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轴重检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56265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车轴重检测方法及系统。本方法包括:将机车置于水平的标准测试钢轨上,获取第n个轮对对应的各一系弹簧的压缩距离,根据所述一系弹簧的基准距离和压缩距离确定该一系弹簧的变形量,根据该变形量和弹性模量确定该一系弹簧的轴重变化量,再结合列车在出厂前的称重试验中获得的基准轴重之和,获取该轮对的当前轴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获取机车所有轮对的当前轴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快速检测机车当前各个轮对的轴重,以及时发现机车的轴重分配不均问题,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减少了车轮非正常损耗,以及驱动轮空转等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车轴重检测方法及系统。本方法包括:将机车置于水平的标准测试钢轨上,获取第n个轮对对应的各一系弹簧的压缩距离,根据所述一系弹簧的基准距离和压缩距离确定该一系弹簧的变形量,根据该变形量和弹性模量确定该一系弹簧的轴重变化量,再结合列车在出厂前的称重试验中获得的基准轴重之和,获取该轮对的当前轴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获取机车所有轮对的当前轴重。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快速检测机车当前各个轮对的轴重,以及时发现机车的轴重分配不均问题,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减少了车轮非正常损耗,以及驱动轮空转等情况的发生。【专利说明】机车轴重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车检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机车轴重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机车运行过程中,由于车轮直径变化、构架变形等因素会造成机车的轴重分配不均匀,即同一机车的不同轮轴施加于钢轨的重量不同,当轮轴分配不均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机车驱动轴空转,以及车轮非正常磨耗。现有技术中,在机车生产完毕出厂前,会利用转向架称重试验台对机车的各个车轴进行轴重测量,以通过添加垫片等方式来调整机车重量的分配,使机车各轴的轴重相等;但是,当机车投入运行以后,由于检测设备及检测时间的限制,无法经常对机车快速进行轴重检测,使得机车发生轮重分配不均后还未被发现,从而增加了车轮的磨耗,还可能造成驱动轮空转、影响机车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车轴重检测方法及系统,实现有效、快速检测机车轴重分配状况,以及时发现机车轴重分配不均,进而及时作出调整,防止车轮非正常磨耗及驱动轮发生空转。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机车轴重检测方法,包括:步骤一、将机车置于水平的标准测试钢轨上;步骤二、分别获取位于机车的第η个轮对前侧的第一一系弹簧的第一压缩距离和第三一系弹簧的第三压缩距离,以及位于所述轮对后侧的第二一系弹簧的第二压缩距离和第四一系弹簧的第四压缩距离,其中,η为自然数,所述第一一系弹簧和所述第二一系弹簧对应所述轮对车轴的同一端,所述第三一系弹簧和所述第四一系弹簧对应所述轮对车轴的另一端;步骤三、根据所述第一一系弹簧的第一基准距离和所述第一压缩距离确定所述第一一系弹簧的第一变形量,根据所述第二一系弹簧的第二基准距离和所述第二压缩距离确定所述第二一系弹簧的第二变形量,根据所述第三一系弹簧的第三基准距离和所述第三压缩距离确定所述第三一系弹簧的第三变形量,根据所述第四一系弹簧的第四基准距离和所述第四压缩距离确定所述第四一系弹簧的第四变形量;步骤四、分别根据所述第一一系弹簧的第一弹性模量及所述第一变形量、所述第二一系弹簧的第二弹性模量及所述第二变形量、所述第三一系弹簧的第三弹性模量及所述第三变形量,以及所述第四一系弹簧的第四弹性模量及所述第四变形量确定所述第一轴重变化量、第二轴重变化量、第三轴重变化量和第四轮轴重变化量;步骤五、根据所述轮对的第一基准轴重和第二基准轴重之和、所述第一轴重变化量和第二轴重变化量生成所述轮对当前第一轴重和当前第二轴重之和,根据所述轮对的第三基准轴重和第四基准轴重之和、所述第三轴重变化量和第四轴重变化量生成所述轮对当前第三轴重和当前第四轴重之和,其中,所述第一基准轴重和第二基准轴重之和、第三基准轴重和第四基准轴重之和分别为所述机车在出厂前利用转向架称重试验台测得的;步骤六、根据所述当前第一轴重和当前第二轴重之和,以及所述当前第三轴重和当前第四轴重之和获取所述轮对的当前轴重;对第η+1个轮对重复步骤二至六,直至获取所述机车的所有轮对分别对应的所述当前轴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机车轴重检测方法的机车轴重检测系统,包括:标准测试钢轨,水平设置在地面基础上;游标卡尺,用于测量获取第一压缩距离、第二压缩距离、第三压缩距离及第四压缩距离,其中,所述游标卡尺包括主尺和游标,所述主尺和游标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末端呈尖状的第一测量爪和第二测量爪。