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9089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09:23
空气调节装置具备:旁通配管,其一端与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且该旁通配管供从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流动;辅助热交换器,其与旁通配管的另一端及压缩机的吸入部连接,对在旁通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并将该制冷剂向压缩机的吸入部供给;以及流量调整器,其设置在辅助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出侧,调整从辅助热交换器向压缩机的吸入部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例如大厦用多联空调等的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大厦用多联空调等的空气调节装置已知有例如具有经由配管将配置在建筑物外的作为热源机的室外机(室外单元)和配置在建筑物内的室内机(室内单元)之间连接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并且,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利用制冷剂的散热或吸热来对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由此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热或制冷。而且,近年来,作为大厦用多联空调,考虑了使用R32制冷剂等地球暖化系数小的氟利昂系制冷剂的空气调节装置。相对于一直以来广泛使用为大厦用多联空调等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的R410A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特性,R32制冷剂的压缩机的排出温度高,因此会产生冷冻机油的劣化等问题,会导致压缩机的破损。因此,为了降低压缩机的排出温度,需要使压缩机的转速减少来减小压缩比。由此,无法增加压缩机的转速,会发生制冷能力不足或制热能力不足。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如下的方法:向在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中成为中间压的中间压室喷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由此使压缩机的转速增加并使压缩机的排出温度下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8921号公报(图1、图2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气调节装置在起动后,当高压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成为室内或室外的空气温度以上时,从高压气体制冷剂向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进行散热,由此制冷剂液化。于是,能够使干燥度小(液相多)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通过喷射向压缩机的中间压部流入,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排出温度。然而,仅是具有使制冷剂流入压缩机的中间压部的构造的压缩机的话,只能进行排出温度的抑制,无法通用。另外,具有使制冷剂流入压缩机的中间压部的构造的压缩机比不具有该构造的压缩机的造价高。另外,专利文献1的空气调节装置成为即使在制冷运转时也能够喷射的回路结构。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控制向压缩机的中间压室喷射的制冷剂流量的旁通用节流装置;对从旁通用节流装置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制冷剂间热交换器。并且,流向制冷剂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由节流装置控制,从而控制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因此,无法分别使用目标值来控制排出温度和冷凝器出口的过冷却度这双方,无法在保持适当的过冷却度的同时适当地控制排出温度。也就是说,在将室外机与室内机连接的延长配管长的情况下,若以使排出温度成为目标值的方式进行控制,则无法进行使室外机出口的过冷却度成为目标值的控制。因此,由于延长配管处的压力损失而存在流入室内机的制冷剂发生气液二相化的可能性。例如具有多个室内机的多联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等那样在室内机侧设有节流装置的情况下,若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向节流装置的流入口侧流入,则存在产生噪音或者控制变得不稳定等系统的可靠性下降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作出,提供一种即使在不使用特殊构造的压缩机而使用廉价的压缩机的情况下也能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的空气调节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通过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负载侧节流装置、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连
接而成的制冷循环,并使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循环,其中,该空气调节装置具备:旁通配管,其一端与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且该旁通配管供从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流动;辅助热交换器,其与旁通配管的另一端及压缩机的吸入部连接,对在旁通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并将该制冷剂向压缩机的吸入部供给;及流量调整器,其设置在辅助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出侧,调整从辅助热交换器向压缩机的吸入部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在所有的运转状态下,使用辅助热交换器、流量调整器及第二节流装置来控制从旁通配管向压缩机的吸入部流入的制冷剂的状态及流量,由此能够抑制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的上升,因此不用将压缩机形成为特殊的构造而能够廉价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回路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相对于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与辅助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之和的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比与作为表示空气调节装置的性能的大小的指标之一的COP的关系的坐标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全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全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热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全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全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全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回路结构图。图1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具有由主管5连接室外机1与室内机2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示出1台室内机2经由主管5而与室外机1连接的情况的例子,但是室内机2的连接台数没有限定为1台,也可以连接多台。[室外机1]室外机1的压缩机10、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热源侧热交换器12、储液器19、辅助热交换器40、流量调整器42、旁通配管41由制冷剂配管4连接,并与作为鼓风机的风扇16一起搭载。压缩机10是吸入制冷剂并对其进行压缩而形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的部件,由例如能够进行容量控制的变频压缩机等构成。压缩机10使用例如在密闭容器内具有压缩室,密闭容器内成为低压的制冷剂压气氛,吸入密闭容器内的低压制冷剂并对其进行压缩的低压壳构造的压缩机。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1例如由四通阀等构成,对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路与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路进行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制热运转模式是热源侧热交换器12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发挥作用的情况,制热运转模式是热源侧热交换器12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情况。热源侧热交换器12在制热运转模式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模式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在从风扇16供给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储液器19设于压缩机10的吸入部,蓄积由制热运转模式时与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差异产生的剩余制冷剂或相对于过渡性的运转变化的剩余制冷剂。辅助热交换器40在制热运转模式时及制冷运转模式时这双方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在从风扇16供给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此,热源侧热交换器12和辅助热交换器40分别具有制冷剂流路不同的传热管安装于共用的传热翅片的构造。具体而言,多个传热翅片以朝向同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具备通过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负载侧节流装置、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连接而成的制冷循环,并使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循环中循环,其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具备:旁通配管,其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且该旁通配管供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流动;辅助热交换器,其与所述旁通配管的另一端及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连接,对在所述旁通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并将该制冷剂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供给;及流量调整器,其设置在所述辅助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出侧,调整从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2.18 JP 2014-028782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具备通过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负载侧节流装置、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连接而成的制冷循环,并使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循环中循环,其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具备:旁通配管,其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且该旁通配管供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流动;辅助热交换器,其与所述旁通配管的另一端及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连接,对在所述旁通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并将该制冷剂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供给;及流量调整器,其设置在所述辅助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出侧,调整从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还具备:排出温度传感器,其检测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及控制装置,其基于由所述排出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排出温度,控制所述流量调整器的开度,在由所述排出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排出温度比排出温度阈值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以使排出温度成为所述排出温度阈值以下的方式调整所述流量调整器的开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所述排出温度阈值能够设定的上限值为115℃。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和所述辅助热交换器通过分别将制冷剂流路不同的传热管安装于共用的传热翅片而构成,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周围的空气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和所述辅助热交换器双方中流通,所述辅助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形成得比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热交换器为了使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向所述流量调整器流入,而形成为具有对流入的制冷剂进行冷却液化所需的传热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当所述辅助热交换器的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为A1,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与空气接触的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面积为A2时,A1/(A1+A2)为1.62%以上且5%以内。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所述旁通配管与第一分支配管和第二分支配管连接,该第一分支配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负载侧节流装置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之间,该第一分支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热交换器的流入侧连接,该第二分支配管的一端与所述旁通配管连接,该第二分支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在所述第二分支配管设有对向所述旁通配管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的开闭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宗史若本慎一竹中直史山下浩司鸠村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