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32533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组装复杂,易造成各种膜材之间的划伤,且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较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和一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应用在设置有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产品中,如液晶显示装置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液晶显示装置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液晶显示装置本身不发光,而是由其内部的背光模组中的光源发光,并通过导光板形成均匀的面光源。按光源在背光模组中的位置不同,通常将背光模组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现有技术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如图I所示,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以及 连接背板11四边的外框12,背板11用于承载侧入式背光模组内的部件,外框12用于固定侧入式背光模组内的部件;背板11上覆盖有反射膜13,反射膜13上覆盖有导光板14,在导光板14的四边中的一侧或多侧设置有多个光源15 ;在所述导光板14上依次覆盖有扩散膜16以及增光膜17。其中,所述反射膜13用于在所述导光板14的光线射到所述反射膜13后,由反射膜13进行反射,使所述光线重新进入所述导光板14。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组装侧入式背光模组时,需要将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以及增光膜组装在一起,组装过程复杂,容易造成各种膜材之间的划伤,且由于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以及增光膜都有一定厚度,使得组装后的侧入式背光模组较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组装侧入式背光模组时过程复杂,容易造成各种膜材之间的划伤,且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较厚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和一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结构均匀分布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由于所述微棱镜结构将通过所述微棱镜结构的光线进行汇聚,从而提高了导光板出光的亮度,因此通过将所述微棱镜结构均匀分布,使得所述导光板各处出光的亮度均匀。进一步的,在所述微棱镜结构的表面设置有扩散粒子。通过在所述微棱镜结构的表面设置扩散粒子,使得光线通过所述微棱镜结构时光线更加均匀,从而提升了所述导光板出光的亮度均一性。优选的,所述微棱镜结构为四棱锥体。采用四棱锥体能够满足导光板对各方向的聚光要求。优选的,所述微棱镜结构为正四棱锥体。采用正四棱锥体能够使得所述导光板的出光更加均匀。具体的,所述正四棱锥体包括四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述正四棱锥体的底面的四边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四边两两平行。这样满足了所述导光板对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聚光要求。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形成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将从所述底面射出的光线重新射入所述导光板,以提高光线的重复利用。具体的,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还形成有多个网点。这样通过所述反射层与网点的设计,使得反射入导光板的光线更加均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导光板。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形成有反射层,并形成有多个网点。这样,使得所述导光板实现了现有技术需要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及增光膜才能实现的功能,这样在组装侧入式背光模组时,只需要将本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安装在背板内,过程简单,避免了各种膜材之间的划伤,且由于在所述导光板上直接形成反射层、设置扩散粒子层以及微棱镜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独应用反射膜、扩散膜与增光膜要更加轻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较厚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使用反射膜、扩散膜与增光膜造成的成本高,且不利于环保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上的微棱镜结构的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上的一个微棱镜结构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上的一个微棱镜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6(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上的一个微棱镜结构的示意图三;图6(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上的正四棱锥体的分布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如图2所不,所述导光板21包括一出光面211和一与所述出光面211相对的底面212,在所述出光面211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213,在所述扩散粒子层213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214,所述微棱镜结构214与所述导光板21为一体成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由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形成有反射层,并形成有多个网点。这样,使得所述导光板实现了现有技术需要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及增光膜才能实现的功能,这样在组装侧入式背光模组时,只需要将本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安装在背板内,过程简单,避免了各种膜材之间的划伤,且由于在所述导光板上直接形成反射层、设置扩散粒子层以及微棱镜结构,相 比于现有技术中单独应用反射膜、扩散膜与增光膜要更加轻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较厚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使用反射膜、扩散膜与增光膜造成的成本高,且不利于环保的问题。具体的,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 Iyme thy I-Methacry I ate,简称PMMA)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因此所述导光板可以采用所述PMMA为材料,但不仅局限于此。进一步的,基于图2的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微棱镜结构214均匀分布在所述扩散粒子层213上。由于所述微棱镜结构将通过所述微棱镜结构的光线进行汇聚,从而提高了导光板出光的亮度,因此通过将所述微棱镜结构均匀分布,使得所述导光板各处出光的亮度均匀。进一步的,基于图2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所述微棱镜结构214的表面设置有扩散粒子215。通过在所述微棱镜结构的表面设置扩散粒子,使得光线通过所述微棱镜结构时光线更加均匀,从而提升了所述导光板出光的亮度均一性。优选的,基于图2的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微棱镜结构214为四棱锥体。采用四棱锥体能够满足导光板对各方向的聚光要求。优选的,基于图2的结构,如图6 (a)所不,所述微棱镜结构214为正四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和一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层,在所述扩散粒子层上设置有多个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淼武艳平马青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