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4115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1:33
一种导光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透光基板,透光基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与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一入光面;利用模具在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在靠近第一入光面的位置制作第一楔形部,以形成导光板,其中第一楔型部的厚度随着远离第一入光面的方向递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液晶显示器下方必须提供背光系统以提供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功能。已知的背光系统由两个基本部分所组成光源以及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其中光源又分为线光源的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ce lamp, CCFL)以及点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光源所发出的光束会直接射入导光板,并被导光板导引并均勻从导光板上表面射出。在已知技术中,为了提升光使用效率,会将导光板位于光源一侧的入光面做得较大以充分接收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束。然而,受限于导光板的射出机(注塑机)的制程,一般很难再对大尺寸(例如7英寸以上)的导光板进行薄型化。另一方面,虽然利用压出成形制作平板导光板的技术能将平板导光板的最小厚度控制在O. 3毫米至O. 6毫米,然而为了搭配平板导光板的厚度,通常选择体积较小的发光二极管来做为光源,以与平板导光板形成光源装置,因为压出成形制作平板导光板的技术不能将导光板位于光源一侧的入光面做得较大。如此一来,这样的光源装置将会有出光效能低、寿命过低,且无法满足大尺寸应用的缺点。除此之外,已知技术也提供几种相关于导光板或基板的制作技术。举例来说,美国专利公开第20070031106号揭露一种于平板上制做光吸收层的方法。中国专利公开第101243355号与中国台湾专利第594267号也分别揭露一种相关于导光板的结构。另外,中国台湾专利第1306806号与第1332435号则是分别揭露塑料的加工方法与导光板表面图案的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升薄型导光板与厚度较大的光源的搭配度。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实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透光基板,透光基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与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一入光面;利用模具于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在靠近第一入光面的位置制作第一楔形部,以形成一导光板,其中第一楔型部的厚度随着远离第一入光面的方向递减。在一实施例的中,利用模具于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在靠近第一入光面的位置制作第一楔形部的步骤包括于模具的容置空间内填充第一材料,其中第一材料与透光基板的材料不同;将透光基板的靠近第一入光面的一端置于容置空间内,以使第一表面接触第一材料;以及使第一材料固化于第一表面上,以形成第一楔形部。在一实施例的中,使第一材料固化于第一表面上的步骤是利用光照射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第一材料。在一实施例的中,模具包括第一部分模仁与第二部分模仁,且还包括组合第一部分模仁与第二部分模仁以形成容置空间。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开第一部分模仁与第二部分模仁;以及使导光板与模具分离。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对模具与第一材料的接触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以降低第一材料与模具的吸附力。在一实施例的中,对模具与第一材料的接触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的步骤包括在模具与第一材料的接触表面涂布一脱模剂。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利用模具在透光基板的第一入光面上形成第一入光部,其中第一入光部与第一楔形部连接。在一实施例的中,第一入光部具有背对透光基板的迎光面,且迎光面具有多个光学微结构。在一实施例的中,利用模具于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在靠近第一入光面的位置制作第一楔形部,且于透光基板的第一入光面上形成第一入光部的步骤包括于模具的容置空间内填充第一材料,其中第一材料与透光基板的材料不同;将透光基板的靠近第一入光面的一端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使第一入光面与模具保持一间距,以使第一表面与第一入光面接触第一材料;以及使第一材料固化于第一表面及第一入光面上,以分别形成第一楔形部及第一入光部。在一实施例的中,第一材料为一光硬化树脂或紫外光固化胶。在一实施例的中,透光基板还具有相对于第一入光面的第二入光面,且还包括于第一表面上在靠近第二入光面的位置制作第二楔形部,其中第二楔形部的厚度随着远离第二入光面的方向递减。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利用模具于透光基板的第二入光面上形成第二入光部,且第二入光部与第二楔形部连接。在一实施例的中,第一楔形部的折射率与透光基板的折射率的差值小于或等于O. 15。在一实施例的中,透光基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O. 4毫米。在一实施例的中,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对角线长为大于或等于7英寸。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实现下列优点或功效的至少一种。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是在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在靠近第一入光面的位置制作第一楔形部,故能使导光板在靠近入光侧之处有较大的厚度。因此,上述的导光板的入光侧能配置较厚度较大的光源,从而能避免已知薄型导光板因使用薄型光源的出光效能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IA至图I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的示意图。图2为图IF的透光基板的表面S2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模具110:第一部分模仁 120 :第二部分模仁130 :容置空间200:出胶喷嘴300、300’ 导光板310 :透光基板320、320,楔形部330、330,入光部332 :光学微结构400 :夹具500 :光600 :背光模组610 :光源612 :发光区域620 :光学元件Ml :材料M2 :脱模剂SI :接触表面S2、S3:表面S4、S6 :入光面S5:迎光面T1 T5、T2,、T3,厚度Gl :间距L :对角线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的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提供一透光基板,其中透光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与一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一入光面。利用一模具于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在靠近第一入光面的位置制作一第一楔形部,以形成一导光板,其中第一楔型部的厚度随着远离第一入光面的方向递减。通过上述作法,能制作出一种用于搭配厚度较大的光源的薄型导光板。详细制作过程的一实施例请参照图IA至图II的相关叙述。图IA至图I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的示意图。请先参照图IA与图1B,包括将图IA的模具100的第一部分模仁110与第二部分模仁120组合,以形成图IB的容置空间1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模仁110与第二部分模仁120例如为透光模仁。接着,请参照图1D,于模具100的容置空间130内填充材料Ml。在本实施例中,材料Ml例如为光硬化树脂(photo-curing resin)或紫外光固化胶(ultraviolet glue, UVglue),且材料Ml的填充例如是透过出胶喷嘴200来执行,但本专利技术不受限于此。除此之夕卜,如图IC所示,为了降低材料Ml与模具100的吸附力,在进行图ID的填充材料Ml步骤前,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透光基板,透光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与一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入光面;以及利用一模具于所述透光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位置制作一第一楔形部,以形成一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楔型部的厚度随着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方向递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增科
申请(专利权)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