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过载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4253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液过载保护装置,包括牵引滑块及缓冲液压垫;油箱及供油管路;减压阀门和供气电磁阀;与缓冲液压垫连通的过载保护装置本体;其特点是: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本体中部、右部和左部分别形成受压腔、活塞腔和背压腔;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本体由位于中部的主阀部件、位于右部的供油控制部件、位于左部的过载保护部件和设置在主阀部件上的微动开关组成;其中,主阀部件包括主阀、平衡活塞;微动开关中的开关活塞杆与平衡活塞杆部接触连接;供油控制部件包括活塞柱;过载保护部件包括抵靠在平衡活塞左侧的弹簧座和卸荷压力调节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可调节弹簧作为控制卸荷压力,结构简单且反应快精度高,同时能容易调节弹簧行程压力。(*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冲压压力机过载保护的气液过载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压力机是一种用于金属成型的机械,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许多原因使滑块的工作压力超出允许范围如压力机选用不当,模具调整不正确,坯料重叠,材料强度提高;由此不仅使模刃变钝,并且一旦有异物落入模膛中时,会引起设备损坏和人身伤残事故的发生。为防止上述问题的产生,通常做法是限制模块的工作压力。现有技术过载保护装置的机构是在牵引滑块下装有一个缓冲液压垫,内部液压油连通过载保护装置的受压腔,由油泵注入一定预压力的液压油;卸荷压力背压腔内可充有液压油(连通液压垫)或充有压缩空气,平衡活塞使背压腔与受压腔分隔开,利用左右受力面积不同控制卸荷压力大小。现有技术过载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过载动作发生时,液压垫内油压升高,造成背压腔压力随之升高,超过设定值时,过载保护装置背压腔泄油,溢流阀平衡活塞左移,液压垫内高压油经卸荷回路注入油箱;复位时,重新启动油压泵注入预压力液压油。上述现有技术过载保护装置虽然能通过限制模块的工作压力以达到过载保护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是1.由于现有技术使用的是卸荷压力控制,若使用油压卸荷压力的方式,则需要外加油泵;不仅油泵价格高,并且还需要二次泄油,先是背压腔泄油降压,然后活塞左移,油垫卸荷,动作速度慢,大量的液压介质会增大系统重量,全液体回路系统动作时间长;若由压缩空气设定卸荷压力的方式,由于气压控制卸荷压力需要准确的供气压力,需要外加空气压力调压阀,保证准确的空气压力(0.3\0.4\0.5MPa其一),但一般压机工厂里气源压力不恒定,需为每一个设备安装独立压力调压阀,操作不灵活;更重要的是当设计卸荷压力与实际压力存在差异时,液压或气压控制还需附加弹簧力补偿,但因为此弹簧刚度小,很难保证压力完全一致;复位时,要重新启动油压泵注入预压力液压油。复位时间长。2.由于现有技术使用的是压力油泵,而压力油泵不仅价格贵,并且体积大,只能独立安装,由此不仅安装麻烦,并且结构分散系统重量大,增加了占地面积与空间。3.由于现有技术过载保护装置中受压腔与背压腔直接由平衡活塞分隔开,由此要求活塞与阀体内壁的配合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不仅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并且装配工艺高,由此增加了生产的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气液过载保护装置,它不仅具有保护压力机及其模具在冲压作业中受过载而不被损坏,并且具有反应速度快且动作精度高的特点,同时安装位置灵活成本低,与实际压力相吻合,易于调节卸荷压力。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液过载保护装置,包括牵引滑块,设置在牵引滑块下的缓冲液压垫;为缓冲液压垫供油的油箱及其供油管路;用以压缩空气的减压阀门、供气电磁阀;与缓冲液压垫连通的过载保护装置本体;其特点是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本体中部、右部和左部分别形成受压腔、活塞腔和背压腔;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本体由位于中部的主阀部件、位于右部的供油控制部件、位于左部的过载保护部件和设置在主阀部件上的微动开关组成。在上述的气液过载保护装置中,其中,所述的主阀部件设置在过载保护装置本体中部的受压腔中,由安置在挡块处的主阀、位于主阀左侧的平衡活塞和位于主阀右侧的单向阀组成;在受压腔中还形成一卸油腔通路,在该卸油腔通路中设置一与油箱连通的卸荷回油管。