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涛专利>正文

新型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1499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光学系统,包括,反射片、导光板和一组光学薄膜。反射片靠近导光板的第一主表面,一组光学薄膜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一组光学薄膜中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通过透明胶粘结在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上。导光板的第一主表面和/或第二主表面进一步具有微米结构。在与微米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反射片具有与后续使用的LED封装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开口。一种匀光板,它的第一主表面通过透明胶与反射片粘结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既可以用于LED显示器的光学系统,也可以用于LED照明的面光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光学系统,属于显示领域。
技术介绍
在先的LED显示屏的侧入式光学系统包括,反射片、导光板和一组光学薄膜。一组光学薄膜包括,扩散片、集光片、偏光片,等。其中,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的一侧,一组光学薄膜设置在导光板的另一侧。一部分从导光板出射的光会被一组光学薄膜反射,因此,光学系统的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闻。需要一种效率较高的新型光学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效率较高的新型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反射片、导光板和一组光学薄膜;反射片靠近导光板的第一主表面,一组光学薄膜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一组光学薄膜中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通过透明胶粘结在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上。一组光学薄膜包括至少一片从下面的一组光学薄膜中选出的光学薄膜,一组光学薄膜包括,扩散膜、集光膜、偏光膜、扩散膜和集光膜的集成膜、扩散膜和偏光膜的集成膜、集光膜和偏光膜的集成膜、扩散膜和集光膜和偏光膜的集成膜。一个实施实例一组光学薄膜中靠近所述的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上具有网点。透明胶是从一组透明胶中选出,一组透明胶包括,流体形式的透明胶、预成型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上都没有网点的透明胶片、预成型的第一主表面上没有网点和第二主表面上具有网点的透明胶片、预成型的第一主表面上具有网点和第二主表面上没有网点的透明胶片、预成型的第一主表面上和第二主表面上分别具有网点的透明胶片;其中,预成型的透明胶的第一主表面粘结在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上,预成型的透明胶的第二主表面粘结在靠近一组光学薄膜中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上。透明胶的折射系数与导光板的折射系数的比是从O. 8至I. 25。透明胶的折射系数与一组光学薄膜中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折射系数的比是从O. 8至I. 25。一个实施实例透明胶的折射系数与一组光学薄膜中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折射系数的比例是I。一个实施实例透明胶的折射系数与导光板的折射系数的比是I。导光板是从一组导光板中选出,一组导光板包括,勻光板、在第一主表面上具有网点但是不具有微米结构和第二主表面上不具有微米结构的导光板、在第一主表面上具有网点但是不具有微米结构和第二主表面上具有微米结构的导光板、在第一主表面上即具有网点也具有微米结构和第二主表面上不具有微米结构的导光板、在第一主表面上即具有网点也具有微米结构和第二主表面上具有微米结构的导光板。匀光板是在其内部掺杂有微粒的导光板,匀光板具有散射光的功能。导光板的微米结构是从一组结构中选出,一组结构包括,向导光板的表面外部突出的圆锥、向导光板的表面外部突出的棱锥、向导光板的表面外部突出的V形脊、向导光板的表面内部凹进的圆锥、向导光板的表面内部凹进的棱锥、向导光板的表面内部凹进的V形槽;微米结构的尺寸从100微米至1000微米。在与导光板的微米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反射片具有与后续使用的LED封装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开口。导光板的横截面的形状是从一组形状中选出,一组形状包括,矩形,锲形。导光板的第一主表面的形状是从一组形状中选出,一组形状包括,矩形、缺一个角 的矩形、缺两个角的矩形、缺三个角的矩形、缺四个角的矩形。反射片上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孔,在散热孔处暴露的导光板表面,涂覆有散射反射涂层。下述的描述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实施实例。在胶片形式的透明胶上形成网点的方法是从下述方法中选出,方法包括,机械压印、丝网印刷,等。把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通过透明胶粘结在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上的方法是从一组方法中选出,一组方法包括方法一对于透明胶是流体形式的透明胶的实施实例,首先把流体形式的透明胶涂覆在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上,使得导光板的第一主表面与透明胶之间没有空隙,然后,把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放置在透明胶上,使得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与透明胶之间没有空隙,通过固化使得透明胶把导光板的第一主表面和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粘结在一起。方法二 对于透明胶是胶片形式的透明胶的实施实例,首先形成透明胶片,把透明胶片放置在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上,然后,把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放置在透明胶片上,通过固化使得透明胶片把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和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粘结在一起,使得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与透明胶之间和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与透明胶之间没有空隙。方法三首先形成透明胶片,在透明胶片的第一和/或第二主表面上形成网点,把具有网点的透明胶片放置在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上,然后,把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放置在透明胶片上,通过固化使得透明胶片把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和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粘结在一起。对于具有微米结构的导光板的实施实例,在与导光板的微米结构相对应的位置,需要在导光板的底部设置光源,为此,需要在反射片上形成开口,并把光源设置在开口处,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开口处暴露的导光板上。一个实施实例在与导光板的微米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反射片具有与后续使用的LED封装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开口。在导光板上形成网点的方法包括,机械压印、激光照射、丝网印刷,等。网点的形状包括,圆形,多边形,等。一个实施实例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光学薄膜是扩散片,把扩散片的第一主表面通过透明胶粘结在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上。在一组光学薄膜中的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和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之间形成网点。一个实施实例一组光学薄膜中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上具有网点。一个实施实例一组光学薄膜中靠近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是扩散片,扩散片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网点。一种导光板,一个主表面上具有纳米结构,使得导光板具有散射功能。纳米结构的尺寸从10纳米至10微米。附图说明图I展示在先的具有导光板、反射片和一组光学薄膜的光学系统的一个实施实例。图2a展不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反射片、导光板和一组光学薄膜的光学系统的一个实施实例。图2b至图2h展示在图2a的光学系统中的导光板上的不同的位置上形成的网点和/或微米结构的一组实施实例。图3a和图3b分别展不一组光学薄膜的最靠近导光板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上没有网点和具有网点的实施实例。图4a至图4c分别展示透明胶片形式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上没有网点、第一主表面上具有网点、第二主表面上具有网点的透明胶的实施实例。图5a至图5d分别展示与导光板的微米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反射片具有与后续使用的LED封装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开口的实施实例。图5e展示具有散热孔的反射片一个实施实例。图5f展示具有散热孔的反射片一个实施实例。图6a和图6b分别展不导光板的横截面的不同的形状的实施实例。图7a至图7e分别展不导光板的第一主表面的不同形状的实施实例。图8展示匀光板的一个实施实例。图中的数字符号代表的含义如下100表示“各种结构的导光板”;200表示“各种结构的反射片”;300表不“各种结构的一组光学薄膜”;400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系统包括,反射片、导光板和一组光学薄膜;所述的反射片靠近所述的导光板的第一主表面,所述的一组光学薄膜靠近所述的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所述的一组光学薄膜中靠近所述的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的一片光学薄膜的第一主表面通过透明胶粘结在所述的导光板的第二主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晖
申请(专利权)人:张涛彭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