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2979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使捕捉部件可提高VOC的捕捉能力并使其稳定性良好地设置。一种车辆用座椅,座椅结构部件具有覆盖座椅结构部件的表皮材料(6S)和可捕捉甲醛等挥发性化合物的捕捉部件(40),其中,通过对座椅结构部件在非密闭状态下覆盖表皮材料(6S),使空气可以在座椅内外流通,并且,将面状的捕捉部件(40)设置在面对座椅内侧的表皮材料(6S)的背面侧而可捕捉空气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使捕捉部件可提高VOC的捕捉能力并使其稳定性良好地设置。一种车辆用座椅,座椅结构部件具有覆盖座椅结构部件的表皮材料(6S)和可捕捉甲醛等挥发性化合物的捕捉部件(40),其中,通过对座椅结构部件在非密闭状态下覆盖表皮材料(6S),使空气可以在座椅内外流通,并且,将面状的捕捉部件(40)设置在面对座椅内侧的表皮材料(6S)的背面侧而可捕捉空气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专利说明】车辆用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捕捉部件(可捕捉甲醛等挥发性化合物的面状部件)的车辆用座椅。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车辆用座椅,公知有专利文献I公开的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具有座椅结构部件(座垫、座椅靠背)和捕捉部件。捕捉部件为无纺布,浸溃有可捕捉甲醛等挥发性化合物的药剂(捕捉剂)。公知技术中,在仪表板的对面位置设置车辆用座椅。而且从仪表板的空调将空气吹向车辆用座椅,但此时空气中有时会包含甲醛等挥发性化合物(臭气成分)。因此,公知技术中,在座垫的下面(面对车厢地板的一侧的面)安装捕捉部件。而且通过将空调的空气导向座垫和车厢地板之间,用座椅靠背下面的捕捉部件可以捕捉(除臭)挥发性化合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 - 327980号公报但是,在公知技术中,捕捉部件设置于座垫的下面并露出于外部。由此,由于与其它部件的接触等而捕捉部件破损,为稳定性稍微不足的结构。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为越是使捕捉部件大型化来提高捕捉性能,越增加捕捉部件的外部露出的结构(与提高捕捉性能稍微不合适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创立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使捕捉部件可以提高VOC的捕捉能力,并使其稳定性良好地设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车辆用座椅具备至少包含框架部件及座垫材料的座椅结构部件。而且,座椅结构部件具有覆盖座椅结构部件的表皮材料和可捕捉挥发性化合物的捕捉部件。这种座椅结构中,优选为使捕捉部件可以提高VOC的捕捉能力,并使其可以稳定性良好地设置。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座椅结构部件在非密闭状态下覆盖表皮材料,使空气可以在座椅内外流通。而且,将面状的捕捉部件设置在面对座椅内侧的表皮材料的背面侧而可捕捉空气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表皮材料的背面侧设置捕捉部件(通过避免外部露出),能够极力避免由于与其它部件的接触造成的破损。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座椅内外空气可以流通,因此,使捕捉部件大型化等,能够增大挥发性化合物的捕捉量(为适合提高捕捉性能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车辆用座椅,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车辆用座椅,上述表皮材料缝合多个表皮片而形成。因此,设为可利用缝合将捕捉部件安装在表皮材料背面的表皮片的结构,由此,成为捕捉部件相对于表皮材料的安装稳定性优异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车辆用座椅,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或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车辆用座椅中,座椅结构部件为座椅靠背,在车辆用座椅的后方配置与车辆用座椅不同的其它部件。而且,在座椅后部的表皮材料背面配置面状的缓冲部件,缓和相对车辆用座椅后面的由其它部件的碰撞造成的冲击。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将缓冲部件呈口袋状地安装于表皮材料背面,并且在缓冲部件的表面或背面设置捕捉部件。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稳定性良好地相对缓冲部件安装捕捉部件,并且,能够更可靠地缓和相对于车辆用座椅后面的由其它部件的碰撞造成的冲击。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车辆用座椅,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或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车辆用座椅中,其特征在于,座椅结构部件为座垫。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车辆用座椅,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或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车辆用座椅中,其特征在于,座椅结构部件为座椅靠背。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车辆用座椅,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或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车辆用座椅中,其特征在于,挥发性化合物包含甲醛。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使捕捉部件可以提高VOC的捕捉能力,并能够使其稳定性良好地设置。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能够使捕捉部件更稳定性良好地设置。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能够提高车辆用座椅的性能,同时稳定性良好地安装捕捉部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图2是框架部件局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框架部件局部的侧面图;图4是从后面观察表皮材料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V — V线剖面图;图6是捕捉部件的剖面图;图7是变形例的表皮材料局部的剖面图,Ca)是变形例I的图,(b)是变形例2的图,(C)是变形例3的图;图8是实施例2的捕捉部件局部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乙醛的捕捉试验的结果的图。标号说明2车辆用座椅4座垫6座椅靠背8头枕6P座垫材料6F框架部件6S表皮材料10托架部12金属线14安装部30缓冲部件40捕捉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9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图中,适当地,在车辆用座椅前方标注符号F,在车辆用座椅后方标注符号B,在车辆用座椅上方标注符号UP,在车辆用座椅下方标注符号DW。图1的车辆用座椅2具有座垫4、可起倒地与座垫4连结的座椅靠背6、及设置于座椅靠背6上的头枕8。这些座椅结构部件分别具有构成座椅骨架的框架部件(4F、6F、8F)、构成座椅外形的座垫材料(4?、6?、8?)、及被覆在座垫材料上的表皮材料(45、65、8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厢(省略图示)的前方位置设置车辆用座椅2,并且可以在车厢的后方位置设置其它的车辆用座椅(省略图示)。但是,在这种结构中,从维持车厢的舒适性等观点出发,希望极力去除车厢内的空气中所包含的甲醒等挥发性化合物(VO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6具有上述的结构(6F、6P、6S)、缓冲部件30、及捕捉部件40。而且,虽然用捕捉部件40捕捉车厢内的V0C,但此时,希望使捕捉部件40能够提高捕捉能力并能够使其稳定性良好地设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后述的结构,使捕捉部件40能够提高VOC的捕捉能力,并使其稳定性良好地设置。以下,对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框架部件6F (拱形的框部件)具有上部框架6a、一对侧部框架6b、下部框架6c、倾斜轴R、后述的托架部10 (参照图2)。`上部框架6a为构成座椅上部的部件(从正面看为近似倒U字状),具有设置部6d。设置部6d为在座椅宽度方向长的平板部件,能够在上部框架6a的下部(侧部框架6b的上方)桥接状地安装。另外,一对侧部框架6b分别为构成座椅侧部的平板部件,安装于上部框架6a的下端。而且,倾斜轴R为成为座椅靠背6起倒动作时的旋转中心的棒状部件,在座椅下部(前侦D呈桥接状固定于一对侧部框架6b间。另外,下部框架6c为在座椅下部(后侧)桥接于一对侧部框架6b间的平板部件。而且,托架部10为可配置于框架部件6F内的平板部件(近似长方形),具有一对金属线12和一对安装部14 (参照图2及图3)。一对金属线12分别为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线状部件,上部侧朝向座椅侧方弯曲成曲柄状。另外,安装部14为从托架部10背面突出的一对平板材料,在它们之间可嵌装金属线12 (图3中,为了方便,仅图示一个平板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各安装部14 (一对平板材料之间)分别嵌装金属线12,从而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口亘高岛耕治恋田贵史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日华化学株式会社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