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车轴重检测方法及系统,可以方便、快速地检测机车当前各个轮对的轴重,以及时发现机车因车轮直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轴重分配不均,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使机车轴重重新均匀分配,有利于减少轴重分配不均造成车轮非正常损耗,以及驱动轮空转等情况的发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机车轮对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车轴重检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车轴重检测系统中游标卡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轴重”是指,机车静置在钢轨上时,每个轮对施加于钢轨的重量,其中,轮对由轮轴及固定设置在轮轴两端处的两个车轮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前”是指机车的牵引方向。图1为机车轮对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为了便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先对机车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机车包括位于车体下方的沿纵向排列的多个轮对,每个轮对由轮轴10及分别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轮轴10两端处的车轮101组成,在轮轴10两端、且在对应的车轮101外侧分别固定设置有轴箱体11,轮轴10 —端的前、后侧的轴箱体1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一系弹簧141和第二一系弹簧142,轮轴另一端的前、后两侧的轴箱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一系弹簧和第四一系弹簧(图未示);用于承载车体的两个构架12分别对称设置在轮轴10两端的上方,其中构架12的一侧坐落在第--系弹簧141和第二一系弹簧142上,构架12的另一侧则坐落在第三一系弹簧和第四一系弹簧上;第系弹簧141、第二一系弹簧142、第三一系弹簧和第四一系弹簧均包括上端的上弹簧座132、下端的下弹簧座131和压设在上弹簧座132和下弹簧座131之间的弹簧体,所述弹簧体受压后的反作用力则反映相应轮对的轴重。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车轴重检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101、将机车置于水平的标准测试钢轨上。步骤102、分别获取位于机车的第η个轮对前侧的第一一系弹簧的第一压缩距离和第三一系弹簧的第三压缩距离,以及位于所述轮对后侧的第二一系弹簧的第二压缩距离和第四一系弹簧的第四压缩距离,其中,η为自然数,所述第一一系弹簧和所述第二一系弹簧对应所述轮对车轴的同一端,所述第三一系弹簧和所述第四一系弹簧对应所述轮对车轴的另一端。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一系弹簧的第一基准距离和所述第一压缩距离确定所述第一一系弹簧的第一变形量,根据所述第二一系弹簧的第二基准距离和所述第二压缩距离确定所述第二一系弹簧的第二变形量,根据所述第三一系弹簧的第三基准距离和所述第三压缩距离确定所述第三一系弹簧的第三变形量,根据所述第四一系弹簧的第四基准距离和所述第四压缩距离确定所述第四一系弹簧的第四变形量。具体地,第一一系弹簧的第一基准距离和第一压缩距离可以分别用LI和LI'表示,第二一系弹簧的第二基准距离和第二压缩距离可以分别用L2和L2'表示,第三一系弹簧的第三基准距离和第三压缩距离可以分别用L3和L3'表示,第四一系弹簧的第四基准距离和第四压缩距离可以分别用L4和L4'表示,则:ASl=Ll' -LI,Δ S2=L2; -L2,Δ S3=L3/ -L3,Δ S4=L4; -L4,其中,Λ SI表示第一变形量,Δ S2表示第二变形量,Δ S3表示第三变形量,Δ S4表示第四变形量,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轴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机车置于水平的标准测试钢轨上;步骤二、分别获取位于机车的第n个轮对前侧的第一一系弹簧的第一压缩距离和第三一系弹簧的第三压缩距离,以及位于所述轮对后侧的第二一系弹簧的第二压缩距离和第四一系弹簧的第四压缩距离,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第一一系弹簧和所述第二一系弹簧对应所述轮对车轴的同一端,所述第三一系弹簧和所述第四一系弹簧对应所述轮对车轴的另一端;步骤三、根据所述第一一系弹簧的第一基准距离和所述第一压缩距离确定所述第一一系弹簧的第一变形量,根据所述第二一系弹簧的第二基准距离和所述第二压缩距离确定所述第二一系弹簧的第二变形量,根据所述第三一系弹簧的第三基准距离和所述第三压缩距离确定所述第三一系弹簧的第三变形量,根据所述第四一系弹簧的第四基准距离和所述第四压缩距离确定所述第四一系弹簧的第四变形量;步骤四、分别根据所述第一一系弹簧的第一弹性模量及所述第一变形量、所述第二一系弹簧的第二弹性模量及所述第二变形量、所述第三一系弹簧的第三弹性模量及所述第三变形量,以及所述第四一系弹簧的第四弹性模量及所述第四变形量分别确定所述第一轴重变化量、第二轴重变化量、第三轴重变化量和第四轮轴重变化量;步骤五、根据所述轮对的第一基准轴重和第二基准轴重之和、所述第一轴重变化量和第二轴重变化量生成所述轮对当前第一轴重和当前第二轴重之和,根据所述轮对的第三基准轴重和第四基准轴重之和、所述第三轴重变化量和第四轴重变化量生成所述轮对当前第三轴重和当前第四轴重之和,其中,所述第一基准轴重和第二基准轴重之和、第三基准轴重和第四基准轴重之和分别为所述机车在出厂前利用转向架称重试验台测得的;步骤六、根据所述当前第一轴重和当前第二轴重之和,以及所述当前第三轴重和当前第四轴重之和获取所述轮对的当前轴重;对第n+1个轮对重复步骤二至六,直至获取所述机车的所有轮对分别对应的所述当前轴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李刚梁宝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