在上述的气液过载保护装置中,其中,所述的微动开关设置在过载保护装置本体外,该微动开关由两组触点、一开关活塞杆和一弹簧组成,该开关活塞杆穿插在两组触点中,开关活塞杆的一端与平衡活塞的杆部接触连接,另一端与弹簧接触连接。在上述的气液过载保护装置中,其中,所述的供油控制部件设置在过载保护装置本体右部的活塞腔中,包括位于活塞腔中的活塞柱,该活塞柱将活塞腔分隔为一与供气电磁阀连接相通的气动加压油泵进气口和一与油箱连通的L形油腔,油腔中设置一供油单向阀。在上述的气液过载保护装置中,其中,所述的供油控制部件中的L形油腔供油单向阀下连接一供油供油过滤器。在上述的气液过载保护装置中,其中,所述的位于左部的过载保护部件设置在过载保护装置本体左部的背压腔中,由抵靠在平衡活塞左侧的弹簧座和设置在弹簧座中的卸荷压力调节弹簧组成。在上述的气液过载保护装置中,其中,所述的弹簧座呈开口向左的凹形,所述的卸荷压力调节弹簧的一端抵卡在弹簧座的凹形内。在上述的气液过载保护装置中,其中,在所述的油箱的供油管路上设置一供油复位阀。在上述的气液过载保护装置中,其中,在所述的油箱上端设置一密封装置,油箱上端适当部位设置一加油口,在油箱下部适当部位设置一出油口。本技术气液过载保护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技术采用可调节弹簧作为控制卸荷压力,不仅简化了结构,并且扩大供气压力范围(0.3Mpa~0.5MPa),同时能够比较容易调节弹簧行程压力,使调节弹簧与实际压力相吻合;2.本技术由于采用一体式气动加压油泵,不仅成本低,并且安装位置灵活,既可直接安装在滑块上,也可与油箱一起安装在机身上,如可纵向安装于溢流阀体右端,从而有效地节省了空间位置,使整个专利技术外形为一紧凑的长方体;3.本技术由于将位于背压腔与受压腔间的平衡活塞的左边增加了密封的弹簧座,该弹簧座与平衡活塞由于受两边压力而实际上始终紧贴一起,弹簧座的设置不仅使装配工艺大大降低,并且更易于调节卸荷压力弹簧行程。4.本技术由于弹簧座和可调节弹簧的设置,不仅反应速度快,并且动作精度高,卸荷油压可控制在设定压力的10%以内;5.本技术由于采用一体式结构,不仅结构紧凑体积小且重量轻,并且安装方便且操作简单。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对本技术气液过载保护装置的一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图1是本技术气液过载保护装置的原理及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气液过载保护装置与滑块结合的安装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气液过载保护装置与油箱结合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气液过载保护装置正常运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气液过载保护装置过载动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气液过载保护装置压力下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它们是本技术气液过载保护装置的原理、分解和与滑块结合或与油箱结合的安装示意图。本技术气液过载保护装置包括牵引滑块1及其设置在牵引滑块1下的缓冲液压垫11;为缓冲液压垫11供油的油箱2及其供油管路21和设置在供油管路21上的供油复位阀22;用以压缩空气的减压阀门31及其供气电磁阀32;与缓冲液压垫11连通的过载保护装置本体4。请参见图1所示,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本体4中的主阀部件41设置在过载保护装置本体4中部的受压腔401中。主阀部件41由安置在本体4中挡块413处的主阀411、位于主阀411左侧的平衡活塞412和位于主阀411右侧的单向阀414组成;在受压腔401中还形成一卸油腔通路415,在该卸油腔通路415中设置一与油箱2连通的卸荷回油管416。所述的微动开关5与主阀部件41相对应地设置在过载保护装置本体4外;微动开关5有两组触点51-52和53-54、一开关活塞杆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过载保护装置,包括:    牵引滑块(1),设置在牵引滑块(1)下的缓冲液压垫(11);    为缓冲液压垫(11)供油的油箱(2)及其供油管路(21);    用以压缩空气的减压阀门(31)、供气电磁阀(32);    与缓冲液压垫(11)连通的过载保护装置本体(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本体(4)中部、右部和左部分别形成受压腔(401)、活塞腔(402)和背压腔(403);所述的过载保护装置本体(4)由位于中部的主阀部件(41)、位于右部的供油控制部件(42)、位于左部的过载保护部件(43)和设置在主阀部件(41)上的微动开关(5)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国
申请(专利权)人:威思威璐精机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