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游学秋专利>正文

空气微纳颗粒过滤净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256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空气微纳颗粒过滤净化设备,该净化设备的空气管的一端具有空气入口,空气管的另一端具有净化空气排出口和污染物排出口,电晕电极组设置在空气管的入口一侧,流向控制电极位于电晕电极组的后方,流向控制电极产生电场,控制污染物颗粒从污染物排出口排出。过滤净化设备体积小,质量轻,使用者无呼吸阻力,适合做成便携式可穿戴空气净化面具,便于携带,也可安装在现有建筑物的入气管道处做为PM2.5微纳颗粒的空气过滤装置,不仅可以100%去除空气中PM2.5微纳污染颗粒,而且在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少量臭氧被用于杀死空气中的细菌,产生的臭氧可被后续的臭氧处理装置和氮氧化物吸收装置处理并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特别是一种空气微纳颗粒过滤净化设备,该净化设备的空气管的一端具有空气入口,空气管的另一端具有净化空气排出口和污染物排出口,电晕电极组设置在空气管的入口一侧,流向控制电极位于电晕电极组的后方,流向控制电极产生电场,控制污染物颗粒从污染物排出口排出。过滤净化设备体积小,质量轻,使用者无呼吸阻力,适合做成便携式可穿戴空气净化面具,便于携带,也可安装在现有建筑物的入气管道处做为PM2.5微纳颗粒的空气过滤装置,不仅可以100%去除空气中PM2.5微纳污染颗粒,而且在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少量臭氧被用于杀死空气中的细菌,产生的臭氧可被后续的臭氧处理装置和氮氧化物吸收装置处理并吸收。【专利说明】空气微纳颗粒过滤净化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特别是一种空气微纳颗粒过滤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工业生产及各种能源需求的增加,造成近年来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急剧下降。近年来,由于中国各大城市频繁发生的雾霾,城市居民为了健康,在出行的时候经常都带上口罩。然而我们通常使用的口罩的滤网孔状直径远大于空气中的PM2.5污染微纳颗粒的大小(PM2.5是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微纳颗粒,医学上定义为“要命”的入肺颗粒,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一种空气污染物),所以日常用的口罩对PM2.5的空气污染微纳颗粒过滤作用不大。如果增加口罩滤网的厚度和密度可能提高过滤效果,但是由于口罩的体积和重量也随之增加,带来穿戴不适,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增加了使用者的呼吸阻力,造成使用者呼吸阻力过大而使用不便。现有的空气净化技术大多是基于滤网的过滤技术。滤料主要是玻璃纤维,合成纤维,石棉纤维等,这些多孔材料会大大增加空气流动阻力,而且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过滤效果会下降,如未按时更换,堆积在滤网上的细菌会大量繁殖并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空气净化产品,通常体积和重量过大,无法做成的便携装置供使用者外出使用或安装到现有的空调管道系统中进行过滤。而现有的基于静电式除尘技术的空气净化产品在使用电晕放电过程中会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也无法成为消费者完全可依赖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微纳颗粒过滤净化设备,减小设备体积和重量,提高过滤效果并减少臭氧和氮氧化物等二次污染物的产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微纳颗粒过滤净化设备,包括空气管、电晕电极组、流向控制电极,空气管的一端具有空气入口,空气管的另一端具有净化空气排出口和污染物排出口,电晕电极组设置在空气管的入口 一侧,使通过电晕电极组的污染物颗粒带电荷,流向控制电极位于电晕电极组的后方,流向控制电极产生电场,控制污染物颗粒从污染物排出口排出。为了更好的将污染物颗粒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空气管内设有分流板,分流板位于流向控制电极的后方,净化空气排出口和污染物排出口分别位于分流板的两侧,流向控制电极产生电场,控制污染物颗粒进入污染物排出口一侧的分流通道,并从污染物排出口排出。具有地,电晕电极组包括微电晕放电电极、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和电荷外收集电极,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设置在微电晕放电电极的外侧,电荷外收集电极设置在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外侧,微电晕放电电极和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之间加载放电电压,电荷外收集电极和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之间加载电压,抽出微电晕放电电极和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之间的电子云或离子云。