是封闭曲轴箱来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油底壳内部装有挡油板,以避免柴油机颠簸时造成的油面震荡激溅,并有利于润滑油杂质的沉淀。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冲压式的油底壳,一般将挡油板直接焊接到油底壳。挡油板设置有小圆角翻边或不设置翻边,挡油板横向宽度比油底壳内腔宽度偏小或一样以方便放入油底壳,挡油板没有筋或做的是横向加强筋从而增加刚度。挡油板焊接到油底壳后会产生焊接热应力和焊接拉应力,从而使得油底壳的强度得以减弱,而且在机油撞击挡油板时会给油底壳焊缝增加额外载荷,导致油底壳焊缝处拉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通过提出一种新型的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来减小焊接后产生的拉应力以及机油冲击传递到焊缝的力,从而增加油底壳组件的可靠性。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其包括油底壳本体以及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安装在所述油底壳本体内并与该油底壳本体为断续的点焊连接,且所述挡油板纵向设有一个或多个缓冲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油板的横向宽度略大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腔宽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油板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大圆角翻边。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大圆角翻边中,圆弧半径介于IOmm至30mm之间,翻边角度介于90°至95°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使得挡油板与油底壳本体之间为断续的点焊连接,从而减小了焊接后产生的拉应力以及机油冲击传递到焊缝的力,并且通过在挡油板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纵向的缓冲筋从而增加挡油板横向的柔度,以进一步减小挡油板焊接到油底壳本体的焊接拉应力以及减小机油冲击传递到焊缝的力,提高了油底壳组件的可靠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油底壳组件的正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K-K线截取的油底壳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油底壳组件的另一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油底壳组件,11-挡油板,12-油底壳本体,13-缓冲筋,14-翻边,A-焊点,B-焊点,H横向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油底壳组件I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油底壳组件I包括挡油板11和油底壳本体12。所述挡油板11安装在油底壳本体12内并与该油底壳本体12为断续的点焊连接。其中图1和图2中显示了一部分断续的焊点A和B,应当说明的是,该焊点位置仅仅是示例性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挡油板和油底壳本体的尺寸来选择多个断续的焊点。由于挡油板11与油底壳本体12之间为点焊连接,因此减小了焊接应力。参考图3,挡油板11纵向设有多个纵向的缓冲筋13,在本实施例中为靠近挡油板的两个横向端部的两个纵向的缓冲筋。该缓冲筋13的作用是增加了挡油板11横向的柔度,能够减小挡油板11焊接到油底壳本体12的焊接拉应力以及机油冲击传递到焊缝的力,从而增加了油底壳组件I的可靠性。进一步地,从图3中可以看到,挡油板11横向宽度H比油底壳本体12的内腔宽度稍大,从而使得挡油板11压装进油底壳本体12时相互间产生压应力,抵消掉部分焊接拉应力。此外,挡油板11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大圆角翻边14。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端部上都设有大圆角的翻边1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翻边14的圆弧半径介于10-30mm之间,优选地为20-30mm之间。翻边角度为90°至95°之间。该翻边14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该翻边与挡油板的侧面相接触,具有一定程度的定位作用,以将翻边14定位在油底壳本体11的合适位置上,另一方面该翻边14对机油的冲击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提高了油底壳组件的耐用性。前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穷尽本专利技术,或者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底壳本体;以及 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安装在所述油底壳本体内并与该油底壳本体为断续的点焊连接,且所述挡油板纵向设有一个或多个缓冲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的横向宽度略大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腔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大圆角翻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圆角翻边中,圆弧半径介于IOmm至30mm之间,翻边角度介于90°至95°之间。【文档编号】F01M11/00GK103790671SQ201310752074【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专利技术者】梁德浦, 王羽, 向本杰, 李湘华, 刘益军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德浦王羽向本杰李湘华刘益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