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8906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4 14:10
一种导光板(19),包括光射入面(22)、光射出面(19a)、相反板面(19f)以及光反射图案(LRP),该光反射图案(LRP)由形成于相反板面(19f)的光反射部(23)构成,并具有如下分布:位于第二方向的端侧的区域处的光反射部(23)的分布密度相对地比位于第二方向的中央侧的区域处的光反射部(23)的分布密度高,第一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的光反射部(23)的分布密度相对地比第一方向上靠近光射入面(22)的端侧的区域的光反射部(23)的分布密度高,第一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中的位于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与位于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间的光反射部(23)的分布密度的差,相对地比第一方向上靠近光射入面(22)的端侧的区域中的位于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与位于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间的光反射部(23)的分布密度的差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光板、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电视接收装置为首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正在从现有的显像管(日文:ブラウン管)转变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薄型的显示面板,并且能够实现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其所使用的液晶面板不会自行发光,因此,需要另外设置背光装置作为照明装置,背光装置根据其机构的不同大体分为直下型和边缘发光型。为了实现液晶显示装置进一步的薄型化,优选使用包括导光板的边缘发光型的背光装置,作为边缘发光型的背光装置的一例,已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426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背光装置包括:大致半球状的透镜,该透镜分别独立地设置在射出光的面上;以及光学片,该光学片具有同时带有多个经排列后的连续的几何结构体的结构,通过在片材面内使扩散性高的大致半球状的透镜与聚光性高的几何结构体的比例变化,来对片材面内的亮度进行控制,上述光学片层叠配置在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导光的导光板的光射出面侧。但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呈方形的板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射入面,该光射入面由外周端面中构成对边的一对端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端面构成,并供来自光源的光射入;光射出面,该光射出面由一对板面中的一方的板面构成,并使光射出;相反板面,该相反板面由所述一对板面中的、与所述光射出面相反一侧的板面构成;以及光反射图案,该光反射图案由形成于所述相反板面且用于使光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光反射部构成,在将沿着所述外周端面中构成对边且不包含所述光射入面的一对端面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沿着所述外周端面中包含所述光射入面的所述一对端面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并且将所述相反板面至少划分成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二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5.31 JP 2013-1159351.一种导光板,呈方形的板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射入面,该光射入面由外周端面中构成对边的一对端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端面构成,并供来自光源的光射入;光射出面,该光射出面由一对板面中的一方的板面构成,并使光射出;相反板面,该相反板面由所述一对板面中的、与所述光射出面相反一侧的板面构成;以及光反射图案,该光反射图案由形成于所述相反板面且用于使光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光反射部构成,在将沿着所述外周端面中构成对边且不包含所述光射入面的一对端面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沿着所述外周端面中包含所述光射入面的所述一对端面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并且将所述相反板面至少划分成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时,所述光反射图案具有如下分布:与前者相比,后者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相对较高,另外,在将所述相反板面至少划分成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和所述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光射入面的端侧的区域时,与后者相比,前者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相对较高,并且前者中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间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的差,相对地比后者中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间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的差大,使所述外周端面中构成对边的一对端面中的一方的端面为所述光射入面,而使另一方的端面为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不会直接射入的相反端面,在将所述相反板面至少划分成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央侧的第一中央侧区域、所述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光射入面的端侧的光射入面侧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中央侧区域与所述光射入面侧区域之间的光射入面侧中间区域、所述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相反端面的端侧的相反端面侧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中央侧区域与所述相反端面侧区域之间的相反端面侧中间区域时,所述光反射图案形成为:使所述第一中央侧区域中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间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的差,分别比所述光射入面侧区域中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间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的差,所述光射入面侧中间区域中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间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的差大,并且使所述相反端面侧区域中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间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的差,比所述相反端面侧中间区域中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间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的差大,并且与所述第一中央侧区域中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间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的差相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相反板面至少划分成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与端侧的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时,所述光反射图案形成为使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间区域间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的差,比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间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间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的差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相反板面至少划分成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所述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光射入面的端侧的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与靠近所述光射入面的端侧的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并且将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区域中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按照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中间区域、中央侧的区域的顺序设为RDa、RDb、RDc,并将所述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光射入面的端侧的区域中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按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中间区域、中央侧的区域的顺序设为RDd、RDe、RDf,将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中央侧的区域与靠近所述光射入面的端侧的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中的所述光反射部的分布密度按照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侧的区域、中间区域、中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敬治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