进一步限定,微电晕放电电极为表面密布导电尖端的导电针,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和电荷外收集电极为板状,都包括左右两部分,微电晕放电电极设置在电晕电极组的中心,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设置在微电晕放电电极的左右两侧,电荷外收集电极设置在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的左右两侧。或者,电晕电极组包括微电晕放电电极、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和电荷外收集电极,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设置在电荷外收集电极的外侧,微电晕放电电极设置在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的外侧,微电晕放电电极和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之间加载放电电压,电荷外收集电极和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之间加载电压,抽出微电晕放电电极和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之间的电子云或离子云。进一步限定,微电晕放电电极和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为板状,都包括左右两部分,微电晕放电电极的面向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的一侧表面密布导电尖端,电荷外收集电极设置在电晕电极组的中心,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设置在电荷外收集电极的左右两侧,微电晕放电电极设置在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的左右两侧。更进一步限定,导电尖端为竖立的碳纤维导电微针;或者导电尖端为竖立的石墨烯纳米片;或者导电尖端为竖立的氧化锌纳米线;或者导电尖端为竖立的碳纳米管。为了避免臭氧排出净化设备,进一步限定,净化空气排出口连接臭氧处理装置。为了避免氮氧化物排出净化设备,进一步限定,臭氧处理装置的末端连接氮氧化物吸收装置。臭氧处理装置包括导气管和导气管加热装置,导气管分为前段的臭氧分解区和后段的冷却调温区,导气管加热装置加热臭氧分解区高温分解臭氧,加热后的空气在冷却调温区冷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微电晕电极结构电极可降低静电式除尘技术的工作电压和电场强度,提高过滤功效并减少臭氧和氮氧化物等二次污染物的产生,而且本过滤净化设备体积小,质量轻,使用者无呼吸阻力,适合做成便携式可穿戴空气净化面具,便于携带,也可安装在现有建筑物的入气管道处做为PM2.5微纳颗粒的空气过滤装置,不仅可以100%去除空气中PM2.5微纳污染颗粒,而且在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少量臭氧被用于杀死空气中的细菌,产生的臭氧可被后续的臭氧处理装置和氮氧化物吸收装置处理并吸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和氮氧化物处理、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过滤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气管,1-1.空气入口,1-2.净化空气排出口,1-3.污染物排出口,2.电晕电极组,2-1.微电晕放电电极,2-2.电荷内栅格收集电极,2-3.电荷外收集电极,3.流向控制电极,4.分流板,5.臭氧处理装置,5-1.导气管,5-1-1.臭氧分解区,5-1-2.冷却调温区,5-2.导气管加热装置,6.氮氧化物吸收装置,7.气泵。【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空气微纳颗粒过滤净化设备,包括空气管1、电晕电极组2、流向控制电极3,空气管I的一端具有空气入口 1-1,空气管I的另一端具有净化空气排出口 1-2和污染物排出口 1-3,电晕电极组2设置在空气管I的入口一侧,使通过电晕电极组2的污染物颗粒带电荷,流向控制电极3固定在空气管I上,并位于电晕电极组2的后方,流向控制电极3可为两个平行放置的电极板,电极板的长度可为I至20厘米,两电极板的间距可小于5厘米,加在两极板间的电压范围可为I伏至5千伏,空气管I内还设有分流板4,分流板4位于流向控制电极3的后方,净化空气排出口 1-2和污染物排出口 1-3分别位于分流板4的两侧,流向控制电极3产生电场,控制污染物颗粒进入污染物排出口1-3 一侧的分流通道,并从污染物排出口 1-3排出,排出的带有污染颗粒的空气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学秋菜丕利罗鑫堂
申请(专利权)人:游学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